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13-04-29 08:22王海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信息

王海珍

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将“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就其教育现状而言,信息技术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针对海口市信息技术教育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掌握海口市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一、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海口市5所小学的中年级、高年级10个班的在校学生,其中2所为市级重点小学,3所为市级一般小学。本次随机抽样在10个班共发放48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95.8%。

本次个案访谈对象为海口市信息技术、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10位教师。

二、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对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的了解就变得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下面就从信息素养的四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小学生信息意识情感调查分析

信息意识情感是指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即面对陌生的问题,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计算机特别是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调查显示,97.4%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很感兴趣,74.5%的小学生经常在家里上网,上网的主要目的为娱乐,而查阅资料、看新闻、阅读等非娱乐性目的所占比例不大。结果表明,上网主要为了聊天、打游戏、看动画片的小学生分别为50.3%、47.3%、26.2%。

学生面对问题时,查找信息的方式受到家长的态度的影响比较大。88.1%的小学生主要使用传统书籍,选择查字典或工具书,只有在找动画片时才会考虑选用搜索引擎。

访谈结果显示,传统书籍阅读占到79.2%。很多家长不赞成孩子使用网络,主要担心长时间上网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另外也担心网上的游戏内容会危害到孩子的成长,小学生也习惯于通过传统的方法来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小学生信息知识调查分析

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相关知识的掌握。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早,但接触时间不长,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占15.6%。虽然小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呈现结构性的不平衡。例如,对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因此掌握较好;而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尽管学生也很感兴趣,但不懂得如何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小学生信息能力调查分析

信息能力是指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然而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还得不到保证。特别在小学阶段,尽管课表上每周有一节信息技术课,但经常被主课教师占用,甚至有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给小学生玩耍、放松的一门课,学得再好,对升学也毫无帮助。既使信息技术课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也比较盲目,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内容还缺乏明确而统一的认识和要求。调查显示,在信息技术课上,只有10.7%的小学生能主动当堂完成任务,84.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要求,老師讲解完后就上网玩游戏,这种差异与学生的兴趣相关度较高,势必造成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薄弱的情况。

4.小学生信息伦理道德调查分析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学生的信息道德体现在,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正确选择有效信息,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小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总体来讲现状还是可喜的。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个人约束力,具有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但也有一部分小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缺乏,虽然这些学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去做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但一些轻微的违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34.3%的小学生会在网络里骂人、骗人;26.6%的小学生有过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删除或更改其计算机内容的行为;有20%的小学生认为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完全可靠。

三、 个案访谈结果与分析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力量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人员配备的统计情况分析,在所调查的5所小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共15人,其中信息技术课专职教师仅6人,由其他学科教师或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而转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师达到9人。师资人员配备中,缺乏计算机及教育技术学等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很少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是由正规本、专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担任,这造成信息技术师资队伍极不稳定,信息素质偏低。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访谈得知,70%的教师要带2~3个年级的课,80%以上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制作课件或要承担机房维护的任务,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教法,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无疑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

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课堂讲解”和“讲解-示范-练习”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所占比例达到64.5%,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采用讨论、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因此,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也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是如何上网,其次是一些形象的卡通动画制作。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无关紧要,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教师就讲哪些内容,所以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内容掌握不到位,知识结构不全面,未完成课程标准小学基础阶段中较深层次的学习任务。

3.小学主课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8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和注意力,80%的教师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获得更多的帮助。通过访谈表明,一些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任课教师的说法则更加令人担忧。一些教师认为:以前是黑板教学,现在是“白板”教学,但换汤不换药。一些教师“蹩脚”的白板演示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让学生“不停地挑错”,学生仍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从“黑板”到“白板”成了一道“多余”的程序。唯一的区别在于,以前是“人灌”,现在还加上“机灌”和“网灌”。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教师不愿意改。教师们感到很麻烦、很累,他们以前的工作是“纸上”备课,现在在“纸上”备课的基础上还要挖空心思把纸上的内容贴到电子白板上。虽然学校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仍停留在简单的培训上,缺少真正的激励机制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四、 研究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结果的分析,我们对海口市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也对情况进行了基本的分析,指出了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1.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是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旋转,由于中考、高考没有信息技术科目,所以信息技术教育在一些中小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往往被当作“劳动技能课”或课外活动,可有可无。

因此,要提高学校、学生、家长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程度。当地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可以在各个小学组织开展信息知识教育讲座和各类信息知识技术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制作信息教育宣传册分发到家长手中,促进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建设的支持,加大宣传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转变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今后更好、更快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解决根本问题。

2.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

教育培训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策略,可采用校外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校本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两种类型。校外培训时间集中、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效率高,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和专家之间的交流。但要切合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就应该采用校本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解决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另外,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满足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推动专业发展目标的自我实现。

3.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于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时只是简单地教学生画画、打字,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内容,时间一长,小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可以把严肃地讲电脑和烦闷地学电脑变为活泼地玩电脑和轻松地用电脑,使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这样能有力地刺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目前,各种儿童游戏网站和远程教育项目通过卫星传送的教学资源中,有很多适合青少年的益智性游戏软件,它们的界面设计几乎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并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過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熟练程度。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和“讲解-示范-练习”教学方法,学生没有主动权,不知道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机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到的只是某个软件的基本操作。任务驱动教学法恰恰能克服这些缺点,促进信息意识和技能的提高,它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让学生设计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打赢这场被称作革命的教育信息战,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当前不少学校仅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一般性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恰当。当小学教师被问及所在学校购买了哪些、使用了哪些信息化资源时,绝大多数教师表示“不清楚”,约80%的教师认为,学校软件资源(包含课件、教学网站等)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也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比如校园网络、互联网、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虚拟实验等教与学的活动。

二是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它们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学习资源,也可以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将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和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之中。

三是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五、 研究的不足与收获

本次调查研究是依个人力量进行的一次研究,存在调查广度不够宽、宏观材料较缺乏、理论层次有所欠缺、问卷设计不全面等不足之处,但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通过和一些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访问交流发现,教师们都认为这种调查研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将来只要客观条件允许,笔者希望每隔一年就进行一次类似的调查,这对怎样培养未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艺术,朱彩兰.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肖友荣,郑全军,符传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乎西旦,牛东育,王琴.伊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小学生信息技术信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订阅信息
我是小学生
展会信息
非常小学生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