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表达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2013-04-29 17:00:10潘秉雄
文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采比喻

潘秉雄

内容摘要: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如果对句子能够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去加以润饰,就可以使语言顿放异彩,表达文采斐然,给读者以艺术般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比喻 排比 引用 文采

修辞手法比较多,运用起来也比较复杂。根据目前高考作文的现实情况,我们就作文中最常用到的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做一具体说明。

1.比喻。

(1)直接博喻式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考生《爱心》

(2)设问句﹢博喻式

这种比喻句,往往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也是提高比喻能力的一种常见方式。

例如: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考生《亲情》

(3)中心句﹢博喻式

与前面表达技法相似,就是在一组比喻句前写上一个中心句,然后再将它的具体内涵用比喻的形式挖掘出来,那么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是令人回味不已的。

例如:潇洒不是外表的奇装异服,而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现。潇洒是诸葛亮空城退敌的自信,是陶渊明淡如菊的淡泊,是李白散发弄扁舟的逍遥,是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潇洒是来自于生命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是对事物的执而不泥……

——考生《谈潇洒》

2.排比。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根据文章主旨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排列起来,可以增强文章的语势,使文章的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排比句可运用于串连论据、描摹形象、议论说理、抒发感情、拓展思路等方面。

(1)串连论据式

这种方法是考生在证明议论文的论点时,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通过列举三个以上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

——考生《诗意地生活》

(2)描摹形象式

描摹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其去极力状写,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有血有肉,显得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可感。

例如:你的脸纯朴而安详,你的手粗糙而温暖,你的心质朴而善良。爱,从你的手上传递开来。孩子感受到了,老人感受到了,年轻美丽的心灵感受到了,孤寡残疾的身躯也感受到了。你——林秀贞,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传递出爱的太阳,让九州温暖。

——考生《传递爱的太阳》

(3)议论说理式

学生议论文往往习惯于很直白地去说理,显得空洞,语言干瘪,没有半点儿生机。而要克服这种弊病,说理时就要学会运用排比进行论证,以增加语言的气势,增强文章的内涵,拓展行文的思路,这种方法不失为提高议论文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芳香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辉,自己的声音。

——考生《坦然看生活》

(4)抒发感情式

运用排比抒发感情,不仅可以使行文自然,表意集中,更可以使抒情酣畅,产生感染。

例如:当你贫穷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富有时,更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当你年轻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高龄时,也不忘帮助别人。在早晨,在傍晚,在春夏,在秋冬,时时刻刻不忘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我们将永远年轻;帮助别人,我们将青春永驻;帮助别人,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乐章。

——考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5)比兴入题式

这是考生作文常见的开头形式。通常是选取典型的自然意象,在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又水到渠成地联系人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

例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考生《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3.引用。

(1)直引式

即直接将个别诗词名句引用到自己的语段中。这种用法最为浅易,比较适合语言功底较差的学生,但在引入时一定要得体,并符合文意表达的需要。

例如:青莲居士,这位放荡的浪子。他有着横溢的才华,更有着超人的自信。他狂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放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使他摘取了诗歌界的桂冠;自信,使他谱写了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自信,使他在今天仍然催人奋进不已。惊人的自信,使他登上了诗歌的巅峰,他成功了。

——考生《成功的秘诀》

(2)复引式

即将符合文意的多个诗词名句融入整句中,或将一组诗词名句分列出来。这种用法既能做到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又增加了内蕴和气势,是展示自我文采的又一途径。

例如:试想,众多发明家的创造都是出自我们常见的很平常的事物,但我们当中成功的人为什么很少?创造需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积淀,创造需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创造需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壮志,创造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持,创造更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机遇。

——学生习作《创造需要机遇》

(3)化解式

即将诗词名句化解,选取部分词语嵌入自己的语言里来增加文学含量。这种用法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既要有丰富的积累,又要有思辨能力,要考虑如何裁新。但这种用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应多做尝试。

例如:冰雪奉献爱心,甘心消融自己来换取光彩灼灼的桃花;桃花奉献爱心,不怕成为落英缤纷的桃瓣去迎接映日别样红的荷群;荷群奉献爱心,宁愿变为秋日的香残红藕也要迎接傲霜独立的金菊;金菊奉献爱心,不惜自己成为比西风还瘦的残骸也要换来让冰雪逊色的梅花。

——学生习作《生命诚可贵 爱心价更高》

这段文字通过化解的笔法,使语言颇具文学气息。“灼灼的桃花”化用《诗经》的《周南·桃夭》篇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落英缤纷”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映日别样红”则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香残红藕”截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傲霜独立”化自苏轼《冬景》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比西风还瘦”化用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冰雪逊色”化于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

(4)综合式

即将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共同使用到文章的语段中。这种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并进而显示出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要达此写作水平,除考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外,还要对相关内容做到恰如其分的嫁接与融合。

例如:一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何不自伤身世时,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

——考生《留给明天》

这段文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基本上是从屈原《离骚》一文直接引用而来,而“芰荷为衣,芙蓉为裳”是对《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句的化解。此外,“披发行吟于江畔”、“形容枯槁”是化用了《屈原列传》中的“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句,“正道直行”、“志洁行廉”又都是化自于《屈原列传》中的“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这些语句,“至死不悔”又是对“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化用。

由此可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给读者以艺术般的审美享受,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不过,写作中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它们是兼容在一起的。建议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比喻、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那么,就让我们在高考中恰当地将这“魔水”洒在作文上,去点石成金,使作文跌宕多姿,生动有趣,从而使语言表达文采斐然。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

猜你喜欢
文采比喻
比喻有话说
“比喻”三法
中华诗词(2023年10期)2023-02-06 06:01:36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语文知识(2014年3期)2014-02-28 21: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