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佳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下称新教材)的修订,从课程标准的理念研讨到教材修改后的实际教学,对数学思想的思考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已走过了一年有余,在与新教材“亲密接触”数月有余的时间里,能感受到新教材在教学目标和内容、呈现方式、编排的顺序、渗透数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特色。
一、解读新教材——教学内容对比与变化
1.新旧教材教学内容对照
在一年级新旧教材里共同的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一)、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认数(二)、加法。但部分单元的名称有所更改,“认数(一)”改为“认识10以内的数”,“认数(二)”改为“认识10-20各数”,“加法和减法”改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物体”改为“认识图形”。不难看出新教材单元名称更为具体、指向性更强。
2.减少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删去《统计》、《认识钟表》两个单元。
教材将原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相关内容移至二年级,与“时、分、秒的认识”合并教学。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统计”教学单元,本册中“统计”内容与“分一分”单元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打好基础。
3.增加
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首次设置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
一年级上册中的12道思考题侧重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数学事实,体会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两则“你知道吗”,有利于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初步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4.调整
在新教材中,例题的教学普遍增加了收集信息以及提出、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
以《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例,新旧教材对比如下:
这是新教材第一次呈现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之前只是让学生看图列式,而没有给出明确的问题。可以看到,新教材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之前,重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且在整理时,注重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区别对待。
不仅如此,在后面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中,教材开始呈现用文字(包括表格、对话等)叙述的、结构完整的实际问题。
像这样,用图画、图文结合、对话、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的简单实际问题比比皆是,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最终达到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具有基本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而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体会新理念——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是数学活动最为本质的内核。修订后的新教材,无论是新授例题还是课后练习,都十分注重数学基本思想的有机渗透、不断积累和逐步提升。
例如《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练习五中的思考题,就是让学生根据算式中图形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推算出不同图形所表示的数。正如这道例题所表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往往交织在一起,以密不可分的姿态出现。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在保持教材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并优化结构,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核心;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知,逐步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获得并积累活动经验,逐步感悟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提升数学素养,离“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