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葳
摘要:古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就是要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挖掘古文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古文;情感;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文经典名篇,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它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素材。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身心受到感染,产生愉悦感。情感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将情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寓于传统的古文之中,能够博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古文中的情感教育优势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写作时,作者因为“情动”而写出优美的词章,情感是作者写作的动力与源泉。同样,作者要理解作品,也要“披文以入情”,理解作品时,也要带着感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与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谐共振。教师利用古文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热爱古文的感情,让学生从读古文,背古文,赏古文的情境中,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和热情,它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情感教育的基础。通过读古文,让学生明白学习古文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欣赏古文,让学生感到古文词语的优美,感情的丰富,意境的高远,思想的深邃。语文教师面对这些古文,通过自己热情生动的讲解,去引导学生对古文作品的优美词句的欣赏,对名言名句的深刻理解。在理解作品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探寻作者心路历程,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只有学生对古代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对语文学习有热情,也才会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二、古文中的情感教育价值
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教育是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如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以及生动的讲解,将古人蕴藏在作品中的美好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之中,让每个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就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从古文中挖掘情感教育的情感因素,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1.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也是现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激起学习的潜能,达到把握知识、提升思想高度的目的。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对“挫折”理解程度不够深刻。因此,在古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及时的,必要的,也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好方法。《赤壁赋》中苏轼虽远贬黄州,经历人生挫折,但作者豁达乐观,敢于面对挫折,并主动适应现实,在偏僻的黄州找到宁静恬适的环境,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面对乡里小人,毅然踏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在挫折中没有消沉,而是过着弹琴消忧,闲雅读书,躬耕田亩的生活,在田野中体验人生的苦与乐。《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作者并不是一味地低沉感伤,而是笔势峰回路转,“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作者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从一位文人墨客的身上感到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让后世敬仰则不足为奇。对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的人,能够培养学生处逆境而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感恩教育。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每个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知恩图报。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常怀感恩之心,社会就会充满爱心。《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在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之际,使自己不忍离开和不能离开之情越来越深。虽诏书再三的催逼,但李密奉养祖母之情愈浓,充分体现出李密的感恩之情。
3.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不计前嫌,孤身游说秦穆公,维护国家安全,其爱国主义行为可歌可泣。《离骚》中屈原所表现出的民族自信心和不屈不饶的精神,令每个人为之动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蔺两人忠贞的爱国精神贯穿始终。当蔺相如举起璧玉大声斥责秦王之时,没有坚定的爱国情操的人能做到吗?当蔺相如对廉颇一再谦卑退让,没有国家安危心中装的大义情怀,能做到吗?《苏武传》中的苏武,出使匈奴被囚,面对威胁和利诱仍然矢志不改。虽遭幽禁、放逐,但绝不乞降变节。
古文能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艺术境界,在阅读和感悟中构建高尚的精神境界。古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性情,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其健康的思想情操,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