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文
【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91-02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复苏方法是否正确和及时,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存亡和生命质量。本文对近三年我院新生儿窒息及复苏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法复苏应用的几点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率,降低死亡率提供帮助。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至2012年本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患者392例,其中轻度窒息310例,占79.1%,重度窒息82例,占20.9%;早产儿54例,足月儿325例,过期产儿13例。该组患者均采用新法复苏方法抢救,简称为A组。随机抽取开展新法复苏前新生几窒息患者200例,其中轻度窒息158例,占78.9%,重度窒息42例,占21.0%,早产儿27例,足月儿165例,过期产儿8例,该组患者均采用传统复苏方法抢救,简称为B组。
1.2 诊断标准: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或出生时无窒息,但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3]。根据Apgar评分标准分为轻、重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基本正常,但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以下者也为窒息[4]。
1.3 新法复苏的方法:即现代复苏技术ABCDE方案。①A( Air way):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②B (Breatn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③C(Circulation):建立正常循 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④D( Drug):药物治疗。⑤E ( EvaIuation):评价、监护。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新生儿窒息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本文分别以胎儿相关因素、分娩时相关因素、孕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A组和B组共592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见如下:①胎儿相关因素有羊水Ⅱ、Ⅲ度胎粪污染、脐带缠绕、扭转、打结、胎心律异常、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过期产儿、双胎、巨大儿、畸形儿等,共520例胎儿出现上述情况,即87.8%的病例与胎儿因素有关。②分娩时相关因素有刮宫产、使用缩宫素、臂位助产、产钳及胎头吸引产术、肩难产、滞产等,共510例患者在分娩时出现上述情况,即86.1%的病例与分娩时因素有关。③孕母相关因素有重度子痫前期、子痫、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量异常、高龄初产、贫血、糖尿病、肝炎、心脏病等,共380例孕母出现上述情况,即64.2%的病例与孕母相关因素有关。
2.2 A组和B组的复苏效果:A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为98.5%,B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组新生儿死亡率为8.0%,A组新生儿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3.1 新法复苏的重要性:围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指标,也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体现。新生儿窒患是围生医学中发生率较高的严重疾病,也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逐渐提高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成当务之急。若新生儿窒息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治疗,缺氧时间过长,将影响全身各脏器的正常功能,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可造成终身行动不便和智力障碍。因此,围生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从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3.2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作为围生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新生儿窒息常是胎儿窘迫的继续,各种导致围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如胎儿因素、分娩时因素、孕母因素等几乎都可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B超、胎心监护等手段发现,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以避免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若能认真做好预防措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将会明显下降,该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能体现其社会价值。
3.3 新法复苏ABCDE方案:ABCDE复苏方案,五者相辅相成,尤以ABC三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第一关解决好了,B及C可相应解决[5]。大部份新生儿窒息病例经ABC三项复苏已抢救成功,很少需要D项而应用药物治疗,若一旦需要药物治疗,用药前一定要建立通畅的呼吸道。E项是评价和监护,Apgar评分1分钟评分反映新生儿在官内情况及出生时的表现,而5分钟及以后的评分则反映复苏的效果及预后[6]。经新法复苏抢救成功的新生儿都应该转入新生儿监护室继续治疗。
3.4 上岗前培训及相关学科的合作:目前,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加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的研究,并规定只有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工作。新法复苏的另一个新概念应该是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的医生、助产士、护士均能熟练掌握该项技术,三个学科的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合作,逐步提高新法复苏的诊疗水平是围生医护人员共同期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307 -310.
[2] 王玉芳,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配合护理[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6,5(12):2073 -2074
[3] 王慕逖,主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7-110.
[4]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3.
[5] 石树钟,主编,新生儿窒息复苏必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8 - 25.
[6] 魏真伦,陈真心,主编,新生儿临床手册[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