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朝科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对B组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于3个月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好转,然而A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更好,更值得采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05-02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累及全身,容易造成患者多个关节组织、内脏器官的损伤,传统治疗方案以西医为主,主要药物为消炎镇痛类药物、强的松片、双氯芬酸片等,然而疗效一直不佳,难以让人满意[1]。我国传统中医对该疾病早有认识,深入对比中医辨证治疗与西医治疗的疗效,具有深刻的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总结了120例患者的治疗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对比研究共募集到120例符合要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行X线检查确诊,且已排除其它干扰性疾病患者,均表现出关节畸形、活动功能受限症状,其中97例表现出晨僵症状,51例患者出现体温升高症状,77例患者血沉异常,按ARA协会标准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比例为31:71:18。将所有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60例,男女比例28:32,年龄范围(29~51)岁,平均(37.1±6.9)岁,病程(1~12)年,平均(5.1±3.3)年;B组患者60例,男女比例22:38,年龄范围(31~55)岁,平均(38.5±5.8)岁,病程(1~18)年。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治疗方案
1.2.1 A组患者:A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主要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消炎痛、强的松片。具体用量用法为:维生素C一日三次,一次200mg,温水冲服;维生素B一日三次,一次110mg,温水冲服;消炎痛片一日两次,一次25mg;强的松片一日三次,一次5~10mg。对病情极其严重的患者,行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一次800万U。连续用药三个月,统计疗效。
1.2.2 B组患者:B组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按具体临床症状,将疾病分为6型,药方有所不同,具体如下:①风寒湿阻型。主要表现为疼痛位置固定,有晨僵症状,痛感遇寒加剧,本组共8例。药方为本院自制,主要包括威灵仙、羌活等,以散寒祛风为治疗目标。②风湿热淤型。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恶风怕热,口干带苦味等,本组共12例。药方主要包括苍术、知母、忍冬藤、石膏等,以清热通络为治疗目标。③痰淤互结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变形,夜间疼痛加剧等,本组共9例。药方主要包括半夏、白芍、川穹等,以化痰祛瘀为治疗目标。④肾虚寒凝型。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酸背痛等,本组共12例。药方主要包括山药、熟地、枸杞等,以温肾壮阳为治疗目标。⑤气血亏损型。主要表现为关节麻木、面色淡白等,本组共9例。药方主要包括人参、川穹、白芍等,以补益气血为治疗目标。⑥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发热、患者形体消瘦等,本组共10例。药方主要包括山萸肉、泽泻等,以补肝益肾为治疗目标。
1.3 统计项目:统计项目主要为患者疗效。以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趋于正常为显效;以临床症状减轻、X线检查显示关节脱钙好转为有效;其余患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疗效对比见表一所示。可见,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学对该疾病素有研究,认为该疾病与体内正气不足,体外邪气侵袭有关,病邪主要通过肌肉经络深入脏腑对人体造成损害,故而将治疗目标放在清除湿寒等外邪,补气养血,稳固体内正气上[2]~[3],并将患者具体分为6型,采取针对治疗。本例中,B组患者治疗显效率高达58.3%,总有效率也高达96.7%,充分显示出中医理论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韩秋玲.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6):11-12.
[2] 游绍勤.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5):113-114.
[3] 曾日华.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