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急救护理措施

2013-04-29 22:12陈巍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急救产科护理

陈巍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生的25例产科DIC的护理,包括急救护理、病情的观察、家属的配合、并发症的护理、感染的预防、心理护理等。结果: 25例产科DIC患者均治愈。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早期诊断,尽早去除病因,把握时机,正确治疗,细心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产科;DIC;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89-02

产科DIC是许多致病因素导致的各种血液成分间的平衡机制被破坏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其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凶险,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不可逆的休克,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我院近6年来25例产科急性DIC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13年6月 所在科收住2000例孕妇,发生 DIC 25例,患者年龄20- 22岁2例(初产妇),25-28岁10例,32-38岁13例,均为经产妇。其中16例均系产后由基层医院转来该科。

1.2结果诱发因素:DIC可由一种因素引起,多数情况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组以确切的、最主要的一项为代表因素统计,30例DIC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6例,前置胎盘6例,产后出血4例,羊水栓塞1例,子宫破裂2例,中孕稽留流产1例。

1.3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的休克症状,伴有大量的阴道出血或腹腔内出血。9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累计失血量分别为2500、2680、3500、5100ml,16例失血量不详(基层医院未计量),血红蛋白平均53.7g/L,均继发重度贫血,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下瘀斑,穿刺点及手术切口渗血,阴道出血不凝。3例患者无尿,平均血压 5.47/3.07kPa,血小板平均 96.4×109/L。凝血机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平均31s,凝血酶时间平均19.35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平74.68s。

按文献标准[1],25例患者均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以上,纤维蛋白原含量小于1.6g/L。结合临床:严重或多发性出血;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和休克;抗凝治疗有效。

2结果

25例中保守治疗20例,5例切除子宫。

3护理

3.1 提高警惕,注意诱因,动态观察 对存在易诱发DIC的产科原发疾病的患者,若出现不能以原发病解释的精神症状及循环衰竭症状应警惕DIC发生。观察有无新的出血点,若有不凝血或阴道流血>400 mL,应及时报告医生。孕产妇破膜时或产时、产后,若突然出现头昏、乏力、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或突然出现寒战、胸闷、呼吸困难、脉快、昏迷或惊厥均应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内脏栓塞引起的相关症状,如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紫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昏迷等均应警惕有DIC的可能。

3.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DIC病情凶险、起病急、发展快,护士应积极协调配合,准确执行医嘱,立即开放三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治疗药物如多巴胺、肝素钠等,一条用于输血、血浆等,一条用于晶体液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治疗过程中严防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备好急救器械及药品。畅通气道,充分给氧。

3.3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尿量、皮肤色泽等变化,持续心电监护,体温不升或骤然升至39℃以上并伴寒战,心率快,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发绀、湿冷有花斑,血压下降,收缩压<80 mmHg以下或脉压差<20mmHg都提示病情危重[2],要注意保暖,取中凹位,保证脑部血供。休克伴高温者,应予以降温减少氧耗,体温、降至38℃即可。不宜用药物降温,以免加重休克。

3.4 出血倾向的护理 DIC导致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大量消耗,患者常表现出血倾向,正确评估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皮肤颜色等情况并记录,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时间及DIC指标测定,严密观察治疗效果,了解DIC进展情况。有伤口渗血时,腹部可置沙袋加压或扎腹带4 h-6 h,要松紧适宜。

3.5 做好安全护理 意识障碍者要加用床挡,防坠床,备好压舌板、开口器,全麻术后患者未清醒前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严格消毒隔离工作,预防感染,患者因大量失血,缺氧,产程延长,手术刺激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皮肤、口腔、会阴护理,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3.6 心理护理:产科DIC患者意识清楚情绪高度紧张,不良精神刺激会加重病情,护士在抢救的同时应主动做到适当的解释与预告,以争取理解与支持。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4讨论

产科DIC发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护士应熟悉DIC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内、外源的促凝物质和诱发因素,对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严密观察,在分娩中发生大出血、血液不凝、休克及栓塞四种临床表现之一,即应想到此病,四种表现中具有两种以上者,大多可作出此病的诊断,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定诊断[1]。早发现、早诊断,争取抢救时机,有效治疗、救护,是挽救产妇生命的关键。同时要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动态监测、主要病因的预防。消除诱因,积极正确处理产科并发症,提高孕期预防保健知识,按时产检,防止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是预防DIC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徐勇,霍梅,余连,等.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原复合物和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DI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1(9):497.

[2] 赵红琴.产科 DIC 23 例临床诊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1):

猜你喜欢
急救产科护理
认识产科大出血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