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2013-04-29 00:44杨柳梅
文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

杨柳梅

内容摘要: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同时,却引起了精神紊乱,意识恐慌和对死亡的恐惧。在恐怖主义盛行、媒体冲击以及信仰危机和家庭模式改变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美国社会背景下,当代美国人陷入迷茫、困惑和恐惧之中,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而且造成了人类精神生态意识失衡的生存危机。

关键词:后工业时代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意识 生存危机

唐·德里罗是美国后现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球门员》、《走狗》、《名人们》和《天秤星座》等;曾获得声名极高的“哥根哈姆奖”、“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文学奖”和“《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但唐·德里罗的经典代表作是1985年发表的《白噪音》,这使他在美国名声大振,次年获得美国的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White Noise》是一部关于后现代社会中“生与死”的思辨小说,是一部以后现代文化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对现代美国社会中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和人类精神生态意识的失衡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和剖析,其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造成人们精神生态意识的失调,并进一步说明作者刻画的人类生存危机和人类精神生态意识的失衡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充分展示了当代美国人在物欲化充斥的后现代社会中精神上的失调、紊乱和在一个光怪陆离、充满悖论的畸形“癌症社会”中产生的危机感以及愈演愈烈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和人类文明自身矛盾的升华,对当前美国与世界的现实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和预见性。

1.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如作品中提到的电视机、收音机、微波炉、门外的电缆、高速公路上的雷达车速监视器以及高压电线等产生的电磁波构成了无时无刻不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白噪音”,其都是工业高速发展下的产物。物质财富的膨胀以及人类精神意识的形态的失衡使得人们无视自然的承载能力去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人类必将自食其种下的苦果。在小说第二部分“空中毒雾事件”中,生物化工废料的泄漏引起了居民的恐慌,杰克因在毒雾的暴露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小镇中的居民则常常闻到“刺鼻和苦涩的恶臭”。这是作者德里罗对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破坏和人类生存危机的讽刺。而生活在化学物倾倒场附近的海因利希在年方十四时前额的头发就开始往后秃。这些无不揭示了后工业时代环境的破坏对人类身心的影响和摧残。此时的人们感受到生存的危机正在一步步逼近,而自然生态遭到的破坏和由此产生的恐惧和无奈也使他们感到精疲力竭。

作者在讽刺后工业时代生态严重破坏的同时,呼吁我们注重维持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的目的,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急切地呼吁人们提高生态意识的重要性。他要求把人与自然的改造限制在地球生态条件所容许的限度内,反对片面的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质享乐。

2.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所谓生态意识,是一种反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科技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使人类享受到科技文明的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使人类在物欲化的世界中渐渐丧失自我,而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产生更是后期资本主义自身酿制的苦果。这个光怪陆离,被异化了的物质世界正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扭曲并渗透着人类的精神意识形态。小说的第三部分“戴乐儿闹剧”,文中的“戴乐儿”是一种能够消除死亡恐惧的药物。芭比特为取得精神上的慰藉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换取“药物”,结果以荒诞的闹剧告终。杰克深信不疑的修女玛丽告诉他,宗教中的说教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拒绝死亡和提供安慰,她并不相信上帝和天堂。作者以“戴乐儿”为基调,以杰克的遭遇为主线,充分地表现出后现代社会的美国当代人对死亡的恐惧,人们的无奈和压抑最终都以非正当的形式爆发。在病态社会成长的海因里希思想、行为怪异,芭比特常常担心这个14岁男孩“总有一天会在一件垒起掩体的房间里,向着对面空无一人的林荫道端起自动步枪扫射几个来回,并赶在特种部队来抓他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人们已经意识到生存环境不仅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威胁,而且心灵上的扭曲和最终只能用暴力和非正常手段来取得精神上的解脱来解决问题的阴霾挥散不去。他们的迷茫、困顿、压抑、恐慌的表现把后现代主义时期的美国人无奈的挣扎、恐惧、心里的扭曲体现得淋漓尽致。

3.自然生态、人文精神意识形态和后现代社会的关系。

文章开篇就描写到学生开学的场景,“大学生们滑稽地叫喊着互相招呼,情意绵绵地跌进对方的怀抱。……他们感觉的一种新生和一种共识。……他们是一群思想上相仿忽然精神上相连的人,一样的民族,一样的国民”。他们通过物欲进行沟通和交流,表明当代美国人精神的空虚和匮乏,社会陷入一片百无聊赖之中。无论是从人们变态的消费观、充满危机的宗教信仰,还是人与人之间物欲化的沟通、自然环境和人类矛盾的升温,无不说明现代美国人生活在一个病态的社会中。而后现代社会呈现的背景:二战后冷战的阴影、种族迫害、宗教压迫、政治混乱、媒体和高科技的兴起折射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在社会现实的奴役下,人们需要发泄内心的愤懑和压抑,从而诞生了作者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主人公。自然生态、人文意识形态和社会折射就像是一个畸形荒诞的怪圈,依次摧残和腐蚀人们的心灵。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使人们受到身体上的摧残,更是在心理上感到疲惫、压抑和无奈。重重的负面情绪带来了人们不幸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恰是这个光怪陆离社会的真实写照。

4.精神生态意识危机产生的深思。

鲁枢元在其著作《生态批评的空间》中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性的存在,不仅仅是社会性的存在,人同时还是精神性的存在。因而,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之外,还应当有‘精神生态的存在”。精神生态就是作为精神主体存在的人类与其周遭相联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强调人类的精神生存状态,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精神健康和整个精神链条的平衡。生态精神的核心在于整体的和谐、平等的发展,它关注人的存在,把人作为宇宙中的一员、大自然平等的一份子来对待。人类在日益严重的科技灾难、环境危机中重新关注自然所萌芽的生态意识;要想真正地发展成为成熟的生态精神,对人精神生态的守望与提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德里罗在与亚当·贝格利会见时曾这样说过:“如果写作是思考经过提炼浓缩的形式,那么提炼的最浓缩的写作,也许就会终结为关于死亡的思索。”小说《白噪音》就是唐·德里罗“关于死亡的思索”的产物。它生动地表现了当代美国人对死亡的意识,并且在深层次上研究了美国式的死亡。因此,德里罗的研究学者马克·奥斯蒂恩认为,《白噪音》可以标题为“美国死亡之书”。本文以精神生态理论为依据,以自然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生态危机为切入点,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真实记录了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焦虑、痛苦和危机感。通过对唐·德里罗的长篇小说的深刻剖析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理解,德里罗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精神问题。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能够引起生活在后现代美国社会人们的关注,能够使他们进一步解决精神生态意识上的危机。

参考文献:

[1] 唐·德里罗.白噪音[M].朱叶,编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http://wenku.baidu.com/view/53017

b044a7302768e9939fa.html

[3]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5]田振华.从《白噪音》看美国人的精神生态危机[J].科技信息,2010.

※ 基金项目:2013年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编号ZZ-2013-049).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
胧月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白轮船》中的生态美学性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安·贝蒂的《一辆老式雷鸟》
毛猿的喜剧和现代人的悲剧
乡村旅游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