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香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抽象、概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发表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 关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每一个概念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讲清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抽象、概括的方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提供的感性材料不够充分,以“填鸭式”的方法教学数学概念,就会影响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在准确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初步的发展。
例如,教学2的认识时,教师可展示一个画面:两个小朋友各拿着一架飞机模型在试飞,头上有两只小鸟在欢快地飞来飞去,绿油油的草丛间还有两块大大的鹅卵石。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小朋友、飞机、小鸟、鹅卵石等)那么,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2个)几架飞机?(2架)几只小鸟?(2只)几个鹅卵石?(2个)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的数量都是2个)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必须舍弃这些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属性,仅仅抽取出数量。然后,教师用计数器上的两个算珠表示2,并告诉学生这里算珠的数目可以用数字“2”表示。(这里的“2”便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数)接下来,再问: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2”表示?通过上述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凡是数量为2个的物体,都可以用“2”表示。最后进行读写“2”的训练,通过声音和视觉表象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2”的概念。
二、重视低年级计算教学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也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活动。例如,教学“3+2=5”时,如果让学生死记也会得到答案,但学生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加法的含义。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水平,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先具体直观地理解“3+2=5”的含义。教学中可以这样演示:左盘放3只苹果,右盘放2只苹果,提问:如果将它们放在同一个盘里,共有多少只苹果呢?这时,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共有多少只,在此基础上讲解“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而抽象出“3+2=5”的式子。然后再出示相应的题组:①3只桃子加2只桃子是多少只桃子?②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通过对上述题组的训练使学生对“3+2=5”所表示的抽象加法含义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接着再由抽象的式子引导学生回到具体,提问:“3+2=5”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了编题训练,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算式的含义,最后再改变数字进行变式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尽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很明显,但学生解答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关信息,把条件和问题用一些直观、形象的认知图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抽象、概括,为学生的后续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