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

2013-04-29 00:44许小荣
江苏教育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

许小荣

摘要:近年来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从而导致职业院校中单亲家庭学生人数急剧攀升。多数单亲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关爱学生、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融入集体等是引导单亲家庭学生走出困境的良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57-03

一、离婚率持续走高与职业院校

单亲家庭学生剧增

我国婚姻家庭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统婚姻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变革给我国婚姻家庭的稳定带来巨大冲击,离婚率呈高发趋势。根据中国民政部2009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098.3万对,离婚登记226.9万对,相当于每天结婚3万对,离婚6216对,离婚结婚比达20.6%。同时通过查阅全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离婚人数连续7年递增,改革开放至今这30年间我国离婚人数增长了近6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婚姻从前30年的超稳定型阶段,进入了后30年尤其是近年来的动荡时期,‘新离婚时代已经来临。”[1]这就意味着在我国不可避免地将有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存在着。

除离婚外,意外死亡、分居等也造成了大量单亲家庭的产生,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多必然导致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人数的剧增。大量教育实践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厌学逃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成绩普遍较低等。由于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和升学制度主要是以成绩的高低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成绩优秀的进入名校深造,成绩不济的学生被自然分流到了各职业院校学习,因此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数量增长迅速。

二、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所在课题组曾对某职业学校中的400多名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利用长期担任班主任这一工作契机,对本班及任课的班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我们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家庭的破碎不仅给夫妻双方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他们的孩子造成了无形的伤害。父母离异后,孩子失去了完好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较少关心孩子的感受,给他们稚嫩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心理学家指出,父母离异会影响孩子在智力、性格、情绪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更有甚者,还可能造成其精神和心理异常。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所说,离婚已是80年代以来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某职业院校的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抑郁孤独、没有安全感、放任逆反、情绪压抑、怯懦自卑、多疑、嫉妒、厌学渺茫、紧张焦虑、报复倾向、缺乏进取心等不良心理问题,详细情况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多种不良心理表现中,抑郁孤独、没有安全感、放任逆反、情绪压抑、怯懦自卑等问题尤为突出,均超过了60%。

除家庭因素外,学校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会给高职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出现攻击、冷漠、焦虑、不安、固执、孤独等负性情绪,轻则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产生自虐和自杀的极端心理倾向。[2]职业院校这些学生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与引导,后果不堪设想。司法界人士和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大多数单亲孩子心理上和人格上容易出现缺陷,而这些缺陷又极易诱发一些孩子犯罪,现实中犯罪的案例统计显示,单亲孩子的犯罪率比健全家庭孩子的犯罪率要高得多。

三、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实践探索

有人说,转化一位差生比培养一名优生更难,其实要转化和教育好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单亲家庭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从建立师生互信开始,逐步帮助学生完善心智结构,建立自信;同时努力使其融入集体大家庭,打开心门,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最后着眼于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关爱但不溺爱,建立师生互信

W同学是一个来自城市的单亲家庭孩子,刚进校时她的行为表现和其他同学差异很大,特立独行,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不理想,平常极少与老师同学交流,头发半截染成红色,半截染成黄色,接着长长的假眼睫毛,看上去十分怪异。

从侧面深入了解她的家庭背景后,我们决定对她采取“缺啥补啥”的教育策略,加强教育针对性。和很多单亲家庭孩子一样,她从家里获得的关爱较少,所以平常没事的时候我经常和她谈心,嘘寒问暖,让她体会到老师很喜欢她,老师是爱她的,把她生活中缺失的爱补回来。这样几个月下来,我发现她和我之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彼此之间慢慢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基础。在了解到她家是个低保户的情况后,学校利用国家的资助政策,为其减免学费,力所能及地为她解决生活和学习困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之下,她才慢慢地吐露心声,外表装扮怪异原来是她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当然,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爱是必要的,但是绝不可以溺爱,在他们做出一些不合社会规范和准则的行为时,要加以引导,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我和她变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在这良好的情感基础上,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更让人欣喜的是,W同学像是脱胎换骨一样,变成了一个成绩中上,心理基本健康的正常学生。

(二)挖掘潜能,提高学生自信

Z同学是一名来自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自信心不足,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静处,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不喜欢与人竞争。上课时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回答问题也是一脸紧张,优柔寡断,欲言又止,总怕被人笑话。集体活动时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我们要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这句话用在挖掘学生潜能方面非常合适,没有一个学生是一无是处的,其身上总有一些可以被认可的元素,关键是我们用心去挖掘出来。

针对Z同学缺乏自信,在了解他喜欢打篮球、爱运动这一特点之后,在一次班级篮球友谊比赛中,我们特意鼓励他参加班级篮球队,担任主力队员,结果他真的不负众望,表现很好。同时借着校运会的机会,我们鼓励他参加校运会男子400米的比赛,结果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我在班上特别表扬了他的竞技精神,目的是通过小小的成功树立他的自信,为今后的奋斗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引导融入集体,增强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生存,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能自我孤立于社会之外。针对Z同学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的特点,积极鼓励和推荐Z同学加入学生社团,在同学的活动中成长。通过每周与同学们的活动,他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一个学期下来,我们明显感觉到他变了,由一个孤僻内向、行为怪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充满自信、阳光好学的好学生,与原来相比,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了。

(四)确立目标,夯实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目标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严重缺失的问题。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现在要学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Z同学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因此我们首先与Z同学一起分析他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对其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其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他的职业意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最后根据他目前的现状和所期望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制订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最终形成了一份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徘徊迷茫、虚度光阴的不当行为,为主动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每天5000多对夫妻离婚[EB/OL](2011-06-03)[2012-08-26]http://news.cntv.cn/society/20110603/102976.shtml.

[2]张骞.高职学生挫折教育浅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责任编辑:沈彬)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教育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