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如作文

2013-04-29 12:16谢金霞
中国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采一堂课文章

谢金霞

做课,精心教学也;作文,文章写作也。

一堂课怎么做,无定法可依。因为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无标准定则。叶澜教授认为“扎实的、充实的、丰实的、平实的、真实的”“五实课”是好课;崔允漷教授则说“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三得课”是好课……窃以为,循规蹈矩的,肯定不是好课。

一篇文章如何写,无套路可循。因为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无通用准则。《文心雕龙》说“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是为好文;清末最大文派“桐城派”说“清真雅正”是为好文……窃以为,中规中矩的,肯定不是好文。

做课与作文,正所谓“教无定法,文无定则”。

教无定法,使做课区别于车间流程。一个课题让不同人做,往往神通各显,差别悬殊;一堂课让不同人来评,“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说法”。

文无定则,使作文区别于产品制造。一个文题让不同人写,常常内容有别,风格迥异;一篇文章让不同人来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做课与作文,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细究之下,却有相通之处:做课如作文,其皆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情”之特质。

一、言之有物

一篇好文须言之“有物”。文章言之有物,乃指作者有感而发,而非无病呻吟。通俗言之,即你写出的东西,表达的意思,要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大凡好文,或富含哲理,或寓情明志,或抒发实感,或褒贬时弊,虽不求有济世普化之用,却必有存在之意义。如此文章方可为“立言”之作,写之,才有合理的价值。

一堂好课须教之“有物”。课之“有物”乃指课堂教学有“内容”。通俗言之,即“教什么”。有君愤然,“哪有教学无内容之课”?君言差矣!昔者国学大师陈寅恪授课有“三不讲”之说(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衡之大师,联之现实,虽不苛求,却存警醒。君不见当下课堂或所教内容本是错的,却以非为是,如此教之有害;或所教内容虽是对的,却是无用之物,如此教之无益;或所教内容虽是对且有用的,却是学生自学能会的,如此教之无获。一堂课,真正该教的,应是对而有用且自学不会之内容,如此,方为此处所谓课堂“教之有物”。

另外,一堂课该有多少“物”,达成怎样目标,不但教师自己要清楚明了,还要让学生心中有数。教师须以学情为底线,“物”情为衡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教学之内容,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目標之定位。若教之任务不明确,学之内容很含混,学生则会听之费劲,想之茫然,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二、言之有序

好文章,必有其内在逻辑。文章怎么切入,怎么展开,怎么承接,怎么收束。层次段落,过渡衔接,详略繁简,皆须通盘考虑。可以说,文章结构合理,可以盘活各个章节,使词句文段,联成整体。反之,文段章节就会各自孤立,一盘散沙。

好课堂,必是一有机整体。开头如何导入,内容如何安排,环节如何过渡,中间如何串接,临了如何收束,这些亦为章法。可以说,课堂节奏合理,环节相为呼应,教学就会融会贯通,畅通无阻。反之,教学无序,环节失调,就如乱石拼凑而怪嶙,就如呼吸不畅而憋闷。

文章之“序”在于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其意为好文章如观赏山景,以峰回路转、高低远近为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说的就是文“序”。好文之“序”,行文布局跌宕起伏,曲径通幽,如此引人入胜,读之兴趣盎然。

课堂之“序”在于灵动。好的课堂绝非平铺直叙,而是内容疏密有间,氛围动静结合,节奏张弛有度。这一切皆缘于教师设问、悬念、铺垫手法之运用,才使得课堂呈现轻重、急缓、张弛之变化。课堂变化多姿,高潮迭起,既是教师有意为之,也是课堂“序”之趋势使然。我们说,如此灵动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焉能不高?

三、言之有文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其实,文章即“文”章,即“雕缛”之章,也就是文采修饰之章。好文章,或言语活泼,或句式灵活,或意蕴丰富,或意境深远。无论哪种,都是一种美的存在。

课堂亦须文采。课堂乃语言交流之场所,课堂之文采体现于课堂之言语。夸美纽斯讲:“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确如所言,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的学术,好的课堂语言,犹如火种,能点燃学生心中兴趣火焰;犹如石块,能激起学生心海兴趣之浪。

或许有人认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是为课堂之文采。其实不然!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关键时刻,择机点拨。也有人认为,字斟句酌、言简意赅,是为课堂文采。此言差矣!一些貌似“插科打诨”之语,放之适时,如味精入菜,可成为渲染情调之手段,精巧过渡之桥梁。

其实,课堂之文采,何必拘泥一格?课堂之上不啰唆,不赘余,不夸张,不做作;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收发自如,让学生思想之弦,始终随你语言指挥棒而跳动。欢快时,如泉水叮咚,轻松流畅;激昂时,似疾风骤雨,呼啸而过;悲壮时,凝重低沉,惋惜之情油然可见。这,才是真正课堂之文采,有这等文采,定能燃起学生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四、言之有情

叶圣陶曾言:“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确如先生所言,文章是作者认识感悟的文字表现,更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大凡好文章,皆情入字里行间。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读之方觉情真感实。否则,虽是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却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无生命活力。

好课堂亦如此。课堂是人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课堂上传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情感文化的濡染。一句名言,一首诗歌,一篇散文,哪个没有人情世故于其中?

诚然,课堂教学,博大精深。每位教师就其人生阅历、气质禀赋而言,是鲜有“拷贝”版的,这正如世上绝无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如有的擅长书法,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简笔画;有的口才极佳,绝不亚于激情飞扬的演说家;有的感情丰富,能即兴流露出喜怒哀乐等等。但无论哪般“绝技”,其背后都是对学生、对学科、对自己的情感投入。没有激情迸发,所有技巧枉然;没有情怀相系,一切皆为做作。

所以,课堂情感不是表层的张扬,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课堂情感是一种真实的、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感人至深的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教师不必是诗人,但他应具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必是作家,但他应拥有作家之情怀。上课,即如作文,教师就得用自身的气质情怀,领着学生创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

(责任编辑:马赞)

猜你喜欢
文采一堂课文章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