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霞
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校一直将校本培训工作做为重点项目来抓。在全校实施以情导学的学科课堂模式中,将教研训一体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学科教学能力。所谓教研训一体化,即重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问题研究为突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百花齐放共争鸣——全员培养
在学校以情导学的课堂模式引领下,学校从不同层面进行了专题培训:学校整体组织的全员培训;以级部为单位组织的年级组培训;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学科专题培训;以不同教龄为单位进行的差项培训。将教学活动以“找问题,寻策略”来研究,大家都有自己的研究问题,然后在学校教学工作会上、级部会上、教研组例会上进行寻策略共享。虽然问题很多,但是方法总是多于问题,策略互享,人人都成为策略专家。
阅读,是每个教师成长最鲜活的血液来源。学校给每位教师订专业资料,定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或沙龙活动来分享学习、交流收获。有的教师分享了心理故事;有的教师教会我们如何做专业的评课教师;有的教师介绍了现代的教育名师、教育理念;有的教师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大家虽读了一本书,经过交流却变成了三四十本,虽然不能都全盘吸收,但是却学到了书中的精华。阅读,让教师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让教师更亲密无间;让教师激情燃烧;更让教师唤醒心灵,涵养人生。
二、强强联合助新手——新教师培养
学校每年都会有新教师入伍,如何让他们更快进行角色转变?如何让他们更快适应学校教育生活?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列培训:
1.双导师制
每位新教师都有两位师傅,一位是学科导师,一位是班主任导师。学科导师主要负责思想培养、课堂、备课等业务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导师主要负责班级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每位青年教师就是一个小跟班,跟在学科导师的后面学备课、学教材梳理、学上课、学分析试卷等。跟在班主任导师的后面进教室看卫生、看课间操管理、学管理方法、学怎样与学生情感交流等。双导师制让新教师在学校里没有培训死角,让他们很快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让他们在导师的经验之上,更快地胜任工作。
2.课例观摩,评析提升
每个教研组推荐一节优秀网络课程,青年教师利用自学时间进行观摩,由骨干教师组成评析团队,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评课析课活动。每名青年教师都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这种活动,青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课活动,听课对他们来说就不会盲目。通过这种活动,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针对自己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3.主题培训
学期初将青年教师的困惑或培训内容进行汇总,然后让学校骨干教师进行选题,学校进行统筹安排,利用每周集体培训的时间,对青年教师进行主题培训。这些培训包括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如何备课、如何家访、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课堂常规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等方面。通过主题培训,青年教师能很快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4.课堂实战
光说不练不会培养好兵。每月的课堂实战或汇报,更能检验青年教师的培训效果,也更能说明他们进步的速度。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每一位青年教师就都会有“花开”的时候。
三、万绿丛中红一片——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的“领头雁”,他们既是學校的中坚力量,又会带动全校开展扎实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骨干开讲
学校的骨干教师都会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某些做法值得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只是他们缺少一个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所以我们就组织了骨干教师的开讲活动。我们举行过教研组长的团队建设开讲;班主任的小组合作开讲;学科能手的教材梳理开讲;教学能手的课堂设计开讲;名师成长的开讲等。这些骨干教师多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收获,让听者在享受的同时,也能从中反思、学习到新知识。
2.课堂引领
骨干教师要承担学校一定的培训任务,完成对相关人员的课堂培训,通过他们自己的课堂进行引领。授课之后要有一个说课的过程,然后是现场互动。通过解答青年教师的疑问,让培训走向最优化。
3.竞赛活动
师徒赛——师徒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让骨干教师带着思考,观察徒弟的课有何进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有何可以改进的空间;与外校名师比赛,让外校名师来激励他们向更高标准前进。
当然,还有“走出去”的培训和“请进来”的培训。无论是哪种培训,以适合校情、适合教师、适合学校发展需要为前提。再加上科学的管理,就更能保障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让培训不再是一种负担,让人人在培训中做主角,人人都有收获,有急于参加培训的欲望,这样的培训才会是一种真正的福利,教师的幸福才能真正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