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林 黄志华 杨天开
摘 要 本文分析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现今及物联网终端产品的特征,根据物联网发展的趋势,论述了结合物联网技术提高终端产品信息化的切入点,同时就如何提高物联网终端产品信附加值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物联网 信息化产品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物联网概念提出到现在的10多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投入研究,物联网也被很多國家称为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整个物联网的产业链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传感网络,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其次是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或者未来的NGN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最后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进行。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和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传感网终端市场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物联网普及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这将大大地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虽然物联网发展潜力无限,但就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而言,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实际应用仍不明显。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提升市场认知并拓展需求空间,从而带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商用模式。
(二)当前物联网终端产品的特征。
发展物联网并不是时髦的理念吹捧,而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物联网终端产品的应用,人类社会将实现方便管理和精确管理,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物联网终端产品在食品溯源管理、零售业的应用、RFID票务、智能交通等行业方向已得到初步应用,广大家电厂商也纷纷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总体而言,当前阶段物联网终端产品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实用不多需求不足。一些终端产品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概念性产品阶段,消费者对此需求并不大,相关产品至今仍在演示厅和实验室里度日,实用不多需求不足的缺陷为一触即发的物联网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第二、规模应用不明显。现阶段的终端产品只是在某些行业的单体应用,产品多样性、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对应用规模产生影响,如何实现规模化还有待商讨。
第三、信息化整合程度不高。现有终端产品局限于某一行业方向的应用,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力度还不够,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增值服务等也有所不足。
二、物联网时代的产品信息化
物联网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在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节能环保、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物联网的这些应用优势不能停留在概念上的推广,更要注重通过终端产品来体现。终端产品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得用户能够真切地感知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如何提高物联网时代的终端产品信息化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以需求为导向。
物联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可感、传、知、控的网络,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调动各行业参与应用。不同的应用方向会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因而需要广泛地了解各个领域对于物联网的实际需求,对需求主体、需求内容、需求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分析,在了解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准确且有针对性地提供物联网信息服务。这样,更多的传统行业就会感受到物联网的意义,明确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从而把自己的应用及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物联网的行业化、规模化应用。
(二)以行业为应用。
物联网产业发展要求行业化,也会导致行业化。从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来看,中国移动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与牧区合作,进行食品溯源,确保食品安全。上海浦东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江西省电网对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2万台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年降低电损1.2亿千瓦时。可见,物联网的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物联网将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在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面对行业化应用日益明显的趋势,需要针对每个行业的应用提出解决方案,引领行业“物联网”时代的未来。
(三)以规模为目标。
规模化是运营商业绩的重要指标,是出效益、降成本的必然要求。中国移动研究院提出了“四个统一”,其中包括统一系统架构、统一通信协议、统一业务平台以及统一物联网模块,来推进物联网规模化的广泛应用。规模化的应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应用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统一部署实施,便于提升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和水平。
三、提升物联网产品的附加值
为了让消费者成为自己忠实的品牌消费群,不仅需要从产品技术层面竞争和价格的竞争,更要在于提高自身产品和品牌的综合附加值。对于物联网终端产品而言,也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客户的粘性消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商业模式,提高可运营性。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它对技术的研究和验证已经成功,但是能不能大规模和可持续地应用,还取决于其商务模式的创新,需要深入研究它的产业链问题和价值链问题,研究产业链、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在明确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整个网络的可运营性,进而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良性均衡发展。
(二)创新思维,以业务应用为核心。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业务应用已经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也包含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应用习惯、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维,以业务应用为出发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注重不同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增值业务的研究,以业务应用拉动用户持续性消费。
(三)联手云计算,推动资源共享。
随着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海量业务数据和终端关联数据会给业务应用平台性能造成巨大的压力,随着大规模业务的驻留,这种性能瓶颈会更加明显。云计算作为炙手可热的信息技术,当物联网与云计算牵手时,一方面能够提高对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显示物联网的智能处理特征;另一方面,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无疑会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快速部署、人物交互新业务扩展、信息价值深度挖掘等多方面的促进带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与跃进。
四、总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终端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终端产品应该以更加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应用服务,在提高产品信息化程度的同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智能化,让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作者:黄春林,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咨询师、项目经理;黄志华,南京邮电大学硕士,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项目经理;杨天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咨询师、高级项目经理)
参考文献:
[1]施鸣. 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于发展前景[J]. 信息与电脑,2009,10:71.
[2]谷麗萍. 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 通信世界,2009,40:8.
[3]屈伟平. 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42-45.
[4]彭晓珊, 关于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的研究[J]. 汕头科技,2010,1:25-30.
[5]周小波. 物联网时代的信息产业[J]. 太原科技,2010,3:29-32.
[6]李新苗. 物联网牵手云计算的“两大关键”[J]. 通信世界,201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