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中小企业服务银行的策略探析

2013-04-29 07:05:30张爱华
金融经济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标准化

张爱华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产品服务结构单一、贷款风险意识不强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迅猛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本文在归纳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总结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策略,以期促进其更有针对性和高效率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关键词: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银行 标准化 高效服务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30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对我国的GDP贡献率超过60%,税收超过50%,中小企业提供了我国70%的进出口贸易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1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市场经济中一股愈来愈强大的力量,政府愈加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扶持中小企业的法规条例用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之,在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大企业“金融脱媒”日益明显的趋势下,各家银行看重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纷纷加大力信贷倾斜力度。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外部宏观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效率与中小企业旺盛的金融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据统计,目前仅有15%的中小企业能从银行借到钱,超过半数依赖民间借贷。2

因此,如何顺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自身业务转型发展要求,打造高效中小企业服务银行成为摆在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现状

各商业银行在立足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政策下,公司业务在继续维护和巩固国企央企等大型企业的同时,积极实施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线的服务战略。

(一)专业化经营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自2008年银监会出台《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后,多家商业银行都开始专门成立中小企业业务部,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服务于中小企业,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适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多元化融资便利等金融服务。如以“专”引玉战略转型的民生银行率先迈出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践层面关键性的一步,在国内中资银行中率先实行了事业部体制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经营。对于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而言,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字——“专”,包括专业的理念、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流程、专业的方法、专业的工具等。

(二)开发新产品和新模式

根据中小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的特点,商业银行普遍采取了更为优化和高效的信贷流程,通过自助循环贷款、简单快速贷款,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得以缓解。同时,为利于银行金融服务更贴近市场,更能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各银行都积极发挥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授权分行享有创新金融产品的权限,分行可以根据区域市场的特征,设计适合区域内中小企业特征的产品,针对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客户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以广发银行为例,针对个体工商户推出“生意通”、“信用贷”等小企业产品,提供几十万至几百万的个人贷款服务;针对创业初期的小企业,推出“快融通”产品,提供高达一千万元的贷款服务;针对具有一定规模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推出“好融通”产品,提供高达五千万的融资服务。

(三)积极运用科技手段

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普遍面临着在生产、销售、质量、人力资源、信息等管理领域的诸多制约性因素。针对这种特点,机制较为灵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开发和丰富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系统,引导中小企业客户运用现代化金融工具。比如推出中小企业客户的手机银行,围绕中小企业的支付结算和金融服务需求,打造专属移动金融平台,提供公私账户集中管理、大额转账、二维码首付款、回单验证等丰富周到的移动金融服务。如浦发银行针对高成长和高科技企业推出“科技金融α模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和全流程的金融服务。

三、当前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无差异化

当前,商业银行服务大客户、大项目面临议价空间趋小,加上大型企业融资渠道广,金融脱媒情况越来越普遍。而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依赖程度较高。于是,现在无论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都纷纷提出“服务中小企业”的口号。这种“一窝蜂转向中小企业”的做法,却又与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业务格局冲突。商业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多元化、多层级的银行服务体系,各家银行确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战略定位,强调错位发展、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服务好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反之,如果没有区别,所有银行做所有的业务,正如现在大小银行都去做中小企业业务,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必定是低效的,对客户的服务也做不到专业。

(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意识不强和管理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普遍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因而不断通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以争夺中小企业市场。但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分行、支行,为完成年度贷款目标,在对潜在风险把控不严的前提下发放贷款,甚至违规发放。有的支行,仅仅关注企业传统的财务指标。但实际上,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不规范,银行信用等级偏低和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的金融和财务知识缺乏,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因此,传统的财务指标甚至审计报告很大程度上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水平。有的支行对高科技手段运用尚不熟练,没有专门的业务经营人员,在远程放款、手机贷款业务等方面流程较为简单,这就容易造成贷款不规范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三)金融产品结构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商业银行虽各自开发了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金融产品,也纷纷进行了所谓的市场细分。但有的银行之间开发的金融产品不仅在内容上没有实质区别,甚至连形式也是简单的复制,主要还是在传统信贷业务基础上对贷款、担保方式等的局部延展,对于传统业务品种之外的创新还十分欠缺,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复杂多样的金融业务需求。3就有些银行开发的产品来看,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无论是贷款、还款流程还是服务上几乎没有差异。所谓的创新很可能是对其他银行开发的产品的复制,这种现象导致各银行在面临同一或同类型中小企业客户时,没有真正开发符合其实际需求的产品。在针对行业、区域细分客户提供指向性专业服务方面,与国外金融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缺乏高端金融人才

产品雷同的直接原因是各银行缺乏既懂市场又懂金融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由于中小企业大部分生存在偏远郊区和乡镇,当地的生活设施和发展空间均不能有力吸引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银行客户经理长期工作。与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银行相比,人才短缺现象比较明显。再加上有的商业银行的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措施不合理,员工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难于制定符合特定区域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此外,银行人员各自为战,上下之间(如研发与实操)脱节,互相之间甚至会出现不和谐竞争现象等,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员工流动机制,这也是无法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原因。4

四、打造高效中小企业服务银行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坚持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模式

在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中,营销人员和信审人员常常是大中小型客户一起做。但正是这种经营的模式制约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做大客户既省时省力,又具有相对较高的规模效益,从而不自觉地就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难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为此,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一定要走专业化、标准化道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商业银行要设计区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专门的解决方案。如果对中小企业只有几十万元的贷款要花费与大型企业几十亿贷款一样多的时间和人力,对银行来说,这笔贷款的收益可能还无法覆盖成本。对客户来说,可能因为程序太复杂,时间太长,效率太低,从而抑制客户的金融需求。综上所述,关键是要在准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向零售业务靠拢,将性质类似的业务进行集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性模块,并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化岗位设置、标准化操作程序、标准化管控手段等,以实现业务快速批量处理,保证客户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风险防控

商业银行在加大贷款金额和范围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控,特别是防范中小企业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一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央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系统和各银行内部信息资源,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监管。二是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等新型模式,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对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帮助大型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5三是在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了解不清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尝试通过借鉴国外的关系贷款来控制风险。四是创新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审批和风险管理流程,通过设立专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审批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提高审批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

(三)多渠道合作,打造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支付系统的网上金融服务系统,加强与相关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同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从而达到持续创新、合作共赢的局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网络金融服务,加强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研究,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不断完善和创新综合性的网络融资、信息服务平台系统,为中小电子商务客户提供新型融资、服务渠道。另一方面,加强与担保公司、证券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延展商业银行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升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优势、风险递减优势、互补优势,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水平和效率。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保障。这关键在于人才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以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大力引进和培养熟悉中小企业金融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研发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质量的技能操作人才。薪酬要向急需人才和技术含量高、风险系数较大的岗位适当倾斜,有效调动队伍工作积极性,提高对市场冲击力度。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 强化上下联动和左右协调,发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 建设符合商业银行业务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满足缺口较大的问题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因此,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关键在于坚持准确的市场定位,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标准、流程和制度 ,让中小企业客户获得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经营转型和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央视网.推动科技金融改革为中小企融资提供支持[EB/OL].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qyrz/20090606/102287.shtml,2013-3-15.

[2]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将加大[N].中国证券报,2013-03-29.

[3]吉伦奇.对我国商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02):101

[4]孙瑞娟.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5]黄隽,艾飞尔.大型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模式创新[J].新金融,2012(06):25-26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06:44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3:28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