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与流行病学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与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近些年以来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发病之前出现不稳定心绞痛者为45例(50%)。发病之后未出现胸部疼痛者有18例(20%),多半患者发病之后表现为胸部气急、闷痛、呼吸困难以及上腹部疼痛等。本组90例患者中发病之后出现心律失常者为53例(58.9%),出现心力衰竭者为26例(28.9%),而出现心源性休克者则为8例(8.9%)。同时,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者年龄在51岁至70岁之间比较多见。本组患者发病原因主要为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饱餐等。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高峰年龄段在51岁至70岁之间,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饱餐均为其发病的诱因,同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至3倍,还需要患者积极的防治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疾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劳累,而出现症状者则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流行病学;临床分析;发病诱因;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63-02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又可以称之为是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持久并且较为严重的心肌性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的症状。在临床表现当中,有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出现障碍、心力衰竭、白细胞计数、发热、胸闷以及胸骨后部剧烈疼痛等临床表现。按照梗塞的范围,可以将心肌梗塞分成为透壁性心肌梗塞以及内膜下心肌梗塞等两个基本的类型。按照疾病发展的过程,心肌梗塞还可以分成为急性心肌梗塞以及陈旧性心肌梗塞。为了进一步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与流行病学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与发病原因,现将我院近些年来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组9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6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47至82岁之间,而发病的高峰年龄则是在51岁至70岁之间,一共有66例患者处于此年龄段之内,占到了本组患者总数的73.3%。患者的职业分布,本组90例患者中干部者为26例(28.9%),知识分子者有10例(11.1%),工人阶层患者则有14例(15.6%),而农民者则为18例(20%),家务者以及无业者为22例(24.4%)。本组90例患者发病在夜间睡眠中患者为23例(25.6%),而发病在劳累阶段患者为18例(20%),发病于情绪较为激动之时患者有15例(16.7%),发病无诱因或者是一般活动之时发病患者则有32例(35.6%),而发病在饱餐之时的患者则有2例(22.2%)。本组90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达到了45例(50%),而患有高血脂患者则有18例(20%),伴随有糖尿病患者有7例(7.8%),患有冠心病患者则有26例(28.9%)。
在本组90例患者中,发病之前出现不稳定心绞痛者为45例(50%)。发病之后未出现胸部疼痛者有18例(20%),多半患者发病之后表现为胸部气急、闷痛、呼吸困难以及上腹部疼痛等。此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胸部疼痛发生的概率出现一定的降低。本组90例患者中发病之后出现心律失常者为53例(58.9%),出现心力衰竭者为26例(28.9%),而出现心源性休克者则为8例(8.9%)。本组患者当中出现死亡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急性期间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
2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又可以称之为是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持久并且较为严重的心肌性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的症状。在临床表现当中,有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出现障碍、心力衰竭、白细胞计数、发热、胸闷以及胸骨后部剧烈疼痛等临床表现。
在本次研究当中,本组患者发病的年龄高峰段在51岁至70岁之间,这与有关文献资料当中的分析报告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组患者当中,年龄在50岁以下人数也并非少见,尤其是40岁以下的患者,其在发病之前无明显的症状,无胸部闷痛感,由于其没有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进而导致疾病的延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而根据本次研究调查,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饱餐等,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在本组90例患者当中,发病在夜间睡眠中患者为23例(25.6%),而发病在劳累阶段患者为18例(20%),发病于情绪较为激动之时患者有15例(16.7%),发病无诱因或者是一般活动之时发病患者则有32例(35.6%),而发病在饱餐之时的患者则有2例(22.2%)。发病在夜间可能与患者夜间迷走神经较为兴奋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生理状态之下夜间的血小板会明显的增加,而血液的粘度也会随之而增加,所以,为了进一步的防止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情况,还需要避免各种不利的因素,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还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以及恰当的治疗时机,来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这一点对于患者疾病的痊愈以及症状的缓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相关的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患有冠心病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出2倍至3倍,而超重的患者,在发生冠心病之时,其危险性则可以最高达到正常人的4倍以上。吸烟者患上冠心病的概率则比正常人高出3.5倍以上。所以,积极的防止超重、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并且积极的戒烟,对于减少冠心病的患病几率,并且减少急性心肌梗塞,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有关患者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所重视和了解。
在本组患者当中,发病之前患有不稳定心绞痛者为45例(50%),而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以及参考文献,可以发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大约有30%部分存在有比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而大约有70%的患者,则存在有腔内血栓的情况。由于诊断以及治疗的不及时,而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情况。所以对这一环节的内容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及时并且积极的就诊,必要时还需要采取手术手段。
3结论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发病高峰年龄段在51岁至70岁之间,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饱餐均为其发病的诱因,同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至3倍,还需要患者积极的防治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疾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劳累,而出现症状者则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 刘楠.急性心肌梗死临床300例分析[J].现代医学杂志,2009.10:12-15
[2] 何超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J].心脑血管疾病杂志,2008.6:45-49
[3] 林山云.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方案[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8.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