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李老乡的诗歌特点

2013-04-29 00:44:03崔森林
文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诗歌创作

崔森林

内容摘要:李老乡是当代西部诗人,从创作学的角度来看李老乡的诗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向外发现的视域宽和站得高;二.向内挖掘得深;三.在表现形式上灵动活泼,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首尾的距离相隔得远;2.中间过渡的轻轻点水、处处留白;3.结尾的袅袅余音,令人回味。通过分析,从另一个向度认识老乡的诗歌价值。

关键词:李老乡 创作 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

高戈在《老乡诗选》序言里说:“寻其轨迹,在诗的表现客体方面,他(李老乡)从注重社会内容转变为注重自然物象,最后达到对象化的主体自身;在诗的传达方面,他从着眼于叙事转变为着眼于思辨,最后达到着眼于主体自身某种情致、某种意识的流动。”[1]正是这种情感呼应着意象,意象跟随着情感走的特点,决定了老乡诗歌的独有的基质和风貌。本文主要从创作的角度,认为他的诗歌主要有几下特点:

一.诗人向外发现的视域宽和站得高。李老乡似乎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来观望人生和世界,眼界宽,视点高,他的抒情对象大部分都是名山大川、夕照日出等宏大苍茫的西部景象,由于他的这种视野,使他更能领略宇宙的“大美无言”的魅力,也正因此,他对自己的诗歌审美很自信,他曾想用“诗的重锤去敲响人们心灵的大钟,”[2]除了抒情对象外,李老乡在抒情过程中使用的意象也是一些宏大的或富于古典的,例如“山高水远”、“名山”、“寒江月”、“天池”、“星空”、“天鱼”、“青峰”“梅花”、“雪”等等,甚至有时,他还拟物化为大山,代大山立言,可谓气吞山河,气象壮观。例如《青峰》:“旭日与苍松的建筑/竣工于云山/古朴着我云山上的四十三座青峰/不分四季的野花/在通往山顶的道上/将为你绽放 开不败的新闻//步入仙鹤散步的幽径/请把脚步放轻/不要踩疼我的江烟柳色/我的世界 也有我的苍茫/苍苍茫茫/不知含蓄了多少花鸟//让淡蓝色的远山/淡蓝在远方吧/只要你来//我会助你/鼓翼的风力/我的彩蝶 将为你导航/山顶和山顶才是跨度/请跨入禁区 游览我的空灵”。这里就把青峰的巍峨、壮观、空灵的美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由于他的立足点高,他对人生和大自然的领略比一般诗人深刻和开阔,因此他的诗歌才能牵动很多读者的“集体潜意识”。

二.诗人向内挖掘得深。 “李老乡是纯正意义上的‘严肃诗人。他属于苦吟型,虽不是‘一句三年得,但往往为两三行诗要整夜推敲。前些年他在诗刊上发过的几首叙事长诗,每写完之后都使他有一种大病过后的虚脱感。”[3],但因为是“严谨的写作”使他的作品成为“夺人耳目的美学书简”、 “富饶丰赡的精神宝库”。李老乡的这种向精神和灵魂深处的深入挖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世俗人生的荒谬性的发现,一是对自我苦难生活的调侃。前者像《心态一种》:“说一句大实话 等于犯一次/老百姓的错误/错了不能再错 不能让家中的妻子/对我放心不下//听妻的话:没有金刚钻/就该谢绝一切瓷器活/譬如说,裸露在雨夜的闪电/究竟是不是天的神经?——凡属此类大事/我既不探索 也不触摸//如今 当个老百姓也分大小/虽说同是一日三餐/但小百姓常以素食为主/包括语言。”《背着手走路的人》:“面部表情 真忙/忙着应付前面的风云变幻/让手在背后 去处理背后的//后顾之忧/背后手指头的伸展或弯曲/是小动作 也许是大阴谋/总之 一个人的机密不在心里/在背后//背着手走路的人 在中国最起码是一种潇洒/那神气的样子似乎在说/——谁若保护不了背后/休谈自己是墙”。后者对自我苦难的调侃学者注意的比较多,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凡诗都难免有谐趣。情绪不外悲喜两端。喜剧中都有谐趣,用不着说,就是把最悲惨的事当作诗看时,也必在其中见出谐趣。……诗和谐都是生气的富裕。不能谐是枯燥贫瘠的症候。枯燥贫瘠的人和诗没有缘分。”[4]很明显,李老乡对生活的苦涩的调侃就是他“生气富裕”的象征,而他的调侃是人类面对生活的不可避免的苦难的调侃,因此,有深度,震撼力强。例如写在他的《野诗全集》封面上的那首诗《天伦》:“我被挤出了一种境界 我可以/伸胳膊伸腿了/我买到了江山//我买到了江山 买到了/十五平方米的高层空间/我要发光 发60瓦的光芒/照耀我的小天小地 我的/二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夹着铺盖卷的妻子儿女/涌进门来 我饱含热泪/举起伟人般的手掌/拍了拍我的人民”。这是对普通老百姓买房难的苦涩调侃,还有一首对当今社会忙忙碌碌、冷漠的人际关系造成的个体孤独和寂寞的表现。《小院雪人》:“掌柜的 再给二两白干吧/我不是孔乙己/我有现钱/我是不会溜掉的/人喝醉了很好看/在我很好看的冬天/指望有群孩子/跟着我/唉 还是回家堆个雪人吧/雪人啊 在你该长眼睛的地方/我会给你安上两颗/水灵灵的煤球/但我不能让你咧开小嘴/我没茴香豆啊/孩子”。这些诗都很能触动人心,让人在敬佩诗人老乡的面对生活的坚韧的性格之外,也让普通的读者对自己的苦难生活充满希望。

三.在表现形式上,诗人老乡的诗歌呈现出这样三种特点:1.即开头和结尾的距离远;2.中间过渡的驾轻就熟,处处留白;3.结尾的袅袅余音,令人回味,诗人在诗歌的结尾,或抒情,或思辨都不是直白的表达,都在意象的基础上再次拔高一个调,或顺接上面的意思,或反转上面的情感,让人回味。我们来看一些诗篇,《赤壁野餐》:“大风抱浪/甩响万里惊涛/其实 摔不响也行/反正今天每人有/牛肉八斤/烧鸡九只/白酒十瓢/哥儿们干杯/为赤壁兴会/为有幸结识久仰的/孔明 周瑜 曹操//狡猾的指头/神出鬼没/六六六呀/五魁首呀/哥俩好/喝 喝得江浪旋转/赤壁在摇/摇得最凶的是船/可那曹操说/喝吧喝吧/我的船儿没事/每艘都有紧锁的铁链//喝吧 等他们醉了/我要让孔明/借来的东风起火/给我们老曹再来一次/火烧战船的忠告/谁知灌不醉的三国群英/一起联合起来笑我/哈哈/请问西北老乡/工资多少”。这首诗的开头“大风抱浪/甩响万里惊涛/其实 摔不响也行”,在这里算一种“兴”,是作者凌空荡开的一笔,显得气势的高迈和高扬,进而转折切入“反正今天每人有/牛肉八斤/烧鸡九只/白酒十瓢”,文章的结尾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这些“三国群英”不再怕“孔明的东风”,可谓实力雄厚,反过来诘问老乡“工资多少”。由有酒喝到工资多少,开头和结尾的距离远,让读者有一种意外和“陌生化”的感觉。类似的形式在《自然界的路》里也有:这是高扬的一笔,抒发自己对生活执著的追求,最后的四句话是作者对自己无悔一生的认识,与开头的距离较远,显得收缩有力,开头的有气势。在这两段首诗歌中,中间的部分都是通过意象的过渡,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人生的小舟/即使靠岸的码头是片荒滩/我也曾作为一棵树的形象/在沙漠竖起春的威严/该绿,我已经绿了/该红,我已经红了/我的全部感情已经酿成果汁/当然,不是每个果子都甜/过来了,一条生活的路/即使过去的路边还有蝴蝶盘旋/我也不愿意再用自己的后半生/去折叠前半生的思念”,诗里所表达的意思是对自己人生的感叹,但作者不去直白表达,而是含蓄地通过意象传达。类似中间过渡,处处留白的还有很多诗歌,例如《春情》的中间和最后的部分“真想再当一次/羊羔/马驹/牛犊/再吸一次/甘甜的乳汁/可那尾巴们/却在大幅度的摆着/使人无法接近/既然长大了/就应该用大人的眼睛/去看待春天/看野花发情的山野/谁在走着/我在/兜风”。其中“尾巴的大幅度的摆动让我无法靠近”就是意象过渡,真正的意思就是,再也不可能回去那个时候了。此外老乡的诗歌在结尾非常注意“含不尽之意”在言外,比如《亮夜》中:“伸手不在五指的夜/是原汁原味的夜//这一夜 天上不能有月/地上不能有雪/甚至 在夜的深处/不能引爆一朵红梅/不能让一个墨汁纯正的夜/变得不明不白//但要想黑得不露声色 也难/——谁的遗嘱还没定稿/闪电 又在修改着闪电”。类似这样的结尾老乡的诗集中很多,再比如“总有雨 总也难以接近地面/白杨树只在空中绿着”,“其实 暴风雨早就来了/只不过隔在牛背的那边/这边呢 牛背的这边/唯一的耳朵仍在做着检查/我坏 我不该/听风想到/雨”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老乡的诗歌已经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苦吟,他的推敲,他对诗歌的真正的热爱和陶醉于意象的流动,使他在“多年过去,当朦胧诗在人们看来已经不再朦胧,甚至变得浅白和陈旧的时候,李老乡的新边塞诗却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变得越来越有味道了”。[5]本文从创作学的角度对李老乡的诗歌进行分析,以期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他的诗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老乡.老乡诗选[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4.

[2]李老乡.老乡诗选[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3.

[3]林染.《诗人李老乡》[J].中州今古,1997,(1):41.

[4]朱光潜.诗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6.

[5]唐翰存.《李老乡:守望诗歌的残局》[N].甘肃日报,2002-11-18.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诗歌创作
诗歌不除外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诗歌是光
海峡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诗歌论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2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