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榕梓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石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中秋节至,记者跟随在北京工作的小李去水果超市购买石榴。小李说:“现在水果超市,太方便了,小区楼下就有,单位楼下也有,好像随处可见。”和小李一样,不少市民发现身边悄然兴起一批布置精心,生意火爆的水果、干果连锁超市。
水果超市异军突起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东、西城等14个社区,发现市民购买水果主要通过5种渠道:菜市场(包括早晚市等临时售卖场所)、大型超市的时蔬水果区、果农直供、流动商贩和水果超市。走访中,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虽呈现出地区差异(以果农直供的方式为例,郊县的果农表现在附近果园农户的直接供应,而城区则涵盖果农直接运输、电子商务、通过快递运输和中转商销售等渠道),但还是呈现出水果超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蔬果零售如同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中鲜果价格和消费水平均持续增长等突出特征。“泰诺”水果连锁超市的李女士、“将军红”水果连锁超市的张先生、“果好味”水果连锁超市的张小姐都表示:“现在水果特别好卖,超市生意特别好。”
仅西城区,西直门附近居民区出现不止一例三四家水果超市包围一个居民区的情况,仅索家坟社区的一条街就有两家大型水果超市,文慧桥附近也几乎是一个小区就孕育一家水果超市;广安门附近、展览路附近、天桥、春街、牛街、月坛等地居民区也呈现出类似情况。记者仅在西城就发现8家正在扩充门面和装修店面的水果超市。“泰诺”西直门店由30平方米扩充到50平方米,现在正准备扩充一倍至100平方米以上。“果好味”西直门店也正在闭店装修,“果好味”的李先生说:“现在生意很好,闭店的每一天都有很大损失,但是这也证明装修势在必行。”
有意思的是,同一时间就在“果好味”西直门店几百米之外,一家80平的水果店正在转让。据该店李女士称:“房租实在太贵了,直接提高了成本,旁边的水果店也多,还有面包车贩售水果和晚市上卖的,根本没有优势,生意很难做。”
立足社区打造连锁鲜果零售业态
不过,记者走访了城区主要街道、中心商务区、学区、医院和社区,水果超市几乎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中心商务区、主干道,甚至在医院和学区附近也不多见。它几乎是围绕着社区、居民而来。中心商务区、主干道的消费客流并不直接需求消费水果而与之相对的是较高的房屋租金和物流成本。医院附近以涵盖精品花卉、果篮的小店为主。
为什么同一片区域内,连锁水果超市正在装修、扩充店面而独立的私营水果店却面临倒闭?这与水果连锁超市本身的运营特征息息相关。
据观察,连锁水果超市已经具备了现代零售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系统统一地协调了整个的销售过程。大多数水果连锁超市把传统销售流程中的“生产——批发——零售”三个环节节约为“生产——零售”两个流程,据了解,大多数水果超市都是直接从产地运到公司,分配到各个超市点,有的甚至不经过公司而直接运送到超市中。多家水果零售点员工均表示“从产地运过来的水果比较新鲜,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不少水果连锁超市还培养了生产基地,形成一体化经营,更加保证了水果质量。
省去批发环节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据一家私营水果超市店主介绍:“至少每天去一趟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进货,费时费力,而且批发的成本很高,直接造成经营困难。”
统一而专业的品牌打造,赋予水果超市个性化特征。“泰诺”用绿色的标牌作为统一的标志,“果好味”则主打黄色。他们统一装璜、统一陈设摆放、明码标价,导购员经过统一培训、着统一服装,每个品牌带来规模式效应。会员制的设置、个性海报的张贴更为水果超市带来不同于传统水果售卖方式的特征。据“果好味”的李小姐介绍:“公司设置的水果摆放方式,加上简洁别致的装修,超市看上去时尚前卫。”记者统计了同一时间消费者的年龄结构,20-40岁的青年人显然成为主流。
其它零售方式显然不具备连锁水果超市的上述特征,独立私营水果业主做到从源头调控成本较为困难。水果零售本来就薄利低价,无法改善资本投入,必然减少利润,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消费者眼中的水果超市
“水果超市可以买到平时很难买到的水果,而且很新鲜。”带着小孩正在冷柜前挑拣栗红色青啤梨的张女士称。水果超市对于一些喜欢国外水果品种的消费者具有较大吸引力。记者就此走访了附近大型超市,国外水果品种显然不如水果超市的新鲜,而菜市场则少之又少。
“水果超市很方便。”拎着电脑刚下班匆匆选购水果的乔小姐称。水果超市选址多紧挨居民区或者公交站牌、地铁沿线。张小姐就是一下公交直接走到车站后面的“百果园”水果超市广安门店买起了西瓜。
“其实水果超市更便宜。”李阿姨在积水潭的“果好味”西直门店门口挑桃子时对记者说。记者于是比较了附近水果价格,以桃子为例,当天差不多品相的桃子,每市斤“物美”卖2.9元,旁边菜市场卖2.5元,私营水果超市卖2.5元,连锁水果超市卖2.4元。西瓜也是一样的,相近品相每市斤“物美”卖1.9元,旁边菜市场卖1.3元,私营水果超市卖1.4元,连锁水果超市卖1.2元。由于省去中介环节和合理调配管理模式,薄利多销逐渐变成水果超市的一个优势。
“在水果超市买,很放心。”在“果好味”东直门店门口排队买西瓜的张先生表示,“水果超市,不存在缺斤短两的现象,即便存在也不会很严重。买的放心,吃的舒心。”记者跟随张先生购买了4.5斤鲜桃,回到家中电子称称量的数据显示是4.46斤。可见,水果超市应该不存在较大地诚信缺失问题。
水果连锁超市保鲜和选址有待改进
对水果连锁超市的发展也不能盲目乐观。记者观察,东四、广安门、阜成门、望京等水果超市集中地区几乎每家店面皆仅是门口的廉价水果受到热捧,里面琳琅满目陈设摆放的果品几乎无人问津。记者随机挑选了几个红橙和反季节的柚子,没有坏,但是果实中几乎没有多少水分。
物流与保鲜、冷冻还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夏天坏了很多水果。”一家水果超市的员工称,“虽然公司会集中冷冻,但是到店里的水果、卖不完和一些品种本来就很容易坏的水果,还是坏了很多。”
水果超市选址呈现过于集中化的特征,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社区规模未必具有相应的市场需求。譬如南礼士路北口800米之内有三家中等规模的水果超市,其中一家还在扩充门面。但是记者周一到周五中午走访时,购买者寥寥无几,特别是陈设在店里面的水果问津者甚少。二是存在盲点。记者在亮马桥附近居民区、四惠附近居民区、和平里附近居民区等地发现不少较大型的居民区还是没有专门售卖水果的门店。居住在新街口的郭小姐就对记者抱怨:“只能周末去超市,买水果太不方便了。还指望晚餐用水果代餐,都废止了。”
虽然,销售模式已经专业化,但是专业人才跟不上。无论是水果的采购还是存储等环节,专业人才都能够较好地控制鲜果质量,减少腐坏损失。但是在“泰诺”等一系列水果连锁品牌招聘过程中,HR均表示:“招不上来人,适合我们的专业人才很缺。”
此外,成本上升也会带了很大的威胁。物价上涨、企业人工成本、采购成本的上升都会挤压利润空间,从而带来不利影响。水果的特殊性,比较依赖自然环境,而这又是不可控的,故产品供应还是存在不稳定因素。
水果连锁超市应更加专业化和特色化
针对以上问题,完善企业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势在必行,但是水果连锁超市的优势也明显带来其核心竞争力。“基地/产地——公司/零售点”的模式颠覆传统,这是其他销售渠道所不具备的优势,既保证了新鲜,又控制了成本。一些水果连锁超市企业采用控股或参股的方式与水果生产基地紧密合作,更大化减少流通渠道、保证货源的独特。
打造品牌理念会把水果销售带入高质量和具有一定品位的层次。据“果味多”的负责人介绍,目前消费者对水果的要求已经超出了价格的较低层次,对质量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品牌的打造,有利于在同行中形成差异化。基地和品牌甚至会在同行中形成差别化竞争,更加扩大水果连锁超市的整体规模。
较为精致的装潢、统一的陈设,水果连锁超市也在向消费者靠拢。不少水果超市卖起了干果,其中一些也出现了鲜榨水果汁等特色服务。很多品牌连锁店更推出送货业务,消费者越来越成为主体。
随着明码标价,水果连锁店也越来越规范,逐渐有水果打上产地标签,国外水果表明出产国。
“百果园”选定双汇软件基于B/S架构的“商业连锁供应链管理系统”,为自己的水果连锁超市打造现代化的信息平台。这套软件基于互联网运行,在门店、配送中心实现了系统零安装,支持快速大量异地开店,并且可以实现门店各种数据实时在总部集中统一管理。
更加专业化、更加特色化,将会成为异军突起的水果连锁超市的主要发展趋势。提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在其中必不可少。长远看,作为一种新业态,水果超市的健康成长将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方便市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