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亚丽 戴辉明
摘 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党执政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执政;机遇;挑战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正在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CNNIC公布的一连串数字说明,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规模已经显现。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正对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带来愈加严峻的考验。本文从互联网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党的执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成为当前我党民主政治研究的重点领域。
1 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决定了其作用和渗透力将继续扩大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对互联网的认识,人们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互联网孕育了具有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握主动权,不断提高现代执政能力,倡导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深入了解互联网,学习互联网,掌握它的内在规律和特性。
1.1 互联网发展空间的无限性
互联网是无限的,你永远看不到它的边,找不到它的沿。这是互联网的一个特性。媒体、文化、教育、商务、行政、甚至党的建设等,无一不能在互联网上做到无限的发展。而且,互联网的无限空间性,更表现在技术发展上。只要一种新的网络技术被加以运用,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短短几年时间,互联网上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从而不断催生新的文化形态,不断加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新闻信息发布,到检索、搜索,到论坛、BBS,到即时通讯,到聊天室,到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电视,到新闻聚合,到博客、播客、维客、掘客,到个人空间等,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结果。只有掌握互联网的这个特性,才能够开阔我们的思路,开启我们的思维空间,激发我们的创造欲望,提高我们对互联网利用的兴趣和自觉。
1.2 互联网传播时空的同步性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地理阻隔、语言不通和科技手段落后等原因,不同地域之间很难进行即时信息交流,信息的产生和交流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地域性和滞后性,因而具有异步的、独立的文化时空。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信息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断,不同人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几乎可以同时看到、同时享用互联网的信息,这种信息传播时空的同步性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也对执政党的网络信息嗅觉、敏感度以及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 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平等性
互联网重要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和平等性。“因为对于网络来说,每个用户都是虚拟用户,即一个信息代码,而每一个信息代码在计算機与网络面前是平等的,一个代码不比另外一个级别更高。互联网界有句俗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互联网虚拟性的生动写照,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互联网的平等性,即网络空间人际交往的平等性。”[2]互联网的这种虚拟性和平等性打破了过去只有少数精英控制的诸多话语权,可以逐步实现全民参与。从理论上讲,互联网实现了“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的零距离贴近,互联网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之分,可以在普通百姓与高官显贵之间架起了“民意”直通桥梁。
1.4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没有中心的全球性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置身于更加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中,将人们带进了彼此可以直接相互影响的境地。而国际互联网崇尚最自由、灵活、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它遵循着一定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原则而组建起来,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任何事。因为具有开放性,互联网就没有秘密和禁地,任何事一经上网,即刻便能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关注。但是,这种全球性是没有中心的,每个人都可以处在世界的中心,从网络到世界的任何一个点,都是等距离的,由物理世界所决定的远近和城乡观念在互联网中荡然无存。了解互联网的这个特性,可以促使我们以更加开放、民主的方式管理国家,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信息选择性、封闭性在网络时代已经失去意义。
1.5 互联网的交互性和自主性
网络传播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的信息流通方式,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络主体之间可以直接交流,实现人际互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突破了人类信息交流单向式的模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成为一个广播站、电视台或出版社。
1.6 互联网的创造性和包容性
互联网本身就是创意产业,人的创造性在这里被高度激发,不仅推动互联网技术本身的飞快发展,也推动了网络文化的繁荣昌盛。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存量、信息表达方式的优势所在,网络已把报纸、广播、期刊、电视、书籍、音像等所有的优点和功能集于一身而用。随着手机加入网络文化的传播,互联网和手机结合已经具有一“网”打尽所有传媒方式的能力。同时,网络文化的平民特征,使得其包容性极强。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时尚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高尚的还是低级趣味的元素,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出来。因此,对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互联网还具有网络主体的自主性、匿名性,网络内容的多元化、网络表达的民主化、网络传播的便捷性等特点。
2 互联网背景下党领导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面临的机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互联网技术不仅成为新世纪最耀眼的最具潜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代表,而且基于技术而衔生的网络文化也成为社会文化大发展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互联网兼具经济和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特质,必然在促进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为我党领导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空间。
第一,互联网促进科学和文化的大发展,既是我党领导发展的最好抓手之一,也是党领导发展的新平台和新载体。互联网不同于其他科学形态,它既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的新兴科学形态,也是丰富繁荣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型文化形态。互联网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直接反映了生产力的进步,成为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作为一种创新型科学技术,它使人类生产力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社会增加了巨大财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从而带动了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因此,在“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前提下,互联网本身就是我们寻求科学发展的最好抓手之一。同时,互联网作为一种特定文化形态,它具有多元化、国际化、开放性、丰富、民主、平等、自由、海量等特性,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集成、大融合、大交汇和大贯通,也是文化创新的大舞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媒体渠道比互联网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包容性,因此,互联网是我们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新平台、新载体。我国有2亿多网民,有6亿多手机用户,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文化、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广大民众创作的网络电视、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层出不穷;即时通讯、聚合新闻、网络社区、聊天室、同学会、同乡会、同城会等把大量毫不相干的人群组合到了一起。人们既是这些文化新形式的参与者,更是这些文化新形式的创造者。面对这个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文化创造、建设和传播的平台,如果我们不加以占领、利用,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就会占领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利用互联网广泛的群众性、特有的便捷性和高度的渗透性等特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互联网成为党领导发展的新平台和新载体。
第二,互联网强大的民意表达功能,为我党集中民智、了解民情,做出符合民意的决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互联网的民意表达功能较强。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网络舆论较为宽松,我国的重点新闻网站基本都开设了论坛、新闻跟贴、博客等功能,网民发表观点也相对宽松。因此,我国的网络舆论、网络论坛非常活跃,约有半数以上网民经常使用论坛功能,发表政见,指点江山,使得各类时政类论坛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网络的时效性,信息的全面性、互动性以及民意的真实性,使其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倾听民意,注重民生的重要途径,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符合民意的决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即时、互动的网络传播方式,也可以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各种发展的方略举措广而告之,通过网络这一形式聚集民意,问计于民。不仅有利于执政党取信于民,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有利于领导干部创新领导模式,更新工作方式,提高領导能力。
第三,互联网拓宽了政治活动空间,为我党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很好的渠道。从理论上讲,互联网可以延展政治活动空间,成为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有效平台。一是可以成为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平台,让执政党权力的运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随时接受公众的查询、质疑和监督;二是可以成为党组织活动的手段。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党的活动,如发布信息,上党课,交流思想,举办网上学习超市,开展网络宣传、弘扬优秀等等。三是可以成为公众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形成公共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平台。当网络将普通民众、权力机构、乃至全社会连接成一个无缝整体时,它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互联网上有足够的集体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发展经济,共建和谐,也足以洞穿腐败和虚伪、追求真相,维护正义。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不仅不会削弱国家的权威,反而会加强国家的权威,使国家权威运行得更加合理和有效。”[3]
第四,互联网具有补偿功能,有利于社会稳定程度提高,为我党领导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的自由、民主、平等、多元、大众化、匿名性等特性,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起到化解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互联网因此被称为社会调节器和安全阀。在网络里,人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获得尊重、友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机会。因此,互联网具有“补偿性”功能。 既然具有补偿性,就必然夹带着很多牢骚和不满,对此,我们要宽容接纳,认真分析对待。网络中发泄的不满,根源出在现实社会中,是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高新民教授指出:“在西方,社会的不满是通过政党轮流执政来调节的,所以多党制在西方社会被称为社会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而中国政治体制下,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结构分化不大,社会调节器的必要性不是那么强烈。但在今天,社会分层、社会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心理需要一定渠道缓冲,社会情绪需要以某种方式宣泄,互联网,博客等,在客观上就承担起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缓冲阀、调节器的作用。”[4]政府部门可以从网上看到民众的基本心态和社会的主要问题之所在,可以通过有序的工作来化解公众情绪,杜绝或减少社会危机事件尤其是群体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所以说,信息技术本身不会颠覆什么,相反,它倒可以为社会建立一种妥协对话机制提供一种好的技术手段。如果硬要说信息技术革命会颠覆什么,那么,它所能颠覆的只能是官僚主义和各种不民主的施政方式。”[5]
3 互联网背景下我党领导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党执政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一,互联网具有社会舆论放大器功能,容易形成群体极化效应,对我党驾驭局势的能力提出新的考验。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匿性有助于人们畅所欲言宣泄情绪,另一面,互联网也存在放大人们非理性情绪,使之泛情感化、情绪化倾向。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反馈呈现公共性、即时性、弥漫性特征,一旦信息发源,就呈现一泻千里之势。这样,网络信息和评论不仅反映了受众者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同时也相互干扰,相互影响。在这种貌似独立的个体观点、情感表达的相互作用中,社会力量逐步凝聚,支持系统逐渐形成,一个个分散孤立的个体行为演变为网络中强大的集群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群体讨论,无论最初的意见是哪一种倾向,其观点都会被强化,称之为群体极化效应。互联网的这种极端性特征,既可以把“善”的力量放到最大,如汶川大地震中“善”心力量的放大,亦可以将“恶”的力量放到最大,如网络谎言、网络暴力的形成等。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也常常利用互联网的集群、放大效应,制造种种破坏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谎言,扩大是非,丑化执政党形象,利用民众痛恨腐败的心理,故意暴露一些所谓是事实真相,以达到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的目的,从而对党的领导、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对网络的这一特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通过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完善各种体制机制来加以积极应对。
第二,互联网的文化异质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带来影响,对我党坚持的社会主义理论基础提出挑战。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曾提醒道:“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互联网源自美国,所使用的语言和基本技术都来自美国,计算机硬件技术、操作系统技术以及许多规则、标准大都由美国垄断,美国利用互联网传播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意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表现在互联网上就是一种文化上的“霸权”与“殖民”,并最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得到反映。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属于各种社会矛盾高发期,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整个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尤其是部分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从而对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对党的政治理论产生怀疑,给党的执政带来影响。
第三,互联网应用中产生的种种伦理道德问题,对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带来负面效应,亟需我们进行有效管理和应对。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它对人类社会是富兮祸兮,关键取决于互联网为谁所用,为何所用。在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如网络信息垃圾、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网络破坏等不道德行为以至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个人隐私失控,网络人身攻击,网络侵权,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犯罪行为;与互联网的特点相伴而生的还有诸多网络伦理问题:如道德的无政府主义,道德的相对主义,责任意识的淡化,道德冷漠以及人际情感的疏远,网络色情问题、网恋问题、网瘾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涉及到国家层面,还有文化安全及殖民问题,网络间谍问题等。这些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日益凸现,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我国的科学发展造成损失,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很大困难和阻碍。
第四,互联网的民主性和参与性,对我党的传统行政、政治模式提出挑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而互联网所積累的民主意识也必然反应到现实社会中,民众对政治民主化、政治社会化的要求愈加强烈;互联网聚集的强大民意,以及强势的话语权对党和政府的决策也构成巨大影响;互联网的诞生为民主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充分实现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因此,如何应对互联网的这些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加政治、权力运作的透明度,认真对待民众的反应,获得民众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提高党执政的权威性和认同度,是我们急需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人民时评: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质量第几?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581699.html.
[2]苏振芳,主编.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19页.
[3]互联网政治: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方式.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7-06/21/content_6270716_3.htmv.
[4]高新民.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http://cpc.people.com.cn/GB/74144/76753/5922776.html.
[5]互联网政治: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方式.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7-06/21/content_6270716_3.ht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