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雅乐民俗关系及音乐特点的研究

2013-04-29 15:36魏世夫

魏世夫

摘 要:雅乐原是我国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和朝贺、宴庆等隆重大典时演奏的音乐。据考证,最早起源于西周,在周代包括社交、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方面音乐,其名称当取“典雅中正”之意,他是周王朝“制礼作乐”的产物,以后历代传承。到了元代,有宫廷乐师散落民间,故而宫廷雅乐也流入民间。赤峰地区演奏雅乐始于清朝光绪初年,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奏者大都是有学识、有地位的举人、秀才、生员、绅士之类的社会中上层人物。他们演奏起来丝竹管弦融合一体,抑扬顿挫板眼有度,演奏者双目微合,全神贯注,欣赏者平心静气,心领神会,形成一种“乐以合心志”的艺术氛围。雅乐这一民俗的音乐艺术,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民间的音乐文化。

关键词:赤峰雅乐;雅乐民俗;雅乐曲体;雅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39-04

赤峰雅乐,是在赤峰地区流传演奏并得以保留、挖掘和整理出来的一种古典民族音乐。这一珍贵的民族古典音乐典雅古朴,它是一种词、曲、舞三位一体形式的古典音乐艺术形式。元朝时,部分宫乐流入民间,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辗转流传,这些雅乐仅存部分词曲,而舞已脱离词曲早已失传,因而,雅乐是元朝时期从宫廷流入到民间的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1983年有关部门成立赤峰雅乐抢救小组,对流传在赤峰地区的《庆寿》、《北正宫》、《水龙吟》、《春来》、《雁旋》、《龙阵》、《龙身》等24首雅乐进行挖掘整理,这些曲目都是工尺谱,分为正宫调、小宫调和尺宫调构成的赤峰雅乐乐曲的组合。

一、雅乐演艺的民俗界定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项,它既包括物质文化生活,又包涵精神文化生活,生动的体现一个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是构成民众生活文化史的主体与核心。

雅乐的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之一。

雅乐音乐的民俗关系重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民俗里有音乐”;二是“音乐反映民俗。“民俗里有音乐”是在某些民俗的活动中包含了民俗事象,或者说音乐是某些民俗事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民众迎神拜社的各种祭祀仪式,还是民间婚丧嫁娶的礼俗,音乐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此外,有些民风民俗的活动,如民间歌会、节日歌舞、宴庆仪式等都是围绕着音乐活动进行的。

雅乐又是传统民间音乐的范畴,音乐中反映了民俗,或者说某种民俗通过音乐而得以展示和体现。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因而,有什么样的民俗心理和民俗行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间音乐。“民俗里有音乐”和“音乐反映民俗”,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乐、俗关系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因此,我们在分析具体的民俗与雅乐的音乐时,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两层关系,雅乐与民俗自古以来就亲切地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无论在节日庆典、喜庆、风俗、宗教活动中,还是在歌唱、舞蹈、劳动、社交中,雅乐都起着显著的作用,真实地反映着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雅乐的传承与民俗的变异关系。民俗具有变异性,民俗事项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民俗文化内涵变得丰富多彩,也构成了民俗向前发展的驱动力,这表现在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现象,这种传承方式,主要是靠记忆保存,而又靠记忆性传给别人,很难保持原来的风貌不发生变化,同时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带有自身生活时代、环境、生活内容变化等等的感受。1983年,红山区政协,成立了国乐抢救小组,整理赤峰雅乐,挖掘出的公尺谱无人看懂,方请张海峰老先生的记忆哼唱曲子,当时由红山区文化馆李守臣馆员记录,整理成现在的简谱。后根据雅乐所使用的乐器组成民族乐队,在演奏上张老先生还不断的反复指点,尽量恢复其原有的韵味,不管怎样,赤峰雅乐也是靠口传心授留存下来,仅得其仿佛而已。

二、雅乐演艺的民俗音乐特点

雅乐最早起源于西周,以后历代传承。到了元代,由宫廷乐师传入了民间。赤峰地区演奏雅乐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最先传习雅乐者是赤峰元宝山煤矿主李林梓,后为清末举人董俊先、秀才张朝清。雅乐是有曲、有词、有舞的宫廷雅乐,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歌词和舞蹈已经失传,只有乐曲的留存。会演奏乐曲的艺人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每逢重大祭日、庙会,均邀雅乐队(时称“国乐”队)演奏,如:每年的正月十五为道教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佛教鬼节、正月十三为关帝庙会,这一民俗的娱神祭祀活动,雅乐乐队均参与演奏,为民俗的社会风俗活动增添了气氛。赤峰雅乐演奏早期乐队所使用的乐器分类列表如下:

(一)早期赤峰雅乐乐器的组成图表

现今,雅乐队已有30多人的庞大阵容,构成了一个中型的民族乐队演奏形式。这些人大都是原市文艺团体退下来的老艺术家及学有专长的音乐爱好者。他们有的是国家二级以上的器乐演奏家,有的是某种乐器的专门家,有的是兼通几种乐器的多面手,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演奏中都能起到骨干作用。乐器配制分为四个组,演奏所使用的乐器分类列表如下:

(二)现代赤峰雅乐乐器的组成图表

赤峰雅乐的演艺民俗音乐特点是:音乐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多类型化,调门固定,有绝对音高。器乐演奏均为合奏形式,同时并以管乐器为主体,其弦乐、弹拨乐、打击乐在演奏上增添了乐曲的民俗民间的音乐色彩,使雅乐的演奏形式表现出独具一格、别有韵味的民俗艺术特色。

另外雅乐乐曲在演奏上,还保持着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的宫廷音乐魅力,又有节奏鲜明的舞蹈性,赤峰雅乐为24首乐曲,是国内最完整的器乐套曲,现已收入中国民族音乐资料东南亚版,并纳入中国民族音乐(资料)精选录音带。该套曲已在法国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雅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雅乐的民俗性及曲体结构风格

雅乐具有民族民间礼俗的音乐表现的个性风格,无论在曲体的结构、乐曲调式、旋律、节奏的律动、音程的起伏均已民族民间音乐元素有着密切联系,表现了民俗音乐文化的艺术特点。如:开基大典的《庆寿》(正宫调)、《小妹子》(小宫调)、《北正宫》(正宫调)、《四季》、《雁旋》、《雁阵》、《龙头》、《龙身》等乐曲,给以分析。

(一) 雅乐《大典》

通过开基大典的朝贺、宫廷宴庆仪典, 体现国家的气度, 权力的象征,朝贺的威仪,显示出中华古国高明威世四海生平的景象。

乐曲为B羽调式,变奏曲式结构,主题乐段的旋律跳跃不大,多在级进式的低音区进行,节奏多以顺分式和附点的音型演奏,a3是一段变化性的旋律在高音区进行,表现了音乐情绪热烈的气氛,结束句a5是第一段变化性的主题音乐,情绪慢慢的平稳结束全曲,乐曲充分的反映了民间民俗的那种生活中的场景。

《庆寿》曲调抑扬顿挫、中正平和,听者眼前似乎能浮现出古时宫廷庆贺寿辰时宏大喜庆的场面。

这首变奏体结构G羽调式。以……为主题旋律在演奏时变奏了五次,其音乐特点是《小妹子》(小宫调)主题旋律在高音乐区变化重复了《庆寿》(正宫调)主题音乐其旋律、节奏的进行基本相同,虽然它们的调式不同,但乐曲更加表现了热烈的音乐情绪和欢乐喜庆的气氛。乐曲变奏后,结束句回到了主题音乐,情绪缓慢的平稳结束全曲,乐曲充分的再现了民俗民间的那种生活中的场景。

这是首B羽调式,循环体的结构。它和《庆寿》、《小妹子》两首乐曲旋律音程、节奏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开始主题音乐是以弱排起的特点,它与《庆寿》、《小妹子》音乐主题片段相近,如: 。乐队在演奏了《庆寿》、《小妹子》、《北正宫》等曲目,在音乐中时而浑厚典雅,时而庄重热烈,时而沉稳宁静,时而舒缓悠扬,乐曲的表现情绪体现了当地民俗的庆贺礼仪气氛。

这首乐曲沿用了传统的词牌和曲牌名。为D宫调式,是一首单曲牌体的曲式结构,主题乐段变化的反复2次,后补充了六小节变化的主题旋律,构成了一首完整的乐曲。乐曲表现出了:热烈高亢、庄重肃穆的气氛。

以上雅乐的《庆寿》、《水龙吟》、《北正宫》等,充分的表现了民俗中的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及中正、平和、宽舒、雄浑、典雅的音乐特点。

(二)雅乐《四季》

通过劳动人民春播、夏锄、秋收、冬藏的辛勤操劳的习俗。体现了“国以民为主”的主体思想,讴歌他们辈辈代代脚踏实地地在祖先的土地上洒下的辛劳、血汗和热爱生活和建设生活的热情。

这是一首A商调式,变奏体结构。主题多次出现的动机旋律在乐曲的变化中进行,旋律出现了 的六度大跳,节奏以顺分式和符点式的结合产生了对比,乐曲显欢快跳跃,a主题乐句与a3乐句的音区、调式产生对比,显得乐曲音乐欢快抒情。演奏的乐曲充分表现了一年一季世代相传的春播劳动习俗的场景,同时乐曲以欢快的节奏讴歌了人们对春天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这是一首C商调式,变奏曲体结构,旋律多以顺分式与附点式的节奏的进行,开始的演奏主题乐曲动机与《春来》相比较,主导动机基本相同,《秋来》的旋律音程是在低八度中进行,旋律中的乐句落音多次在 的(4)角音上,乐曲形成了变宫为角的进行,此后结束句落音与《春来》的结束句做了变化的从复, 落音在C商音上,这样与前乐句形成了同宫系统的交替的进行,使乐曲的音乐情绪起伏跌宕,乐曲表现了丰收的喜悦心情。

(三)雅乐《雁头》

大雁是喜欢在草原栖息的候鸟。他们合群守纪,知候而归。它象征我们祖国大家庭各民族的和睦相处,是团结的群体,也象征着我们炎黄子孙的四方游子,虽然翱翔万里,却满怀着知候而还的恋情。此集所用的原乐曲,融入了当地的蒙古族音乐元素,节奏有快有慢,表现了塞外边睡的意境。

这是一首A角调式,变奏体曲式。乐曲以顺分性与附点性的节奏进行,旋律主题多次在乐曲中变化性的反复,使乐段之间产生了音区、音高、节奏的上对比,乐曲在律的变化中此起彼伏,表现了大雁在天空中欢快翱翔的景象。

这是一首E羽调式,循环体结构。a主题旋律以顺分式与符点式相结合的节奏进行,b对比旋律以切分式与均分式相结合的节奏进行。乐曲融入了蒙古族音乐元素,主题旋律与蒙古族民歌《白天鹅》的主题节奏型相同,旋律乐汇相近,具有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现了蒙古族的风俗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

(四)雅乐《龙腾》

以民间节日盛会的龙灯舞的热烈气氛,表现了祖国繁荣昌盛万民欢歌的欢腾景象,以龙的形象,象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飞腾于世界的气概。

这是一首E徵调式,循环体结构。主题乐句为均分式与切分式的节奏型结合,插部乐句为短时值的空拍与附点式的节奏型,旋律均以同音、级进式的进行,乐曲充分的表现了龙腾飞舞欢快有力的音乐形象,体现出了民俗性的喜庆节日。

这是一首F宫调式,循环兼变奏曲式结构。主题调式落音在羽音上(6),结束主题音调落音在宫音上(1)。旋律调式出现了同宫系的统交替性进行,使音乐的情绪产生了变化,乐曲以龙的形象及欢歌的龙灯舞,体现了民间民俗的节日盛会和欢腾热烈的气氛。用龙的形象象征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恢弘的气势。

通过以上部分雅乐乐曲的分析,明显的看出雅乐具备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哲理关系。中国的哲学虽然不否认对立,但更为强调“统一”的方面,把个人、自然和社会都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所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由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重综合、重整体的的感觉,这种民族心里对“统一性”的高度重视必然会在音乐中体现。雅乐不同曲体的音乐风格特点:

1.旋律对比、段分性不明显,没有造成音乐情绪的强烈对比。

2.乐曲的速度、节奏有快有慢,连接自然和谐。

3.不同的曲牌融入了蒙古族音乐元素,主题音乐为民族调式贯穿全曲。

4.乐曲的曲体结构多以变奏曲体为主。

5.整体乐曲的主导动机,乐句、乐段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因而,雅乐的曲体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统一性,乐曲给人浑然一体之感,同时表现出了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得音乐段落的对比。雅乐的民俗性及曲体结构,具有很高的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赤峰雅乐充分的表现出了具有民俗、民间音乐艺术的风格特点。

四、结语

雅乐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宫廷与民俗的基础上得以传承,也就是说雅乐吸取“俗乐”民族音乐的精华而形成的。中国民族音乐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雅”与“俗”总是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提高的,绝对划分泾渭“清浊”的界限是没有的。雅乐的民俗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累,这种文化的积累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靠人们代代相传延续的。民俗文化的传承性,主要表现为内容和形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赤峰雅乐这种民俗的音乐文化,重新编排、整理演奏的《庆寿》、《水龙吟》、《北正宫》等,均以新的音乐演奏形式,再现了歌舞升平及中正、和平、宽舒、雄浑、典雅的盛世景象。

通过以上的雅乐民俗音乐文化的研究和乐曲的分析,我们更能清晰的看出赤峰雅乐体现的民俗性和民俗文化的艺术特点,其乐曲的表现风格特点是更加民俗化,雅乐的曲体结构、音乐的旋法和节奏的律动,它们之间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演奏上调式、音区、节奏做了巧妙的变化。雅乐这一民俗民间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音乐功能的变化,是符合当今音乐艺术的审美现状,也是符合民俗的传播发展的规律,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悠久璀灿,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振兴腾飞的恢宏气概。赤峰雅乐这一民俗音乐文化的产生,已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它具有重要的民俗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是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瑰宝。在赤峰雅乐民俗民间音乐的研究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让雅乐在民俗民间的音乐舞台上不断的推广,打造赤峰市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高云华.红山文史(第二集)[M].赤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赤峰市红山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

〔2〕张占海.赤峰市红山区文化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任琪.英金风情录[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4〕丛培军,张百奇.赤峰古乐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5〕白音查干.内蒙古民俗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

〔6〕冯骥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李宝祥.寻觅、守望、放歌[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

〔8〕李文印,李守臣.《赤峰雅乐》曲谱[M].赤峰:政协赤峰市红山区委员会,赤峰市红山区文化局,赤峰市印刷厂,1983.

〔9〕张富清.赤峰雅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3(03).

〔10〕倪钟之.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