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演绎信息技术课堂的别样精彩

2013-04-29 23:18庄永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预设教材信息技术

庄永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转化为生成的复杂的过程,是创造性地执行教学预设的过程,预设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平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必要前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详尽的计划,进行周密的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情况预设目标、内容、进程、方法。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课前必须进行周密的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只有精心预设,才能为生成导航。

1、文本教材是预设的基础。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充分研究教材文本,研究教材文本的重点、难点,查阅相关资料信息,丰富教材知识点的背景知识,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预设教材知识系统,多参考行家里手的教学预设,以外化变为内在的行为,并在教学行为的实施中加以贯彻。

2、学生情况是预设的根据。预设是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服务的,学生情况是预设的根据。教师在预设时要系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的认知基础如何?不同的學生有什么不同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预设的问题与问题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吗?学生对学习可能有什么反应?有可能出现哪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如何应对这些意料之外的情况?

3、教学目标是预设的重点。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要考虑的是课堂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生成性的,但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一定要预先设计好的。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可能部分学生的目标要随时调整,比如提高要求或降低水平。但任何一节课在教学之前,都应该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有关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或者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还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教师课前均要作明确的设计。所以我们的课堂预设时首先要基于教学目标的预设,要以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使课堂焕发别样精彩。

4、留足空间是预设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应是具有弹性的预设,因为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为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二、生成是基于预设的完美表达

“生成”是指生长和建构,它是师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理念,重心由只关心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重点与难点,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让学生在预设与生成中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进行多元对话,让教师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追求学生主体创造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趋向多样化的例子随处可见。在网络搜索课中,学生能通过同一个关键词所产生的搜索结果的大相径庭,从而理解网络信息多样化和网络信息鉴别的重要性;在文本的加工与表达课中,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从而造成录入文字材料的速度有差别,于是有学生讨论说,能否利用手写或语音进行Word中的文字录入;在利用Word中的表格对多媒体作品进行评价打分时,有学生提出能否利用Word中的表格实现Excel表格可以实现的运算……如此等等,这都是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中思考的结果。而教师在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的不确定因素之时,应如何促进其生成呢?

1、捕捉亮点,加强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学生会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欣赏和捕捉一些有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课堂将会精彩纷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只要他们的思维处理积极的紧张的运转状态,他们的智能火花就会时时迸发,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对此要及时发现,巧妙运用,以寻求意外的教学成果。

2、因势利导,促进生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促使学生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理解,在对话中不断促进精彩的生成,教师要顺势引导,捕捉即时信息,在对话中促进生成。

3、把握预设,筛选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生成,这样课堂生成才有“着陆”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科书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猜你喜欢
预设教材信息技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