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宏图
摘要:我国已成为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在当前汽车行业强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汽车市场流通对汽车行业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我国汽车市场流通发展现状入手,总结了当前汽车市场流通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汽车营销策略,为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流通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内汽车 市场流通 新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内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从缺乏汽车制造能力的国家发展为当今的汽车制造大国,国民汽车需求和汽车消费能力逐年提高,中国已真正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中国汽车市场地位在国际上与日俱增,汽车行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生产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提供就业及带动经济发展上都表现出极强的动力。
2007年-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万辆)
纵观国内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从汽车产销发展上看,通过引进国外成熟汽车品牌诸如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等,在国内打造合资型车企的合资品牌,对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汽车产销量得到了迅猛增长;同时自主品牌的诞生和发展同样令人欣慰,随着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迅速崛起,自主品牌车型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中国正在向世界汽车强国稳步迈进。此外,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对国外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强劲表现,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纷纷调整全球市场策略,将战略和销售中心转向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市场产销两旺!另一方面,从汽车市场流通上看,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每年数以百计的新增车型,汽车市场流通行业也得到快速成长。汽车代理商、汽车经销商以及汽车配件、汽车维修保养、汽车保险等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相对于汽车产销的快速发展步伐,汽车市场流通已呈现出愈来愈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的急迫性。中国目前只是汽车大国,距汽车强国尚有很远的距离,我们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以及汽车市场流通上依然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本文针对汽车市场流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并为新时期下汽车市场流通发展提供几点可参考的技术意见。
一、国内汽车市场流通发展历程及现状
汽车市场流通是伴随着汽车行业整体发展而稳步前进的,总体来说,大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发展历程。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初始,汽车行业发展被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汽车生产、供货、运输、交付成为汽车市场流通的基本雏形;进入九十年代,汽车流通体制以及汽车营销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下,汽车生产分配制度被市场自主决策所取代,汽车销售渠道大大丰富,各种展销会、交易会大大促进了汽车销量;汽车销售代理、专卖店、汽车园、汽车保险、汽车租赁等各种汽车流通方式开始得到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生产标准化的全面普及,汽车市场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全国性新车上市发布、二手车报废交易以及汽車售后服务体系也基本建成,ISO9000认证体系在汽车流通行业得到应用,汽车市场流通初具规模;在汽车产业规范化的今天,从汽车生产、销售、二手车交易到汽车报废回收,这样一条龙的汽车市场流通产业链已经形成,融合配套的汽车零配件生产、汽车维修、美容及汽车保险、租赁、拍卖等众多汽车流通形式,中国汽车市场流通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汽车市场流通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汽车市场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汽车市场流通中销售形式发展失衡
汽车市场流通中汽车销售有多种不同方式,如品牌专卖、汽车综合卖场、有形汽车交易市场、汽车连锁服务等,但我国汽车销售经营形式基本为品牌专卖店(4S店),4S店模式虽然为有效提升汽车流通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汽车制造商将“授权经营”的销售模式片面理解为单一的4s店销售,盲目过度的开发品牌专卖店,这极大抑制了其他营销模式的发展,造成了汽车市场流通形式单一,发展失衡。
(二)汽车市场流通中供销地位不平等
2005年,国家针对汽车销售施行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其目的是规范汽车销售授权经营问题,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然而在当前汽车市场流通领域,汽车品牌供应商完全拥有对销售经营的管理权,而授权经销商需要承当几乎全部经营风险,且在双方经营代理合同中充斥着大量霸王条款,经营商往往需要向汽车品牌供应商支付大量的押金,而且搭配销售,强行压单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二者地位差异巨大。
(三)汽车市场流通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从汽车流通地域上来看,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消费者购买力强,而且也更靠近众多汽车生产基地;而西部地区不仅消费低迷,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多数品牌代理经销商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汽车流通发展较慢。
(四)部分汽车流通模式发展缓慢
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但是从二手汽车交易、汽车金融、汽车租赁和汽车保险等配套汽车服务行业,无论从发展状况还是专业程度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长的路要走。
三、新环境下我国汽车市场流通发展举措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为汽车行业成功转型,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我们要在新时期抓住机遇,针对上述汽车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努力加快我国汽车市场流通发展步伐。
(一)构建以消费需求为核心的双赢供销体系
如上所言,当前的汽车市场基本以供应商为主角,这种供销不平等极大激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也破坏了其他环节的利益分配。针对这一情况,通过规范汽车代理授权销售技术流程,明确双方利益分配及权利保护事宜,针对不同车型、不同地区、不同经销规模,制定不同程度的销售补贴等多种方式,构建一个以主流消费需求为核心、能够实现双赢的供销体系,从而改善供销双方不平等局面,合理处理汽车市场流通中不同销售主体间利益博弈关系。
(二)打造以品牌专卖为代表的多元立体式市场流通模式
品牌专卖销售形式在汽车市场流通中已显示出极强的张力,因此,在新时期环境下,还是要基于品牌专卖销售形式,增强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潜在消费群体。在发展品牌专卖时,应注重不断提高销售主体质量,服务质量,打造品牌专卖软实力展示平台,传达品牌专卖流通理念,构建以品牌专卖为主体的高档品牌消费模式。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水平、文化差异、消费观念差异等情况,相应发展汽车卖场、汽车维修保养连锁经营机构等配套服务模式,构建一个以品牌经营为导向,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多元立体化汽车流通网络。
(三)开发汽车市场流通新模式
新形势下,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极具潜力,如何开发出新型服务模式,是我们接下来应重点关注领域之一。随着消费理念的提高和购买力的增强,消费者对于汽车服务的要求与日俱增,不仅是高质量的汽车,而且在配套的汽车保险、金融、装饰、二手车交易、汽车美容等方面也有很高期待。对供应商和经销商来说,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和销售渠道的成熟,纯粹的汽车销售利润被大幅压缩,利益链将转向汽车服务行业,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也需要开发出更多的汽车服务产品。谁能更早、更好的占据汽车服务先机,谁就能在下一次汽车革命来临时,更快、更强的占领市场。
四、总结
本文对中国汽车市场流通发展历程做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流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汽车市场流通在新时期更好发展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常远祥.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分析.营销服务.2005(7)
[2]王宏亮.2009-2010年汽车流通回顾与展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3]国家统计局编.各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4]《中国汽车贸易指南》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