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政绩冲动”便十分强烈,他们只重视任期内上项目、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漠然视之,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超越实际需要贪大求洋,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后任留财富,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追求短期效益。他们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弄花拳绣腿,好提一些徒有虚名的“大口号”, 摆出一些花里胡哨的大场面,今天办这个“节”, 明天开那个“会”,动不动就提“全国第一”、“世界领先”,一味追求吸引“眼球”。群众把这样的行为称为“穷折腾”,其结果必然导致违背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遗患无穷。
推进决策科学化进程,要求我们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不合理因素,以争取获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大的成果。同时把代价或难以避免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不但要听成绩,还要听问题,掌握全面、客观、公正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成日高坐机关,仅凭文件、会议、汇报开展工作,则往往会为会上的美文华章所陶醉,被虚假的汇报材料所欺骗,难以真正了解基层实情,知晓百姓冷暖。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是为了正确把握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明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要下大力气解决事关全局、又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长远性,切实保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能否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是检验我们的决策和举措是否科学、民主的“试金石”。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反映群众愿望、虚心吸纳群众智慧、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的决策和举措,往往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那些劳民伤财的“学费工程”、有始无终的“烂尾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等,则常常是决策者闭目塞听、刚愎自用,或者为一己政绩而歪曲民意所结出的“苦果”。
推进决策科学化进程,必须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法纪制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政绩观。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不能只凭听一、两次汇报就判定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只看一、两个“亮点”就评定一个干部政绩的大小,必须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通过分析干部政绩的形成过程、实际效果、长远影响,看干部德才素质的优劣,让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成日忙于投机钻营、上窜下跳的“穷折腾”型干部则遭到组织和群众的唾弃。对那些被认为有政绩,但实际上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决不能任其一走了之、心安理得地易地为官,必须加以认真追究。
推进决策科学化进程,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摆正个人政绩与党的事业、个人升迁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想的是如何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决不能满脑子“官本位”意识,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乌纱帽”,从而陷入个人名利、地位、权欲的泥淖之中。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建设过程一般都较长,从投入到产出大都要经历三年五载甚至更长的时间,往往是上届班子忘我工作的成果由下届班子来收获,必须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见成效。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和宽广的心胸,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管是不是能充分显露个人政绩,都应该心系全局、扎实苦干、打好基础、默默奉献,决不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回避矛盾、贪功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