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38例临床探讨

2013-04-29 23:19范雪梅廖云聪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鼻甲内窥镜鼻窦

范雪梅 廖云聪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8名患者常规术前用药,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月一1年,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治愈29例,占76.3%,好转6例,占15.8%,无效3例,占7.9%,总有效率为92.1%(35/38)。结论鼻内镜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组织创伤少,对鼻腔和鼻窦的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

【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76-02

慢性鼻窦炎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采用传统方法难以痊愈,术后容易复发。近几年鼻内镜手术迅速发展为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有研究报道,鼻内镜手术的开展,使慢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次手术治愈率达到90%~95%[1]。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组织创伤少,对鼻腔和鼻窦的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为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38例住院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8例慢性鼻窦炎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9~64岁、平均36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5.4年。有鼻塞、流涕占91%、嗅觉减退占6%~10%,及头痛、头晕占62%等症状。术前鼻内窥镜检查鼻腔见荔枝肉样组织或中鼻甲水肿呈息肉样变,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I型14例,Ⅱ型20例,Ⅲ型4例。

1.2 手术方法:38 例患者在鼻内镜下运用哈玛清除了息肉组织,并且在下鼻甲附着的部分上方,中鼻甲的前端1.5cm 处找到前后囟。再运用细剥离器探入,运用其切除了勾突部分的水平部,咬除勾突垂直部,从中显现出来了筛泡。在显露筛泡以后,在内镜下,对开放的筛泡进行清理,包括前组筛窦至中甲基板。手术中要认清中甲在筛顶的附着部分,避免前颅底发生损伤,导致脑脊液的鼻漏。对筛窦炎的患者来说,通常要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根据CT显示开放各组筛窦,额窦或蝶窦开口对于占位的病变和囊肿情况要一并切除掉。 根据手术的情况行中鼻甲切除和行鼻中隔同期矫正术。

1.3疗效标准: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1]。

2结果

按照1997海口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I型14例(1期3例,2期7例,3期4例);Ⅱ型20例(1期7例,2期6例,3期7例);III型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治愈29例,占76.3%,好转6例,占15.8%,无效3例,占7.9%,总有效率为92.1%(35/38)。

3讨论

鼻窦是指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空腔,分别为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四个空腔,慢性鼻窦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疾病,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各窦可单独发炎,也可多鼻窦或全鼻窦发炎,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不仅创伤大、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易复发[2]。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内窥镜治疗鼻窦炎的原理也就是通过鼻窦内窥镜直接开放鼻窦的开口,从而使鼻窦与外界相通,从而达到根治鼻窦炎的目的[3],较之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视角宽阔、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手术程序简化及创伤小和免除颅鼻面切开等优点,再利用特殊的配套手术器械准确地切除鼻窦周围和窦内病变、尤其是隐藏部位的病变以及进行鼻咽、鼻颅底和鼻眼相关部位的手术。注意以下方面:① 术者术前应进行鼻内镜和CT检查,仔细了解病变部位,熟悉解剖结构. 同时术前规范用药,使术中出血少,进而术野清晰,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可减少不良损伤. ②术中的处理:手术操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术者在内镜下辨别细微结构,清除病变组织,开放引流,操作以中鼻甲为标志,在中鼻甲与眶板之间操作,注意辨眶纸板,筛板、泪骨等重要解削结构[4],如果发现中鼻甲的息肉发生病变,或者息肉和黏膜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鼻腔内的空间较为狭窄,这个时候必须进行鼻甲部分的切除。中鼻甲发生反向偏曲和气化,要切除病变部分和外侧壁气房,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把下鼻甲上缘和中鼻甲下缘、鼻腔外侧壁保持一定的间隙,避免在术后出现粘连的现象。③并发性反应及处理:本组患者在术后所出现的并发性反应主要是因为解剖结构的变异,解剖标志的破坏,或出现术中出血较多,在视野模糊的情况下进行盲目的操作,我们的经验是:手术时眼部不应遮盖,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眼球情况,眼睑有无肿胀,癖血等,在处理眶内侧病变时应倾向于保守,不必苛求彻底,处理上领窦口时不宜过分扩大,尤其不能向上扩大,清理筛窦病变时,组织钳应与纸板平行[5].术后2周内一般用细吸引器吸吸出血痂及分泌物即可,避免过多用钳钳取,防止鼻腔软组织再度损伤、肿胀。术后1-3个月内容易发生术腔粘连、水肿、水样囊泡及肉芽组织增生等,必须耐心细致地清理术腔增生组织,刺破囊泡,吸尽分泌物。

控制高危出血因素和减少出血:如高血压、鼻出血史、鼻腔手术史、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有吸烟和饮酒嗜好、高血糖者;局麻药中加入微量的肾上腺素可收缩用药局部的血管、减慢药物的吸收,既能延长局麻作用又能减少吸收和中毒的发生,规范熟练的手术操作,减少黏膜损伤[6]。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加强术中出血的控制力度,做好术腔内的清洗,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手术技巧,规范术后处理,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少,对鼻腔和鼻窦的功能恢复好、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勤修,刘世喜,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慢性慢性鼻窦炎疗效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鼻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 何贵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26例慢性鼻窦炎的回顾性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5(24) :149-150.

[3] 黄鸣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1-1942.

[4] 姜积辉.鼻内镜手术治疗9 0例慢性鼻窦炎疗效评价.中外医疗,2010,15(5):97.

[5] 孙一枚.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85例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0年 VOL.(2) NO.10 22-23.

[6] 吕俊玲.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5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学,2010,5(24):122-123.

猜你喜欢
鼻甲内窥镜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