枣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期可溶性糖含量研究

2013-04-29 17:17吴海波郭红彦任达胡曼黄开栋邢忠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9期

吴海波 郭红彦 任达 胡曼 黄开栋 邢忠利

摘 要:以壶瓶枣及木枣为研究材料,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绿果期两枣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木枣;随着果实的生长,枣可溶性糖含量均有增加,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高于木枣;进入白熟期后,两枣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直线上升,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低于木枣。两枣可溶性糖含量峰值均出现在全红期。

关键词:壶瓶枣;木枣;可溶性糖含量;年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58-03

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枣属,是喜温、喜光、耐旱的经济树种,原产于中国中部与南部等温带地区,在我国已有3 000a的利用史,远在周代黄河流域已有成片的种植枣园,是我国北方数省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枣味甜可口、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具有滋阴补肾、强身健体、软化血管、开胃健脾等多种药用功能,有“百果之王”的美称。在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中,枣业已成为晋中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山西省太谷县作为“中国枣乡”,更是将枣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但成熟期的枣裂果问题成为严重影响枣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山西省大部分枣品种一般年份裂果损失在30%左右,多雨年份损失在80%以上,枣裂果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关枣裂果,国内学者已从机制及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不同枣品种间的品种特性、组织水势、果实解剖及气象因子、栽培条件等研究[1]。研究发现,红枣裂果与枣果成熟度有密切关系,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其裂果敏感性不同[2]。红枣裂果与环境因素中降水直接相关,同时高湿、低温及短日照又是枣裂果的促发因素[3]。前人对枣果实中某一阶段的糖分做过一些分析,但很少对枣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糖分含量年动态变化进行研究[4]。本文选取裂果程度不同的壶瓶枣及木枣作为研究对象,对壶瓶枣、木枣不同生长发育期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以期揭示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与裂果的相关性,为枣裂果的防治及抗裂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苗圃的壶瓶枣和木枣,于花期结束形成果实后开始采样,绿果期每隔10d采样1次,待枣进入白熟期后,内部物质转化较快,每隔5d采样1次,直至果实采摘,每次随机采样15~20个,立即放入有冰敷的保鲜袋中,带回实验室进行糖含量测定。

1.2 试验方法 糖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在波长620nm处测定吸光度[5]。

可溶性糖含量(%)=[C×VT×nW×Vs×106×100]

式中,C为从标准曲线查得的糖量(μg),VT为提取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取用的样品提取液体积(mL),W为样品质量(g)。

实验中选用葡萄糖做标准曲线,配制200μg/mL葡萄糖标准液,作标准曲线,得线性方程y=0.0075x-0.0203,相关系数是R2=0.9992。溶液详细配制见表1。

1.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和制图采用EXCEL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生长的物候期 壶瓶枣的物候期大致可分为萌芽期4月中旬,开花期5月至6月下旬,脆熟期9月中旬,完熟期9月下旬,落叶期10月中旬。在7月到8月之间分别经历果实的绿果期和白熟期,绿果期约为7月中旬,白熟期约为8月中旬。木枣的物候期与壶瓶枣基本相同。

2.2 不同生长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两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枣可溶性糖含量的年动态变化可分为平稳上升和迅速增加两个阶段。平稳上升阶段在绿果期(7月11日)与白熟期(8月20日)之间,迅速增加阶段在白熟期(8月20日)与脆熟期(9月10日)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在达到峰值之后,略有回落。

从绿果期到完熟期壶瓶枣和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变化呈现上升趋势。整个生长过程中壶瓶枣的可溶性糖含量从3.2%增加到7.9%,增加了4.7个百分点;而木枣从2.0%增加到9.4%,增加了7.4个百分点,最终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壶瓶枣。从绿果期(7月11日)到白熟期(8月20日)壶瓶枣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由3.2%增加到5.0%,增加了1.8个百分点。而木枣的从2.0%增加到3.4%,增加了1.4个百分点。这一阶段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木枣;从白熟期到脆熟期壶瓶枣和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3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这一阶段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壶瓶枣,从脆熟期到完熟期两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均略有回落,回落后壶瓶枣和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7.9%和9.4%。

2.3 同一时期枣果实糖含量比较 同一时期不同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较,结果表明其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从绿果期到白熟期壶瓶枣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木枣;从白熟期到全熟期壶瓶枣的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木枣。如图3所示7月11日壶瓶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比木枣的高1.2个百分点,7月20日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比木枣高1.2个百分点,7月31日壶瓶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比木枣的高1.5个百分点,8月10日壶瓶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比木枣的高2.9个百分点,达到最大值,比7月11日增加了1.7个百分点。随后两枣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接近,8月20日壶瓶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比木枣高1.6个百分点。8月20日之后,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加,在8月25日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壶瓶枣的高2.0个百分点,随着果实的成熟,两枣的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逐渐增加,9月3日木枣可溶性糖含量比壶瓶枣高1.0个百分点,9月10日两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基本持平,木枣可溶性糖含量比壶瓶枣的高1.0个百分点。随后两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均略有下降,9月23日木枣可溶性糖含量比壶瓶枣高1.5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3.1 壶瓶枣可溶性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 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的年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可分为平稳上升和迅速增加两个阶段。从绿果期到白熟期呈平稳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由初始的3.2%增加到5.8%,增加了2.6个百分点;从白熟期到脆熟期其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加,从5.0%增加到9.3%,增加了4.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规律与甘霖等[6]、毕平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8月10日是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由平稳上升阶段转变为迅速增加阶段的转折点。

3.2 木枣可溶性糖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 木枣可溶性糖含量年动态变化与壶瓶枣基本一致。从绿果期到白熟期呈平缓上升趋势,其上升幅度低于壶瓶枣,从2.0%增加到3.4%,增加了1.4个百分点;而从白熟期到脆熟期则呈直线增加,此阶段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壶瓶枣,从3.4%增加到10.3%,增加了6.9个百分点;从脆熟期到完熟期其可溶性糖含量略有所回落,木枣和壶瓶枣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7.9%和9.4%。

3.3 枣可溶性糖含量与裂果的关系 随着果实的生长,壶瓶枣和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从白熟期开始,枣裂果逐渐加重,该结论与何祥生等[8]的结论一致。裂果烂枣主要是由于枣红成熟期含糖量增高,果皮弹性减小(由韧变脆),加之在阴雨天过多地吸收水分后使果肉膨压加大,致使表皮破裂。白熟期前壶瓶枣和木枣果实中糖含量较低,分别为5.0%和3.4%,此时糖含量对枣裂果影响不大,这与韩龙等[3]的研究一致,8月份降水对枣裂果影响不大,枣果实发育前期,即使遇雨,也因果实水势较高,吸水少,果皮的伸展性较好,不致于发生裂果。从白熟期到脆熟期壶瓶枣和木枣的可溶性糖含量直线增加,到9月10日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到9.3%与10.3%,果实水势降低,致使大量水分被果皮吸收发生裂果,影响枣果品质,这与韩龙等[3]的结论一致。待枣进入白熟期,随着枣果实的生长,枣的成熟期出现的较大降水或连阴雨,是影响枣裂果的主要气象因子。

参考文献

[1]于继洲,马丽萍,张秀梅,等.枣树裂果机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2,30(1):76-79.

[2]杨俊强,王宝明,王小原. 枣裂果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86-89.

[3]韩龙,陈红萍,李文辉,等.枣果成熟期裂果天气预报指标及防止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450-453.

[4]李克志,高中山.枣裂果机理的初步研究[J].果树科学,1990,7(4):221-226.

[5]史树德,亚卿,魏磊.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93-96.

[6]甘霖,谢永红,吴正琴,等.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0,27(5):317-320.

[7]毕平,来发茂.枣果实的含糖量变化[J].果树科学,1995,12(3):173-175.

[8]何祥平,杨建华.裂果烂枣与炕枣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1987:29-30.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