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特色校园文化 办人民满意大学

2013-04-29 09:47卢思锋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校园文化

卢思锋

摘要: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每所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不懈追求。大学要让人民满意除了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服务和办学条件等方面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公平正义、乐学思进、和谐安定的校园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去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去激励学生,催人奋进。

关键词:校园文化 人民满意 公平正义 乐学思进 和谐安定

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是党和政府对高校提出的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待。让人民满意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崇高目标,也是每所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不懈追求。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仅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谈谈对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三点认识。

人民满意的大学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校园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灵魂,是人民大众所追求和期盼的幸福生活之源泉和保障。大学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承担着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光荣任务,肩负着让人民满意的神圣职责,就更要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校园。

(一)努力打造公平的校园生态

何谓公平?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形态,主要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办学实践中,学生和家长不一定很在意学生学业上的排名,但一定很在意学生是否受到公平对待。学生在校园内能够感受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学生和家长就能够对大学产生最基本的满意感,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就有了最基本的起点。

1.用制度保障权利公平。大学生所应享有的权利公平包括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校园公共事务具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享有权利公平,就必须从建立健全制度上加以保障。例如,规范各级团学组织的产生和建立制度,可以保证学生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利公平;规范评奖评优制度,可以保证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规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可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接受国家资助的权利等。

2.用公开保障机会公平。在大学校园中,有政治上、学业上、生活上,以及就业、竞赛、实践等方面的机会和信息,为了保证学生的机会公平,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要做到“公开”,要利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把机会和信息广而告之,鼓励学生选择和参与。大学生对权利公平的感觉是:我可以不选择、不参与,但学校不能不公开,不能不告之。

3.用程序保障过程公平。在大学校园中,在学生的学业生涯中,有许多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竞争与权利,如入党推优、保研、就业等。为确保过程的公平,就必须严格制定和履行程序,坚持公开公示,接受学生监督。要做到履行程序不漏项,执行标准不走样,避免暗箱操作和程序缺失而侵害有关学生的利益。

4.用分享保障结果公平。所谓结果公平,在校园内部,就是要努力践行和营造共建共享的理念与氛围。要动员和带领广大学生共同建设学校,同时也共同享有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这其中包括教学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首都、学校和时代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二)积极塑造正义的校园风气

公平与正义密不可分,正义的内涵与公平存在若干重叠,但正义更多的是指是非观与荣辱观。大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事,而且要多教学生做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做人的根本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讲诚信,树正气,有责任感,有正义感。

1.用先进典型引领校园风尚。正义需要伸张,是非需要明辨。在大学校园内,伸张正义的重要手段是扶正驱邪,明辨是非的主要办法是典型引路。学校要理直气壮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明事理、知荣辱;要大张旗鼓地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引领校园风尚非常必要,如除了大力开展学雷锋、学习时代先锋和英雄人物之外,还要大力树立和宣传学校内部、学生身边的优秀教师、校友及其团队,还要给学生树立多元的在学业学术、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志愿服务、自强自立、体育艺术等方面有成绩有贡献的朋辈之间的青春榜样。在当代,榜样的力量仍然是无穷的,正义之声仍然是强大的,道德的楷模仍然是崇高的,青春的火焰仍然是闪光的。

2.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好心情和正能量。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好心情和正能量:第一,学校的领导者要善于团结带领师生员工,敢于改革创新,不怕困难、奋勇向前、勇攀高峰,不断取得学校各项事业的新进步、新成绩,让广大学生有高度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第二,要大力激励和及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向上,既要表彰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也要为发展还不够全面,但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肯定其特长,增强其自尊和自信,促使其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第三,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疏解压力、愉悦心情、消解负面情绪、坦然面对胜利和挫折,做正能量的产生者、传递者、维护者和受益者。

3.让校园充满阳光和活力。有阳光就有温暖和友爱。公平正义就是阳光、温暖和友爱。要让人民满意,大学校园中就要充满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之爱、充满来自不同民族的祖国大家庭成员的兄弟之爱、充满来自对海外留学生的友好之爱。其中要特别体现对来自经济贫困家庭学生的团结友爱,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人民满意的大学一定是充满活力的大学。一方面,大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空气活跃,教师有研究和教学的自由,学生有学习和探索的自由,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开展志愿服务,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让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汇聚成光芒;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和亲力亲为;学生积极绽放青春之花,在体育和文艺的舞台上书写精彩。

人民满意的大学一定是乐学思进的校园

学生以学为主,业精于勤。学生和家长对大学的重要期待就是学生能够学业有成,能够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能够顺利就业或找到比较理想的职业,或能够继续深造。这些期盼能否实现,除了学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有合理的课程结构、有科学的专业设置、有优越的办学条件之外,还要有乐学思进的校园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去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去激励学生,催人奋进。

(一)引领学生乐学思进学业有成

高中生经过艰难激烈的高考走进大学校园之后,高考指挥棒下雄壮的乐章已成为过去。接下来是抒情、慢板的大学生活第一乐章,有的学生便开始松弛下去,有的学生在为专业选择纠结,有的学生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惆怅。

1.让学生学有所乐、进有目标。要想让学生乐学思进:第一,要抓好入学教育,解决好为什么要上大学、怎样上大学的问题。其中怎样上大学的问题要着重解决思想上、心理上、方法上、生活上的适应问题,要帮助学生登上新起点、树立新目标、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绩。第二,要高度重视学业辅导,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要多加观察和帮助,防止他们因松懈而在学业上掉队。第三,教师要努力提升师德师能,坚持教书育人,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第四,要切实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教育教学。

2.让学生学有所助、进有所依。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班级,班集体建设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在校学生的温暖之家,毕业后,是校友们的精神家园。班集体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以人为本,服务同学,共同发展;要增强两个力场:凝聚力、推动力;要做到三个促进:促进成长、成才、成功;要建设成为四型组织:互助型、开放型、学习型、发展型。要围绕修学态度、学业规划、互助合作、好奇好学建设好的学风,围绕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快乐成长、共谋发展建设好的班风。在班集体坚持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明方向。做到学校有号召,班级有响应;学院有要求,班级有回应;班级有活动,学生有呼应;学生有需要,班级有感应。学校对班集体建设要有要求、有规范、有指导、有支持、有表彰。做到一年级打基础, 二年级显活力, 三年级有特色, 四年级情义重。要让学生们互助学习,相互促进,成长进步有依靠,取得成绩能分享。

(二)打造节庆特色文化,让学生乐学思进

1. 打造节庆特色文化,让学生乐学思进。中国和世界都有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大学自身也有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运动会和元旦晚会等,这些节日庆典活动基本都具有丰富的欢聚、欢乐、思源、思进的营养素。应当充分研究和利用好这些节日庆典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丰富多彩、有张有弛,受感染、被激励,让学生饮水思源,乐学思进。

2.拓展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乐学思进的境界。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可以让学生目标远大,提升乐学思进的境界。第一,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内部的资源,让大师和大楼充分发挥作用;第二,要利用好社会的资源,让学生多深入社会,了解民情民意,认识国情与现实,体验科学发展的重要;第三,要帮助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具有世界眼光。特别是身处首都的大学,更要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首都优势,让学生立足首都,胸怀祖国,面向世界,有更高的乐学思进的境界,为祖国和人类的和平发展作贡献。

人民满意的大学一定是和谐安定的校园

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大学一定是学生受到重视,各种关系协调,严格管理、优质服务、和谐安定的校园。

(一)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大学可以没有自己的教师,但不能没有自己的学生。大学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给予学生以主体的地位。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重视倾听学生的诉求,让学生有话语权,重视与家长的沟通,重视社会的需要。特别要避免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自行其是、自娱自乐现象的产生。高校的使命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若要使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培养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培养规格或标准必须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违背前者将导致教育低效甚至无效,违背后者将导致教育无用。

2.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实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其重点是以人为本。大学生虽然是被教育者,但同时又是独立的主体,应该受到尊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应该更加尊重他们,做到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做到教学相长,把教育和管理更多地转变为服务,渗透到服务之中,把服务作为教育和管理的载体和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者。当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任自流,放弃教育和管理的责任,而是强调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使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得到发挥,进而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主发展的新境界。

(二)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大学师资数量的增加,师资队伍呈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即教师的高学历快速增高和平均年龄的快速降低。师资队伍学历和年龄的优化固然可喜,但也有可忧的一面,主要是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未受过师范的训练,科研能力较强,教学能力较弱。大学如果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和师能不加以培养和训练,会使他们过不了教学关,站不好讲台,失去教学信心,或者在课堂上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或者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这样的教师,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当然也会不满意。由此下去,必然造成师生对立失和,课堂无序,教学无效,学生和家长严重不满意。因此,大学要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和师能建设,帮助他们认识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把握学生特点,增进师生感情,做到教书育人;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教学相长,师生在不同层面上共同成长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的和谐共生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是人民满意大学的奠基石。

(三)建设和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让学生无后顾之忧

确保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学生有安静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有安宁的校园生活是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学应牢固树立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第一保障。因此,在安全方面,大学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建设功能齐全、强大有效的人力队伍和基础设施;要主动积极,分阶段、有步骤地加强建设;要不断对师生加以教育提醒,不断检查督促,排除隐患,及时整改;要落实责任,群防群治,加强应急管理,及时消除隐患;要保证学生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产生和提高对大学的满意度。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 :蔡桂兰]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校园文化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