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本插图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
0052-01
新编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在编排时遵循了新课程理念,内容安排严谨巧妙,尤其增加了大量的插图,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利用好插图,会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浅显,又能增加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对用插图辅助教学的几点实践与认识。
一、化学插图的种类
化学插图主要出现在章节开始和“科学视野”“科学实话”“资料卡片”“实验”“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等板块,类型主要有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图、微观原理模拟图、实物与肖像图等。
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图一般是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或反应前后现象的变化,如“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详细给出了操作方法;“钠与水的反应”通过几个实验现象的真图展示,激发了学生思考其产物的兴趣。
微观原理模拟图如NaCl形成示意图、压强变化引起浓度变化图、共价键的形成方式等,插图能更直观地揭示原理,变抽象为形象,学生观察图比阅读文字更易理解相应原理。
实物与肖像图如开章导学图向学生展示了本章节将要学习的相关物质真图,大幅彩图引人入胜,环保知识如酸雨的形成与危害,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环保意识。科学家肖像图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学生在了解化学史的同时,对化学家会由衷地产生钦佩之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化学插图的使用
教材中值得我们重视的不仅是文字,大篇幅的图片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利用插图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呢?
1.合理用好插图,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方式很多,但用枯燥的陈述或以复习旧知导入,使用多了会令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而课本图片能够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而引发其好奇心。如讲授“胶体”时,可让学生观看“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能传导过来?再结合书本实验图片,由一束可见光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时的透过现象的比较,自然过渡到胶体的概念与特征。再如学习“酯化反应”时,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陌生的物质,书本上一组水果真实图片能一下子缩短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归纳这些水果的气味、遇水之后味道是否消失等,初步了解酯的物理性质,再设问:可以合成这种物质吗?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这个实验上来。
2.辅助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实验插图内容丰富,为学习知识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素材,利用这些插图更能强调重要的知识。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过滤、蒸发、分液、蒸馏所用的仪器及操作的关键点在图上都清晰地表示出来了,教师不必每个实验都去演示,只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关键点即可。而“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示意图更是让人一目了然,学生只需观看图示步骤就能基本明白操作方法,此图的作用就好比一张形象直观的说明书,比文字的说明效果强多了。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及“有机物”的内容时,关于物质性质的实验现象图比比皆是,教师应提醒学生在预习时不能忽略这些示意图,应注意观察实验前后现象的变化和不同物质的不同现象,认真记录产生的疑问,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务实的学习态度。
3.化繁琐为简单,弄清基本原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等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使难点变得较为容易理解的方式有很多,很多时候,不必舍近求远,只需参看插图就能豁然开朗。例如:必修一中讲述“氧化剂和还原剂”时,漫画形式的插图让人一看就弄清了这两者的关系和特征;分析分子的VSEPR模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时,旁边的插图比语言描述要清楚得多;在分析晶体的知识时,NaCl、干冰、CaF2的晶胞模型清晰地展示了微粒的分布位置和微粒的配位数,单凭空间想象难以理解这些知识,而有了图片做基础,想象的延伸就有了充分的依据。
4.图文相得益彰,提升科学素养。各册书本在“科学史话”中都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化学家的故事。如“苯的发现及结构的确认”,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苯的结构的确认过程,心中对化学家凯库勒肃然起敬,明白了灵感来源于努力学习。“氯气的发现与确认”则教会学生要汲取前人的经验成果但不能迷信权威,反复推敲实践才有可能成功。还有一些介绍化学研究方法的图文内容如“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分子立体模型”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这些素材值得一看。
综上所述,图片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认真挖掘课本资源,合理使用插图,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编 易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