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肤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3-04-29 22:04甘秋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甘秋莉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念珠菌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常用方法及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曾经治疗的病人的资料和复习查阅既往文献。结果:念珠菌病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是可以得到控制的。结论:念珠菌病是一种真菌性的条件致病性疾病,正确认识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念珠菌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念珠菌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1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85-02

由某些念珠菌属的病原菌种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叫做皮肤念珠菌病,皮肤念珠菌病的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或肉芽肿病变。白色念珠菌是引起皮肤念珠菌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它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常见于体质较弱人群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1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类型

1.1 念珠菌性尿布皮炎:念珠菌性尿布皮炎主要发作于婴儿特别是出生于20天以内的新生儿。该类疾病在最早在肛周出现红斑,由于各种因素作用,其皮损范围逐渐变大,最后扩展到整个尿布区形成一个边缘不甚清晰的红斑,臀沟和股沟虽然不能触及尿布但其褶缝深处亦发红。在红斑上常见有少量鳞屑、红斑边缘有卫星状丘疹。

1.2 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间擦疹常见于患有糖尿病者、肥胖者和小儿,皮疹多发于皮肤褶皱处如:臀沟、腹股沟、会阴及腋窝等。皮损的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局部的潮红糜烂面,基底部潮红,边缘处有领口状鳞屑,外周常有散在的丘疱疹或脓疱。

1.3 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多发于母亲有念珠菌性阴道炎婴儿不足一岁者,对于成人肥胖者偶尔也可发生。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多发生于胸、肩、背、颈、等处。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的损害特征为散在的淡红色的圆形扁平小丘疹,丘疹一般大小为0.2-0.4cm,其边界清晰表面光滑。

1.4 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真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多发生在指甲,其甲沟红肿溢液但无脓液,患者多有疼痛的症状或按压时疼痛。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多为甲板的增厚、变硬、浑浊和白斑,其表面出现横嵴、沟纹等,但指甲表面光泽仍有,且不破碎,亦可有甲下角质增厚堆积或致甲剥离。

1.5 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常发病于新生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和营养不良的小儿。临床表现为:最初是有边界不规则、清楚的红斑,后红斑逐渐扩展成为大片红斑,并且红斑上出现水疱或者薄壁脓疱,在疱破裂后出现糜烂面,其逐渐痊愈,大片的红斑有领圈样鳞屑。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多发生在头颈、躯干及四肢,该类型的念珠菌病经常伴有口角糜烂、鹅口疮及肛周念珠菌感染等症状。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良性为多,仅在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有可能发展为念珠菌败血症或其他系统性感染,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出现生命危险。

1.6 念珠菌性须部毛囊炎:念珠菌性须部毛囊炎主要发生在阴部及男性胡须部,又称之为念珠菌性须疮。念珠菌性须部毛囊炎在发病前病人多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其临床表现为:在病损初期为针尖大小的丘疱疹、毛囊性小丘疹或小脓疱,在损害的中央往往有一根胡须或毛干穿出,损害的形态和细菌性毛囊炎类似。后期损害逐渐变深、变大,有疼痛感。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1 诊断:皮肤念珠菌病在镜检中发现大量的假菌丝或者出芽孢子时才可以确诊。念珠菌是人体正常的菌落,在皮肤表面的标本培养中表现为阳性时,并不能确诊为皮肤念珠菌病,只有通过镜检检出大量的假菌丝或者出芽孢子、染色检查可见相应的变色、细菌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的直接镜检。

2.2 鉴别诊断:念珠菌感染应与接触性皮炎、细菌感染、红痱、湿疹、营养不良性疾病、非念珠菌真菌感染、银屑病及扁平苔藓等鉴别。镜检、染色检查、细菌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的直接镜检等都是做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3 治疗

3.1 治疗原则: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原则首要是要保持皮肤黏膜的干燥、清洁和完整;对于体质较弱者、营养不良者等病人要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对于可以诱发皮肤念珠菌病的疾病给予积极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停用或者改用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的药物。

3.2 具体治疗措施

3.2.1念珠菌性尿布皮炎的治疗主要是靠冲洗,2%酮康唑洗剂或制霉菌素混悬液(10万u/mL)冲洗患病部位,3-4次/天,连用两周。如果伴有细菌感染时还要使用抗生素。

3.2.2念珠菌性间擦疹的治疗主要是使用复方雷锁辛溶液、酮康唑洗剂等性质较温和的收敛剂和冲洗剂等,以防止发生严重的反应和病情恶化。

3.2.3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主要是口服伊曲康唑200mg/天,连服用2周,病情较轻者仅仅使用外用敷剂。

3.2.4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真菌病的治疗主要是口服和外用联合应用。口服药选择伊曲康唑200mg/次,2次/天,连用1周,停用三周,3个月为一个疗程;外用选择30%冰醋酸溶液,1次/天,连用一年。

3.2.5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同念珠菌性尿布皮炎的治疗相同,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同时使用口服药伊曲康唑治疗,5mg/kg,连用2周。

3.2.6念珠菌性须部毛囊炎的治疗主要是保持患病部位的清洁卫生和干燥,复方康纳乐制剂外用,部分比较严重的病例可以另加口服伊曲康唑等。

对于正常人群来说,是不易感染念珠菌病的,只有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较低以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人群才容易感染念珠菌病。对于这类患者,如有念珠菌病一发作,应迅速就诊查找病因并做相应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凯.尚艳华.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与缺铁性贫血相关性探讨[J].海南医学,2012(15).

[2] 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陈良安.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治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7).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