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首次农业类专业定向招生成效与思考

2013-04-29 00:50:32黄晓芳缪鲁加何振波徐慧燕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

黄晓芳 缪鲁加 何振波 徐慧燕

摘 要:(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P72-P73)依据2008年来浙江省各县(市)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学历等数据调查、统计和分析,文章对浙江省2012年农业类专业定向招生试点工作方案、招生情况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定向生整体素质偏高,专业思想稳定,生源质量大大提升。为进一步做好定向招生工作,建议省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协同定向招生机制,地方县(市、区)要加强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规划和需求预测,高等农林院校要建立完整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一体化机制。

关键词: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农村基层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SCG046)

(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P72-P73)

2004-2012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可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科教兴国,振兴三农,农村需要大量农林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农林基层渴望农林类人才的迫切性日趋加剧,然而近年来,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据2008年调查统计,浙江省3332个基层农推机构共有20973名在编农推人员,年龄普遍集中在45-55周岁,35岁以下只占23%,学历普遍偏低。2003年以来,进入我省各级农推部门的高校毕业生仅为730余人,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解决农林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问题。开展农业类专业面向农村定向招生是逐步完善农村基层农技人才培养体系,使基层农技人员学历结构趋于合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高等学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2012年6月,浙江省农业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四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农科发[2012]12号),确定浙江农林大学为承办院校,在国内率先开展“农业类专业面向农村定向招生试点”工作,首次招收定向生133名。从试点实践的结果来看,定向培养农林人才的举措初见成效,实现了政策措施的多项创新和突破。

一、浙江省2012年定向招生方案

1. 培养目标。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胜任基层农技推广岗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本科层次的农业专业人才。

2. 招生计划。2012年浙江省单独编制定向招生计划133人,招生专业为农学、植物保护、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4个本科专业,定向培养纯农类专业学生。全省招生计划根据各县(市、区)汇总上报的实际需求确定,各县(市、区)招生计划由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主管部门根据乡镇基层编制及岗位空缺情况提出,经县级农业部门汇总,人力社保部门同意,并报县级政府批准后上报省农业厅。

3. 招生方式。招生对象为当年报考普通高校的学生,立志为基层农业事业服务,并与户籍所在县(市、区)农业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学生。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工作实行招生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并轨进行,按照“先填志愿,后签协议”的原则,按考生户籍以县(市、区)为单位实施定向招生(招聘),安排在高校招生的第二批理科提前录取。按各县(市、区)招生计划1:1.2比例投档,对体检合格考生,按志愿优先、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原则录取。

4. 组织培养。定向生在校期间可享受国家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同等待遇,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管理,单独编班教学。定向生在校期间的学费按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就读省内本科院校农学类专业和高职(高专)农业种养技术专业的本省户籍学生免交学费政策,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除外)。

5. 就业与待遇。定向培养生按期毕业后,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具体工作单位采取竞争择优办法,由农业部门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主管部门、人力社保部门确定,由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定向培养生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合同期限为5年。合同期满,严格实施聘期考核。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签聘用合同。定向培养生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期限不得少于5年,具体按各地签订的协议执行。

二、浙江省2012年定向招生结果与分析

1. 招生计划落实情况。2012年我校在温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台州市、舟山市8个地区35县(市、区)首年进行农业类专业定向招生,首次在农学、植物保护、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动物医学四个专业上試招,共招收定向生133名,圆满完成招生计划。首轮专业一志愿录取率达78.9%,高出非定向农业类专业近30%,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志愿率为100%(见表1)。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表1 定向招生计划落实情况

2. 定向生源基本情况。2012年招收的133名定向生中,男女比例为72:61,农村户籍学生占57.3%,近半数学生毕业于全国、全省重点中学。总分一(满分810分)超过省一本线的有29人,占定向新生的21.8%,最高分达624分。总分二(满分750分)最高分为580分,最低分为509分,平均分为540.6分(见表2),高出省第二批分数线100多分,和以往非定向农林专业相比,生源质量已大大提升。评选出2012级新生奖学金30人,其中定向新生12人,占新生奖学金人数的40%。定向生的报到率100%。优良的生源质量反映了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定向招生方式的高度认同,初步显示了免学费、事业编制等优惠政策的良好吸引效应。

表2 定向生源分数情况

注:此表统计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均采用总分二(满分750分)

3. 定向生学习和思想状况。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一志愿录取的,入学后思想较稳定,老师普遍反映定向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好,学习成绩较好。这与他们整体素质偏高、专业思想稳定有关。据调查,133名定向生在班级、学校组织、社团任职190人次,人均1.43人次,说明定向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性。根据对未来职业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工作了解不多,有待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普及和教育。对于政府的定向就业政策,93.7%的学生表示充满信心,对于“是否愿意终身从事基层农技工作”,35.4%的学生表示“愿意”和“非常愿意”,54.6%的学生表示“看以后情况再定”,只有10%的学生不愿意,说明定向招生政策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该政策能够为农村基层输送人才。对“五年基层服务期限结束后需重新就业”的调查结果显示,33.8%的学生选择继续从事基层农技工作,23.1%的学生双向选择,40.8%的学生视情况而定。可见,定向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主动性强,就业方向明确,思想状况良好。

三、浙江农林大学为农村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的思考

1. 省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多部门协同定向招生机制。

省政府、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和省财政厅等省级相关主管部门要协同合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农业部门要结合基层农技队伍建设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教育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鼓励和动员本地考生填报定向培养专业志愿,积极投身基层农业事业。人力社保、财政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紧密配合,制定完善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确保定向培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由此形成多部门协同运作、紧密联系的整体,从而构建农林类专业定向招生及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2. 地方县(市、区)要加强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规划和需求预测。

开展农业类专业定向招生是加强农村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地方县(市、区)必须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重视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前瞻性需求预测。从区域农业人力资源配置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农村农技人员的多渠道补充因素,同时结合培养院校的招生规模和教学能力,科学制订出各年度的人员需求计划,确保在“按需”的前提下,经过4-6年的定向培养和定单式培训,促进农村农业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和优化。2012年仅开设了农学、植物保护、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4个专业,实际录取定向生133人,招生形势良好,但招生规模偏小,建议地方县(市、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好人才规划和需求预测,能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将定向招生专业类别从农业类拓宽到林业类。

3. 高等农林院校要建立完整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一体化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着眼,尊重农业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高等农林院校要加强“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一体化机制研究,逐步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型向就业需求导向型的转化。高校要认真做好招生录取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定向招生工作“公正、公开、公平”进行。同时,要进一步明确“联合行业、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根据行业与岗位需要,加强教学改革,按需构建课程体系,真正建立起适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做到急需什么人才,就定向培养什么人才,使定向生能够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受欢迎”的农村基层农技人员。高校要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到最需要的地方,为农村、农民服务。

面向农村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招生是培养农村基层人才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解决农村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重要措施。同时,开展定向培养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是解决当前基层农业服务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专业失衡状况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优化基层农技人才队伍结构和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高等农林院校面向农村、服务地方的职能体现,是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因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力求满足农村农业服务需求的“定向免费”的基层农技人员培养模式,大力开展面向农村农业服务的基层农技人才培养,对推动我国农村农业事业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原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

参考文献

[1] 顾继国.对“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历史回顾及评价[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1998,(3):21-22.

[2] 汪长如,秦侠.安徽省面向农村定向招生试点工作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6):22-24.

[3] 周广林,牛曙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9-132.

[4] 蒋健敏,沈清.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为新医改提供基层人才保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8-20.

[5] 王青立,王衍亮等。湖南探索免费单招培养职业农民的新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2,(2):13-14.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

作者簡介:

黄晓芳(1977-),女,浙江龙游人,讲师,硕士,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重在落实到位
求知(2024年5期)2024-05-21 02:54:29
“新中国七十年来农村基层建制变动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4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10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吉木萨尔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与建议
山西农经(2016年5期)2016-02-28 14:24:25
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