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到“维特拉之家”

2013-04-29 07:02文静
中国对外贸易 2013年9期
关键词:扎哈鲍姆消防站

文静

维特拉家具公司(Vitra.)是一个由两代人经营起来的传奇家族企业。它是一个瑞士家具公司,但新公司和厂区实际上位于德国小城魏尔市(Weil am Rhein),紧靠德瑞边境。它的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1934年,瑞士人威利·费尔鲍姆(Willi Fehlbaum)创办了维特拉公司;1957年,维特拉公司取得了美国顶级办公家具集团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 Collection)在欧洲的生产代理权,开始与米勒公司著名的家居设计大师伊姆斯夫妇(Charles and Ray Eames)和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有了密切的合作关系;1977年,老费尔鲍姆先生年迈隐退,将公司交给他的儿子罗夫·费尔鲍姆(Rolf Fehlbaum)打理;1981年夏天,一场大火烧毁了维特拉公司大半厂房。

不破不立。罗夫·费尔鲍姆是一个极有魄力的人,面对废墟和紧迫的订单,他毅然决定将旧厂房全部拆毁重建,按照塑造现代整体企业形象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他委托英国著名的高科技派尼古拉斯·格雷姆肖(Nicholas Grimshow)担任总体规划建筑师,并且只给了格雷姆肖半年时间完成设计和施工。

此后,除了收藏设计师的家具作品,罗夫·费尔鲍姆开始收藏建筑。维特拉向全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发出邀请,为公司设计实用性建筑:1986年,格雷姆肖设计修建了第二座厂房;1989年,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设计了第三座厂房和维特拉设计博物馆;1993年,安藤忠雄(Tadao Ando)设计了会议中心,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则实现了她的第一个作品——维特拉消防站;1994年,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设计了新结构的主体大型厂房;2000年,在维特拉厂区内重建了由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设计的著名结构“球形屋顶”(Geodesic Dome);2003,重建了让·普维(Jean Prouvé)在1953年设计的极具结构美学的加油站;2006年,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为维特拉设计了公交车站;2010年,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de Meuron)设计了“维特拉之家”;2012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SANAA)设计了第五座厂房;2013年,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了微型居住单元“Diogene”。

上面这段文字对于不甚了解现代建筑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些许信息的简单罗列。但只要对现代建筑略有涉猎,它便意味着有七届、共九位号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得主在维特拉厂区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其中盖里、安藤忠雄和扎哈更是呈现了在欧洲的处女秀;它还意味着,现代主义中工程与艺术优质结合的传统被维特拉传承了下来。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曾经写下这么一段评论:“自1927年斯图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区之后,西方世界再次出现了一个聚集了当代最杰出的建筑师们的作品的场所。”魏森霍夫住宅区是由菲利普·约翰逊最推崇的老师密斯·凡·德罗主持的一次建筑实验。在1927年德国工艺联盟展览会期间,17位欧洲建筑师历时21周修建了21个住宅项目。

和其他艺术品不一样的是,建筑通常是不会移动的,它们无法被巡回展出。正因如此,维特拉公司和工厂吸引了全世界的建筑爱好者前往参观。维特拉工厂每天组织三场德语导览和两场英语导览,还有若干面向学生的教学活动。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跟随导览是参观厂区内建筑的唯一机会。我们到达维特拉的时候已是下午,迎接我们的导游正好是一位比利时人,还有一位专程从意大利博洛尼亚前来参观的工程学博士。

导游告诉我们,参观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是按照建筑的完成时间,而是依循建筑之间的关系。维特拉工厂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平坦的谷地,四周都是农田,因为维特拉建筑群的建设,工业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这个地区原本以农业为主的景观,尽管如此,当地的文脉仍然是相对中性的。对于陆续进场的建筑师来说,他们不会受到一个明确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束缚,也不会受到一个明确的城市格局和风格的局限,而只受维特拉所倡导的创新的公司文化的引导。建筑师们有足够的自由度。但是,这种“创新”不是以吸引眼球为目的,尽管夸张的建筑形态容易给人以这种第一印象。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弗兰克·盖里不是第一次设计扭动的房子,安藤忠雄不是第一次将房子的重心放到地平面以下,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也不是第一次挑战高难度的结构,只有扎哈,她的非传统设计在当时还不为世界所熟悉。

厂区紧邻公路,草坪上矗立着由著名的雕塑家克拉斯·欧登伯格夫妇(Claes Oldenburg and Cooje van Bruggen)创作的名为“均衡的工具”的抽象雕塑,由铁锤、钳子和螺丝刀组成——明白无误而又生动地传达了一个家具工厂的品牌形象。罗夫·费尔鲍姆也是在欧登伯格的工作室里结识了弗兰克·盖里。

富勒的“球形屋顶”是罗夫·费尔鲍姆在一次拍卖会上买下的,现在是维特拉的展场。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富勒设计了一个改良的穹顶,铝合金的框架结构可以按照插入式系统被快速地组装和拆卸,可作为陆军部队、伤员和难民的临时住所。富勒在1954年为这项工程结构原理申请了专利,但直到1975年他才得以和托马斯·霍华德一起实现了这个结构。1996年,三位科学家因富勒烯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个富勒烯(Fullerene)的全称是巴克明斯特·富勒烯,因为其分子结构和富勒的建筑很相似,为了纪念富勒而得名。

让·普维兄弟设计的加油站以现在的眼光看无疑是结构美学的典范,但在60年前它刚刚诞生的时候,却代表着工人阶级廉价的品味,是艺术市场把普维的工业预制件设计送进了大亨们的收藏室。法国人让·普维起初的理想是为普通家庭生产轻巧、优质的铝制家具,但是他的理想很快就破产了,看着库房里积压的铝制产品,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利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件组装成了著名的热带小屋(Maison Tropicale)。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西非的法属殖民地面临着住房和公民建筑十分紧缺的窘境。让·普维一共设计了三个户型的热带小屋,结构轻巧、易于组装,被分别送往尼日尔的首都尼日美和刚果的布拉柴维尔,很快就成为了现代标准住房的范本。这个设计不仅令他本人完成了从设计师到建筑师的过渡,也为当时诸多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性化和标准化的解决方案。遗憾的是,热带小屋在让·普维过世后疏于维护,有两个甚至被拆了送回了法国。从某种意义上讲,非洲拒绝了西方现代主义普世的建筑信条和建筑手法,也最终拒绝了殖民地的身份。

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红砖厂房朴素得像十九世纪那些无名的工厂一样。导游特意提醒我们注意两座厂房之间的遮雨天桥,它不仅具有排水功能,还能通过湿度感应,在雨天时自动下降,为在两座厂房之间穿行的工人们挡雨,而晴天时则自动升高,不会遮挡工厂后方消防站的轮廓。

在今天,无论如何浓墨重彩地书写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消防站都不为过。扎哈独特的绘图方法和激进的解构设计早就为她赢得了足够的声誉,但因为她设计的空间结构是公认的超级大胆又难以实现,所以她的建筑长久以来只存在于图纸上。建筑师和评论家不耐烦地等待了将近20年,在扎哈43岁的时候,她终于获得了修建维特拉消防站的机会。这是一个迟到的亮相,却不负众望。维特拉消防站迅速成为扎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符号。11年后,她成为第一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在建筑界这个男人厮杀的战场上,她赢得了一件重要的战利品。罗夫·费尔鲍姆说过,设计消防站,扎哈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因为“她的建筑作品的吸引力在于流动性、速度和性能。”消防站因为1981年的大火而诞生,公司曾经专门训练了一支消防队执勤,但后来还是改由专业的消防队负责防务工作。现在消防站也主要是展览活动场地,粗野的外观、夸张的斜角为参观者提供了奇妙的视觉体验。

和扎哈的消防站一样,若要从建筑的角度去评价盖里的维特拉博物馆,可能更容易将其归为雕塑,而不是建筑。盖里不是一个喜欢画好平面图、立面图然后动手建房子的建筑师,他对于由建筑产生的形态价值非常有自信,彷佛总是要等到建筑开始动工的时候才确定建筑的细节。不过维特拉博物馆相互交叉的体块有别于盖里过去所有的建筑。盖里的建筑非常抽象,但也不是无迹可寻,比如他常常谈到他受到鱼的启发,还曾经说,“建筑的运动感是装饰的替代品。”盖里还设计了不少椅子,现在也是“维特拉之家”的重要收藏,这些椅子奇形怪状,坐起来并不一定舒服。但就像他的建筑一样,这些椅子是让人尊敬的,而不是让人使用的。

安藤忠雄设计的会议中心与盖里设计的博物馆和工厂之间有一个有趣的路线,你只能按照固定的小径进出会议中心。当然,若非要从草坪上穿过也可以,不过就错过了这位日本建筑大师设计的参观仪式。与盖里的不规则建筑形状相反,安藤的设计平面完全由几何形状构成——一个正方形、两个矩形和一个圆形。主要的会议室是矩形,另外一个矩形以60度的角度斜穿过会议室,围起一个半地下的庭院,这种构成方式让人联想到“光的教堂”的入口。清水混凝土是安藤忠雄最为人所熟知的标签,而重视表现与环境的关系是所有当代日本建筑师共同的标签。从会议室里往外看,围墙高度刚好遮住厂区之外公路的位置,只留下疾驰的汽车仿佛在墙的上沿滑动。特殊设计的板材能吸收大部分噪音,十分安静。站在院子里,尽管一侧被高墙围起,抬头却可见两层高的落地窗映出蓝天白云的景致。维特拉工厂的草坪上原来有不少樱桃树,为了修建会议中心不得已砍掉了三株。安藤忠雄从每棵树上摘下一片树叶,并把它们嵌进了入口处的一块清水混凝土预制件里。用留存来纪念丢弃,日本建筑师在欧洲语境下表达的禅意,尽管显得有些刻意,但这份情怀依然让人动容。

维特拉家具公司的理念是“欢迎回家”,“维特拉之家”也是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向传统建筑致意的回归之作。在瑞士有很多剖面是五边形的小木屋,借由对传统的建筑剖面的引用,建筑师创造了一个独特建筑细节。建筑由12个体块交错组成,最大的一个悬臂距离支撑点11米,是用上述五边形的预制件环环相扣而成。建筑整体高21.3米,内部的结构错综复杂,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螺旋形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参观体验。

维特拉之家收藏了一批极具创新意识的前卫设计师为维特拉设计的家居产品:伊姆斯夫妇、乔治·尼尔森、马里奥·贝里尼(Mario Bellini)、让·普维、野口勇(Isamu Noguchi)、维纳尔·潘顿(Verner Panton)、马尔登·范·塞夫恩(Maarten van Severen)、马塞尔·万德斯(Marcel Wanders)、罗南与尔旺·布鲁利克(Ronan & Erwan Bouroullec)、安东尼奥·奇特里奥(Antonio Citterio)、海拉·容格里尔斯(Hella Jongerius)、阿尔伯特·梅达(Alberto Meda),以及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许多设计大师在维特拉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原创资料:手稿、草图、模型,以及一大批家具实物。在1988年伊姆斯夫人去世后,伊姆斯设计师事务所将伊姆斯夫妇生前所有设计资料全部捐献给了维特拉家具公司。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现代家居设计博物馆,维特拉公司定期举办各种大型展览活动,并在全世界巡回展出,出版了一系列20世纪现代家居设计大师的著作,面向大众开放,为青少年学习设计创造条件。这一切都大大地超越了一个家族企业的狭窄格局,体现了一个现代企业的博大胸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圣诞节前夕,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为圣诞节特意设计的盒子装置,让人爱不释手。我不禁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是和睦而温暖的氛围、宽厚而深沉的情感。离开维特拉的时候,夜幕已经悄然降临,厂区所有的建筑都消隐在寂静的黑暗之中,唯有维特拉之家闪耀着五角形的光芒。

猜你喜欢
扎哈鲍姆消防站
《绿野仙踪》
BEEAH集团新总部
——扎哈事务所新作,可持续的漠中“沙丘”
基于大数据+GIS的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绿野仙踪》土耳其译本中的翻译问题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基于GIS的鄢陵县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RE/Form地毯系列:扎哈·哈迪德建筑的缩影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从“女魔头”进化成“神”
扎哈淖尔220kV变电工程创优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