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侃
【摘 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底蕴的武德文化、谋略文化、历史制度文化等军事歷史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广袤的智慧,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挖掘并弘扬丰富的军事历史文化精髓,对于锻造我军的军魂,塑造军人特有的信仰、激励我军的战斗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军事;历史文化;战斗精神;培育
军事文化是指人们在军事实践中所形成的军事创造能力、军事活动方式以及创造的精神成果[1]。我国军事文化从中国历代军事实践中孕育而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厚的文化底蕴。武德文化、兵学文化、战争文化、我军红色文化等军事历史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广袤的智慧。它经过较长的历史积淀孕育而成,凝结着古人上千年的思考,包含了丰厚的智慧精华,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战斗精神是军队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情绪、意志、热情、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结等精神要素的凝结和升华[2]。这些精神力量包括:忠诚的爱国情怀,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定的必胜信念,昂扬振奋的军人士气,严明牢固的纪律观念、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常备不懈的备战观念等。但长期的和平环境下滋生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加之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军不断渗透,我军部分人员出现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思想问题,战斗精神严重缺失。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要实现这个强军目标,就要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将战斗精神融入军队官兵的血脉之中。我们挖掘深厚的军事历史文化资源,就是要对照优秀军事历史文化勉励自身的行为,努力培育我军战斗精神。
一、中华传统武德文化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实践战争中,由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等总结战争实践经验而创立,它包括“尚武精神”、“仁战”、“德胜”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它的精髓思想可以长久不衰、源远流长。“武德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是培育战斗精神丰厚的养料。
1.“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是“武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以及人类内部斗争中得出经验,那就是必须崇尚武力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努尔哈赤恢复中原,古代帝王统一国家无不付诸于武力。卫青、李广、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具备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武艺技能,他们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勇敢地抵御外族的入侵,保卫国土的完整。反观宋王朝,重文轻武,尚武精神缺失,被北方民族欺辱亡国。近代中国,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有国无防,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尚武精神”强调军队要在战争中坚定必胜信念,加强自身武力建设,让官兵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昂扬向上的军人势气和常备不懈的战备观念,使官兵们的“精武意识”和“战斗精神”不断得到强化。
2.“忠义观念”。“武德文化”对军人提出了忠、义、仁、智、勇、严、信等价值观念。“忠义”观念,在军人的形象价值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历代军人所奉行的一项基本价值信条。“忠”指忠于国家,舍小我顾大我;“义”指军人的行为举止要符合正义、公道的要求。历史上,对“忠义”观念最好的诠释是岳飞对南宋王朝尽忠尽责,抗金救宋,精忠报国。
强军目标要求我们忠诚于党、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当代革命核心价值观中要求我们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战斗精神也要求军人要有忠诚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对当代军人“忠义”思想的要求。“忠义”观念对弘扬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战斗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
3.“德胜信念”。传统“武德文化”中对军人提出具备“德”的标准,即高尚的品德。军队要“以德固军”,即把军人的品德视为军队巩固的基础,从而“以德用战”,最后达到“以德制胜”。[3]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指出,“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也提出:“德行者,兵之厚积也”。“德胜信念”要求军人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军队要行正义之战,成为“文明之师”、“正义之师”。军人具备“正”、“善”、“仁”等道德品质,军队 “师出有名”,这样在对抗敌军时才能树立我方军队坚定的必胜信念,即打赢敌军的信心,赋予我方军人爱国的热情和卫国的勇气,激发军人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
二、军事谋略文化
军事谋略,是指谋略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是人们在军事斗争中为达成一定的目的和构想、运用的计谋和策略,是在军事活动中用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人类智慧[4]。我国历史上的军事谋略成果颇丰,《孙子兵法》、《司马法》、《吕氏春秋》等书都提出了很多克敌制胜的方针和谋略。
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众多对人有影响的因素中,人的能动作用产生的智慧——谋略对其影响最大。军事谋略贯穿军队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它对军人的战斗精神培育具备很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军事谋略范围广、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针对战斗精神的不同方面的各个因素进行培育和激励。项羽抗秦救赵,为了打赢,采用“破釜沉舟”的计策,让楚军没有后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便激励了楚军的士气、坚定楚军必胜的信念,激发了楚军的战斗精神。运用军事谋略可以直接激励军队的斗志和勇气等战斗精神,对战争的胜利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军事历史制度文化
我国历史中,崇尚法治的军事制度文化源远流长,《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中的有关思想内涵丰富。《孙子兵法》中强调法规的建立和法规的执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德?法令孰行?兵种殊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可见,孙子主张赏罚分明、整肃军纪。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按照军法处置,挥泪将其斩杀,并上表请求受贬,主动承担战败的责任。可见,法治观念等制度文化在我国古代军事家心目中的地位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制度可以树立军事权威,严明军队的纪律意识,鼓舞军队的势气。
这些军事制度文化强调官兵应当遵守法律,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官兵在遵从法治时也树立了牢固的纪律观念,激发了自身的战斗热情。我们运用的法律法规制度鼓舞军队的战斗精神,强调应当按照规律办事,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军令如山,军法从严,“重人治、轻法制”等现象应当坚决的杜绝,在现有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奖优惩劣等激励约束机制。
当代革命军人战斗精神根植于中国军事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汲取营养,借力文化资源,在校园和军营的文化环境建设中,不断融入尚武精神等军事历史文化,这是引导官兵确立正确价值认同、激励官兵滋生强大战斗精神、确保部队生发强大战斗力的不竭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1]徐长安,刘宝村,陶军,等.军事文化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
[2]彭怀东.战斗精神论[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5.
[3]于保中,鲁岩.论中国传统武德文化[J].军事历史研究,2012(3).
[4]徐长安.军事文化与战斗力[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