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明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应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严重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实效。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起来较为困难。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确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增强有效教学的意识
1.强化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出发,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从学情入手,不可好高骛远,人为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隐性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树立并强化正确的目标意识至关重要,应该认真把握下面三点:(1)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2)认真制定符合新课程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优化有效学习时间
(1)根据课堂教学的结构,合理安排时间,力求提高效率。注意课堂教学节奏的缓急张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兴奋点。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还要注意结构组织的多样统一,用变化的曲线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疲劳,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增加有效教学时间。教学实践证明,当课堂活动进行一定的时间后,学习效果就不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活动安排必将使学生兴趣降低,影响学习积极性和降低课堂效率。从合理安排课堂学习与活动的实践入手,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并强化正确的目标意识,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在新课程背景下,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减少甚至消除课堂上无效的热闹讨论、无效的课件展示和单调的授课方式等,提高讲课的清晰度、结构性和明确性,浓缩次要内容,精讲重点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强化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课程的框架,还能将新知识、新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背影》时,播放《父亲》这首歌,当整个教室里弥漫着熟悉的旋律时,学生也产生了一种与课文中所描述的极其相似的情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教师的适当点拨,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理解别人,读懂别人”这个核心,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洗礼。
2.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多样化地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的每一个方面,包括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评价等。多样化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3.提供必要的引导
在课堂上学生遇到困惑是难免的,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通过引导使其清晰理解所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学在保证学生获得“双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清晰的引导。如文言文、国内外经典名著的学习,这些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内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候,教师的恰当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对文言文字词进行归纳,对重点字词、句式等进行特别的强调,以及提供故事的背景、基本结构等,使学生较好地接受课文、理解课文。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认知活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分析和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对它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灵活运用。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