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华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导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导语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堂语文课效率的高低。常态的课堂就像是平静的湖面,而好的导语恰似湖面上投的那一颗石子,能激起层层涟漪,激发学生的思维,给予思想的启迪,引起情感共鸣,提高课堂上的创造性活动,从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下面就我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导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对比导入法
在学习《泰坦尼克号》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欣赏宝黛爱情的凄婉和残缺,我们羡慕梁祝化蝶的悲壮,但我们更赞美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罗丝的至洁至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泰坦尼克号》。
二、 歌曲导入法
在教授《愚公移山》时,我播放了姜涛演唱的《愚公移山》:“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听起来不是那奇闻,讲起来不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就这样,优美感人的旋律激起了学生对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的共鸣,由此便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 情感熏陶法
这是一种运用生动形象、情感激昂的语言开讲,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吸引学生进入创设的特定的课堂学习环境中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抒情类的文章。
在学习印度诗界泰斗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极富感情的导语:“在世间诸多情感中,唯亲情最动人,唯母爱最感人。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举动,但正是那一句句日常的絮叨,那一件件琐碎小事,那一个个关切的眼神传达给我们无尽的恩情绵绵的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天。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束包含着圣洁母爱的《金色花》。”
四、 平淡出奇法
在学习《伤仲永》时,我抓住学生腻烦开课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的这一传统教法的心理,紧扣“伤”字做文章:“不着一字,尽显风流的文章不多见,仅着一字,显尽风流的文章有很多,而且犹如品茶,越品越有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品‘伤。”由对“伤”字的品味揣摩,不难体会王安石对方仲永的少时“指物作诗立就”到后来的“泯然众人矣”的伤感、惋惜之情,由此很自然地就可以悟出先天的资质与后天努力的辩证关系,从而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五、 抛砖引玉法
我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是这样开篇的:“读‘阿Q正传,没有不为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而‘哀而‘怒的,‘哀其不幸是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怒其不争是由于他的甘于沉沦,不思进取。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鲁迅笔下的又一个典型人物——孔乙己,来看看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个不伦不类,古怪可笑的名字,对他的命运,大家有着怎样的情感与评价。”
六、 设疑激趣法
巧设疑问,设置悬念,更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教学《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文时,设计了如下的开场白:“是谁在风雨中给你打花纸伞,是谁为你包最爱吃的三鲜馅,是谁为护理生病的你累倒在病床前,这个人就是母亲。在母亲节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又是怎样为母亲过节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七、 图片展示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通过网络资料可查询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人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习《壶口与龙门》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本前面的插图,接着又出示了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壶口与龙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获得一个视觉上的直观的形象,对壶口与龙门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和了解,再让学生看课文,结合文字说明,理解文章内容。
八、 解题导入法
有很多文章标题即是“文眼”,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教师如果从解题入手来导入新课,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大有裨益。如学习《变色龙》可以这样导入:“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文章用它来比喻善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是怎样善‘变的?”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为教学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