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外交思想及对外政策再思考

2013-04-29 00:44耿永向
博览群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再认识曾国藩

耿永向

摘 要:曾国藩是晚清史上叱咤风云、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以书生带兵,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延续了清王朝的生命,捍卫了中华道统。本文试图从探究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起源入手,结合他参与的具体外交事件及其采取的对外政策措施,对曾国藩的外交思想及对外政策有个新认识,进而研究其外交思想和政策的实质、影响及现代启示。

关键词:曾国藩;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再认识

一、人们心目中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两江总督。他以书生带湘兵,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维护了清朝统治;他开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他治军严整,治家有方,曾氏家训广为传颂。

亦有人说他是汉奸、卖国贼、刽子手,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对于上述评价,史学界争鸣已久,研究成果宏富。而本文拟从他的外交思想及政策角度阐述其外交思想的起源,结合他参与的外交事件和对外政策,探究他外交思想及政策的实质,进一步了解其对晚清政治的影响及现代启示。

二、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起源

他27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后适逢太平天国起义,书生有了用武之地,又屡立战功,因此一路青云直上。但提到曾外交思想的起源,就不得不从道光18年他中进士时说起,也就不免谈到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的穆彰阿(曾的主考官)。

后世评价他“在位20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鸦片战争前夕,以他为首的弛禁派排挤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主张妥协,蛊惑道光帝,因此他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应付一定责任。

而他作为曾的恩师,帮助他打通关节,顺利进入翰林院。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曾“为官之道”:“打掉牙,和血吞”,“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老师的教导对曾影响很大,但历经宦海沉浮之后,他对老师的话有了新的、正确的理解。没有像老师一样一味阿谀奉承,妥协退让。带着这样的新理解,曾开始了在外交舞台上的表演。

三、曾国藩参与的外交事件及对外政策

发生于1870年6月间的天津教案是由他亲自查办的。他很清楚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而为了保全他“忠臣”之名,他还是接手了,但最后仍以清王朝的妥协而告终。

在对外政策方面,曾是洋务运动的开启者,他兴办洋务的初衷便是求强,他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办了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军备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晚年又授意容闳,派遣多名留学生赴美留学。可见他在对待西洋文明方面的开放态度和远见卓识。

四、曾国藩外交思想的影响、实质及现代启示

(一)对晚清中国政治的影响

真正继承曾氏衣钵的是李鸿章,李与曾共事多年,李以其过人的才华赢得了曾的赏识和重用。在对外政策方面,李将曾的思想发扬光大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北洋水师的建成,留学生派遣的规模不断扩大,抵御外侮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国向现代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在外交方面影响李最深的便是曾的诚字诀。曾教导李曰:“我今国势削弱,外人方协以谋我,小有错误,即贻害大局…对洋人依我看来,还是用一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我现在既没有实在力量,尽你如何虚强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的,都是不中用的”。

曾的这段话耐人寻味,应做积极的解读。首先,这段话是符合现代外交礼仪的:各国之间就应该以诚相待,保持彼此间的平等往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在旧中国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我们对自身要“诚”,即要对自身的情况有个客观冷静的认识。西洋各国过于强大时我们惹不起,就不要去惹他们,必要时候做一些妥协和周旋也不失为一种艺术。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味妥协,搞民族投降主义。面对外敌入侵,当自身实力可与外敌抗衡时要坚决地抵抗,做到不保守,不退却,捍卫国家尊严。

李鸿章听了曾的这番话,仿佛有所领悟了,但实际上他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在错误理解诚字诀和自身“痞子腔”的指导下,开始了甲午战争前后的一系列外交实践。甲午战前,在不了解日方和国际真实情况的前提下,一味妥协的思想左右着他,盲目寻求列国调停,消极避战,贻误战机,致使战场失利;战争开始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相比虽无明显优势但也旗鼓相当,而李后来却避战保船,不准水师出港迎敌,致使坐以待毙,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种妥协投降情绪蔓延到了前线作战的陆军将士中,导致士气低落,陆战打的也是一塌糊涂。

至此,洋务运动严重受挫,《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到了1900年,慈禧太后利欲熏心,为了握紧手中的权力,不自量力地和11国宣战,导致八国乱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慈禧能够认真研读一下曾的诚字诀,事情应该不会如此糟糕。

(二)曾国藩外交思想实质及现代启示

纵观曾国藩一生的外交思想及实践,实质上都是源于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意志,在实践上只不过是清王朝对外政策的执行者,以朝廷是非为是非,壮志难酬,身为人臣,身不由己。就拿天津教案来说,不管他如何做,都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他只能得罪一方,最后还得服从朝廷的大外交政策,他也只有替朝廷背黑锅。

但总体而言,曾国藩的外交思想及政策还是值得称道的,他的诚字诀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外交策略,对今天的外交事务仍有借鉴意义;他开启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等实践使中国向包容开放的新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他处理的天津教案来说,史学界本身就有争议,他的处理无可厚非。他的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外交上虽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责任并不在他,而在于他的后继者没能很好的领悟他思想的真谛;在于腐朽的封建专制体制本身,在于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们的迂腐和贪婪。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客观地认识其思想实质,客观地评价曾本人,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使我们的现代化之路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曾文正公全集》.

[2]《李鸿章全集》.

[3]《清史稿.穆彰阿传》.

猜你喜欢
再认识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曾国藩读书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对夏衍讽喻史剧《赛金花》的再认识
对民主平等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