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013-04-29 23:27:50郭东明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维护管理

郭东明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疗法的日新月异使医疗器械更新、升级速度加快。推行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技术对于实现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医疗设备的高效运转是体现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重要的标志之一,医疗设备的建设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该文从日常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医疗设备的保养与检查制度以及医疗设备的维修等方面介绍了该院在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中的经验。

关键词:医疗器械设备 管理 维护

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也是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的基本条件。因此,医院医疗设备的建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设备的维修是维护保养、检查和修理的总称。设备的日常維护保养、检查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日常工作中容易疏漏的环节。工程师们的巡检、保养、维护、修理、记录已成为医院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而巡检 又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国内医院中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而工程师数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医院巡检制度都无法落到实处。近年来,本院医疗设备巡检工作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探索和改进,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规范模式。

一、建立维修中心

医疗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发挥其使用效率,除加强管理外,设立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地途径。可根据医院规模,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装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一起和机械设备以及必要的修理工具,储备各种维修材料,逐步向医学高科技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维修中心主要承担两方面工作:一是负责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与管理。有利于及时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突发发生故障,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客服将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送到厂家进行修理,耗时长、修理费用昂贵、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等方面的矛盾。二是负责对兼职维修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维修技能的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维修技能,扩充兼职维修人员队伍。以解决医疗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大、使用分散,专职维修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从而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

二、设备保养和检查

医疗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可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其保养与检查两部分都属于预防性维修的范畴,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作。通过检查考查设备的性能、状态,通过保养提升设备的性能、状态,减少设备的消耗,消除设备故障隐患,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一)设备保养

是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主要做好防尘、防湿、防蚀、专人保管、定期保养、定点存放、定期检验。医疗设备一般实行三级保养制。

1、日常保养:由仪器使用人负责,它的内容是表面情节,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日常保养主要在设备外部。

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湿度、声音等),局部检查和调整。

3、二级保养:一种预防性的修理,由仪器保养人及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成立主要组建,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不见。

(二)设备检查

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常与维修保养结合起来进行,检查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每日检查:一般在下班前或交班时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由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定期检查:由保管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参加,全面检查,根据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措施。

(三)检查内容

包括两种:一是功能检查,二是精度检查。功能检查指测定的各种功能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要求。精度检查指测定设备的精度,特别是计量仪器,如天平、比色剂等,还需定时的由国家几两部门来检查、鉴定。

三、设备维修

设备的修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不能相互替代。修理主要是修复和更换已磨损或损坏的零件,使仪器设备的功能得以恢复。实践证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的好坏。目前设备维修工作已被人们所重视。

(一)修理类别

1、小修理:是指工作量最小的局部修理。在设备所在地点更换和修复少量零件,或调整设备的结构,以保证设备能够使用到下一次修理。

2、中修理:是指更换与修复设备的主要零件,或硕良较多的其他损坏不见,或校正仪器,以恢复其精度,达到设备规定的技术参数。

3、大修理:是指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有时需要将设备全部解体,更换和修复全部损坏的零件,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二)修理方法

1、强制维修:即对大型仪器或精度较高、结构复杂的仪器,根据仪器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都先制订维修计划,不管仪器技术状况如何,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

2、定期拆修: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周期,制定设备修理工作计划日期和大致修理工作量。其有点是有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缩短理所占用的时间。

3、预防维修:即对仪器异常进行发现和早期检修对一些贵重的仪器设备,可在故障发生前有计划的进行维修。

4、事后维修:即仪器发生故障时才进行维修,这种维修需停机进行,修理费用高,管理上被动。

5、快速维修:即在不影响设备正常情况下的维修。

6、改造维修:即对仪器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结构改造,可减少维修工作量,提高其效率,降低保养费用。

(三)设备维修登记制度仪器设备在保养维修后必须进行等级,保存文字记录

维修登记内容包括:

1、精修:即填列单位、部门、设备名称、主诉保障等。

2、维修报告:写明故障情况、程度、原因。

3、停机时间。

4、工作实践:包括日期、开始实践、常规工作时数、加班时数、运送仪器所占用的时间等项目。

四、采取的有效措施

当前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巡检保养没到位的原因引起的,完善医疗设备巡检制度,是保证医疗设备完好及正常使用的重要方面。在医疗设备巡检制度实施和不断完善过程中,为不断提升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内涵,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要让临床操作人员养成在医疗设备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的习惯,并使之成为临床日常操作规范之一,如呼吸机、麻醉剂和高频电刀等用前检查备机,只有确认设备功能正常,才能给病人使用。

(二)对于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引起的小故障,经过器械科工程师对临床的培训,让使用人员掌握简便的处理,对临床使用设备非常重要。

(三)医疗设备的色标管理大大降低了工程师日常巡检的工作量。

(四)定期检测是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以及理化性能和功能的测试验证,需要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由临床工程师配合计量完成并保存检测记录和黏贴检测标识,或进行详细记录。条件许可时,可利用设备自带或另购质检设备进行质控工作。

(五)对少量大型设备进行保修,同厂家签署保修合同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医院与厂家有对等的谈判能力的条件下,合理地选择保修厂家和保修时机,成本可能比全部自修低,修理时间也可缩短。并且原厂家具备例行巡检维护和业务培训能力,可以带动医院自身巡检工程师的技术力量的提高。

(六)在巡检过程中,要着重对使用年限较长的大型设备做重点检测,通常这些设备的隐患占据比较大的成分,随着使用年限不断增长,设备的元器件进一步老化,造成设备技术性能的下降,是设备频繁产生故障的重要因素。在医疗设备报废之前更必须做到重点检测。

(七)加强对工程师的考核,对提高医院设备管理内涵同样很重要。

把握好以以上几点,并将其落到实处,就能有效地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率,调设备开机率,且能更好地使用医疗设备,增收节支,给医院带来两个效益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尤伟.预防性维修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127-128

[2]李斌,汪丽君等.基于区域性协作与满意度调查的售后服务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2):70-72

[3]彭友林.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障方法探討[J].医疗装备,2006;19(5):24-25

猜你喜欢
维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通信光缆线路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浅析日常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9:51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