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花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年级段习作的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本文将谈及如何培养学生习作的情感、习作能力和习作创造,而这三方面的核心是习作情感和兴趣。
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习作兴趣,他们才能主动细致地去观察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才有可能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常写、多写、乐写。
一、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的选题范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动态等特征,我让学生每周去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周五去电子阅览室上网阅读,让他们每日“小练笔”,在师生间交流。在练笔中,不拘泥于长短和结构,用自己喜欢的文体说自己想说的话。
在讲评课上,就现实生活中积极的、正面的消息和新闻阔谈自己的意见,让话题作文流灌于学生思想之中。
二、品味成功,历练习作情感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成功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获得不断奋进的心理力量。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习作,进而培养学生习作的情感和兴趣。
一是让优秀作品的作者在班上讲说。二是将好的习作在同学中传阅。三是把好的习作贴在作文栏中展览。四是把习作放在文件夹里让学生随时浏览。除班级展示外,我还提倡学生向校园刊物、习作刊物投稿。
在讲评课上,我就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如开头、结尾、一个词、一个句子都予肯定,这样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激发出不竭的动力。
三、关注积累,全面提高习作质量
丰厚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这里要确定积累的元素,一是社会积累,二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
生活积累包括校园生活和家庭与社会生活。我倡导学生随时注意家中的人和事,独立或参与一些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比如举办演讲会、自办手抄报、课本剧等;利用寒、暑假与父母去旅游,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变化;搞一些社会调查,采访人物,了解城镇和乡村的变化。在活动中,我要求他们用积极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发现,从而产生表达欲望,为真情地表达做铺垫。
文化和语言积累指引导学生多读书,直接获取丰富的文化,为习作添枝加叶。
在书刊上摘录好的词句,教师可推荐一些书名,让学生在网上阅读。在阅读中要有选择性、欣赏性地读,对一些精彩的段落可以背记一些,达到巩固积累之目的。
四、细心批阅,耐心指导,让每个学生在习作中各有所得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此,语文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时,要在习作章法、遣词造句、真情流露等方面阅评。对话题作文、情感投入、多元积累不够或习惯养成有困难的学生要步步强化,逐一解释,让他们在快乐中习作,在品尝成功中得到认识水平的提高。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