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睿敏
摘 要:文章分析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剖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根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结合笔者的从教经验,以及同事们共同探讨的结果,阅读教学由于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值得所有语文教师认真对待,并探寻全新的阅读教学的方式。
1 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在社会生活中是间接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利用社会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阅读活动的主体是读者,客体看似是文献,实质上是给文献注入信息的作者。因此,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借助文献中介而实现的信息交流过程。语文阅读跨越时空,读者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在阅读中实现了零距离的心灵和情感交流。阅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阅读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又是学生应试时获得分数的重要途径。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高考语文科目无法回避的测试重点。 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
2 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 重理轻文思想的冲击
当下社会功利主义泛滥,这也影响了教育思想,“重理轻文”思想盛行。学校课时常常被数、理、化占去,正常的教学无法保证。有些学生将语文变成了可学可不学的科目,更不会花时间去慢慢品读一篇文章。
2.2 沉重的学习压力挤压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沉重的学习压力不仅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而且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可怕的是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失去了作为个体的人审美情趣。在应试压力下,学生对不同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判断出现扭曲。这种扭曲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学习。据《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一书的调查显示,近14%的小学生和22%的初中生感到“学习已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希望自已能快点离开学校”。到了高中阶段,这一比例继续升高,接近1/3。
3 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3.1 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及写作目的
语文阅读的核心之一便是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及写作目的。这是参透文本内核和作者情感的无法绕开的重要步骤。所谓读不懂文章,指的便是对文章主旨及写作目的没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和体悟。把握文章主旨及写作目的既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关注和思考文章的主旨及写作目的,将书读薄、读透。
由于鲁迅文章内容的深刻、思想的犀利和文笔的古白,很多学生对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比较畏惧和头痛。比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把学生的阅读重心聚焦到对文章的主旨性段落的品读上来。教学中,笔者展示当时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背景后再读课文,重点找出能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如第一部分,第七部分,反复诵读,提取关键语句,不难得出文章的主旨:对爱国青年的赞颂和悲哀,对反动派的控诉和揭露!
3.2 挖掘重点词句和语段的隐含义
语言是文章内容的载体。对于文章的阅读以及对于主旨及写作目的的把握,离不开语言这一形式线索。思想印刻于文字中。阅读鉴赏说白了就是对作品语言文字的品读,由表及里地深入到文章内核,最后形成情感共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体会其中隐含的深意。当然,言外之意的体悟离不开对文章情境和特定的写作背景的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适当的背景中品读和思考。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挖掘,咬文嚼字,疏通文意,在意境的营造中把握文章的语言和思想。
3.3 通过变换角度提问
创新是语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唯有創新,才能在常规之后发掘隐含的深意,唯有创新,才能深入理解和体会写作主旨和目的,唯有创新,才能发前人之未发,读出属于自己的新见解、新感受。
如《项链》的阅读教学。《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被视作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典型。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大胆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发现主人公的闪关点:尊严、勤俭、诚实。
通过变换角度提问,可使学生发现不同寻常的另一面,“横看成岭侧成峰”,逆向探索总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3.4 用原有知识经验激活问题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原有的生活体验来质疑课文,会促进更丰富的思考。如阅读《送友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标标准实验教科书 唐诗宋词选读)可以联想过去读过的一些送别诗句思考:同是送别,各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各表现了什么样的胸襟?各体现了怎样的风格?阅读文章,要善于用学生头脑中积存的知识经验激活问题,这种激活,是对文本结构的再建,是富有创意的关联学习。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适当引导,共同探究。把语文阅读这一难点变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法宝。这不仅是学生考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