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参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

2013-04-29 00:53游小敏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游小敏

摘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少活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笔者提出了几条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耐心辅导,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研,真正把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巧妙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笔者不是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先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你们能根据这块碎片制造出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含义。

二、创设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如在讲“圆幂定理”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早就背诵过王之涣的《登黄鹤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即使再登上一层楼也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你们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心,听得格外认真。学生利用切割线定理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需登上约19公里高的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这比珠穆朗玛峰的高的两倍还多呢!学生深感诗人想象之大胆,手法之浪漫,纷纷主动进行计算。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算出了登高一层楼(通常3米)所能看到的景距。”还有的学生说:“我计算出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个教学难点。

三、引导探索

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如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为此,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个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涂上不同的颜色,剪下来后把它们拼在一起,再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学生发现了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的规律。这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题规律,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深入浅出

学知识犹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教师应帮助学生降低难度,使知识化难为易。如有一个作图题: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如果直接把问题呈现给学生,他们不但不容易找到解题的方法,而且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反之,如果先设一个铺垫:在直线l异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学生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地解答出来了。

生动活泼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应该努力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积极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钻研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