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诗眼进行诗歌阅读教学

2013-04-29 06:45:38张朝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诗眼表现手法意境

张朝阳

内容摘要: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炼、最传神的词语,或关键性的句子,可造出意境之所在。在诗歌教学中,突出诗眼,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爱憎,从而深刻地领会诗歌的含义。本文试从意境、情感、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谈谈诗眼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眼 意境 情感 艺术构思 表现手法

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炼、最传神的词语,以及关键性的句子,可造出意境之所在。就词性而论,诗眼出现的规律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在特殊情况下,名词、副词、数量词及语气词也作诗眼。在教学中,突出诗眼,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爱憎,从而深刻地领会诗歌的含义。突出诗眼,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突诗眼,析意境,挖内蕴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氏这里所说的“境界”就是意境。所谓意境,即诗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大凡意境都很含蓄。含蓄的文字虚实相生,既有具体的叙述描写,又留有思索、咀嚼的余地,耐人寻味。突出诗眼分析意境的具体做法如下:

㈠突出塑造形象的诗眼。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如: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

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

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

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

渺观宇宙我心宽。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中的“海门关”和下句中的“骇”,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颈联中 “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又如“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刘禹锡《始闻秋风》)一“动”一“开”,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骏马和鸷雕的英姿,抓住各自特有的外在形象、动作,着重突出其内心“思”和“盼”,使之人格化,显示出强烈的进取力量,让人们感到,它们一旦奋蹄展翅,就会一往无前,执着追求。马和雕即诗人的化身,集中地显现出一个勇于进取的形象。突出诗眼,抓住形象,就不难体会诗中的生活、诗人的思想,诗歌的深刻含义也就自然而然地领悟了。

㈡突出表达感情的诗眼。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诚表露。如:

望江东

宋·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上阕中的“隔”字具有双重意蕴,客观上是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上是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下阕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细腻地刻划了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山谷此词,堪称佳作”。它“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此说不无道理。细读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表达情感的诗眼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离情。

㈢突出渲染气氛的诗眼,也有助于分析意境。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在这一联中,“黄”与“白”对举,两种颜色相映衬,两个意向相叠印,暗含比喻,人之白头,若树之枯黄,老之将至,尤感孤苦;而且秋雨潇潇,黄叶纷落,自有一种凄凉气氛;而屋内则是孤灯相伴,形影相吊,内外烘托,更加不堪。层层渲染,都是为反映当时的艰难处境而着墨。

尽管诗歌的意境深邃,领会时“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只要突出诗眼进行分析,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

二.突诗眼,品诗味,生共鸣

诗歌之味凝聚于字里行间,非品赏不能见其情,非品赏不能见其意;而品赏的关键,在于突出诗眼。

一方面,结合写作背景、意图、把握作者的情绪而突出诗眼。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写作此诗时正是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引”字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山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引”、“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品赏揣摩,个中的味道便可心领而神会。

另一方面,突出诗眼,让自己的感情进入作品的感情。诗人“为情而造文”,我们不妨先突出诗眼而领会作品的感情。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作为语气词的“也”字,他道出了李煜“归为臣虏”后“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囚徒生涯。作者只有在梦中,才能忘却自己的囚徒身份,得到片刻欢娱。然梦醒之后,更觉悲伤。流水落花春去,喻故国往日生活一去不返,梦中的片时欢乐也转瞬即逝,美好的生活如同天堂,渴望不可及,而囚徒生活却是无法摆脱的人间现实。领会了这些,再去品赏诗味,就会理解“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唐珪璋《唐宋词简释》)。一个“也”,把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更显示其处境之惨,亡国之痛。品之,催人泪下。

除此之外,突出诗眼,化诗歌的感情为艺术感染力,也是品赏诗味,产生共鸣的好办法。

可见,只有突出诗眼,让自己的感情进入作品的感情,遇喜即喜,逢哀则哀,彼此产生共鸣时,才能品赏出诗味,进而化诗歌感情为艺术感染力。

三.突诗眼,巧构思,用手法

先说诗眼在艺术构思上的积极作用。诗歌的构思非常讲究“精”、“巧”、“新”;而诗眼正好能产生这种效果。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十字皆名词,是名词句作诗眼。这个诗眼用六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侧面描写出人行之早。“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六一诗话》)亦见于言外。十字中字无虚设,白描实景,虚写人行,有声有色,动静映衬,“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李东阳语),“不着一虚字,而晓行景色,都在目前”(赵翼语)。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又不“强排硬叠”,“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收到了既精巧,又新颖的艺术效果。这种格局虽不多见,但受其启示而造出新句的,亦不乏其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己复》);又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不过马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李笠翁曲话》),似别出心裁,更具匠心。

再说,诗眼在表现手法上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整句全用叠字,是叠词句诗眼。这些叠字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由形到神,由景入情,由表及内的渲染,妙在不需副词可表反复递进,不需语气词而在造成急促跳动的音乐效果中加重语气,从而使词省字而概括多层意思,形象鲜明而感情强烈,复叠层递,出奇制胜。

又如“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作为诗眼的是数量词“五更”、“一日”、“二百里”和“十二时”,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又巧妙地用时间和里程数字进行对偶,展示出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远方亲人的心境,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突出诗眼教学,对于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刘黎丽,《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文库(第一卷)》,海潮出版社,1998年8月。

[3]刘勰,《文心雕龙注(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

[4]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5]http://baike.baidu.com/view/31794.htm

[6]http://baike.baidu.com/view/248820.htm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诗眼表现手法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诗眼
诗眼
厚重感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4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