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明 庞宪伟
随着上海水务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为水务系统提高办事效率、深化管理能力、拓展服务空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水务系统核心机房作为水务IT价值的重要承载体和信息资产的重心区域,已成为支撑水务平台快速发展的重要堡垒。研究探索机房科学化管理方法、提升信息化基础环境设施管理能力与水平已成为新形势下开展安全管理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粗放运维:重重隐患成瓶颈
在机房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趋势下,传统管理模式和方法所提供的治理能力日渐薄弱,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应用需求。
首先,安全管理部门对机房安全的关注点通常仅限于强电、空调、消防、雷电等环境类基础状况。而信息化背景下,机房安全涉及的技术元素和管理要求已远超传统管理的业务范围,一系列安全事务如物理和逻辑、操作与运行、环境和参数等都成为机房安全的核心要素,如何开拓视野统合业务已成为新形势下机房安全的迫切需要。
其次,面对机房业务的后台性和专业性特点,粗放型管理的弊端同样日趋突出。表现在依赖个体、流程不清、操作随意、制度建设落地难、风险识别滞后、事后干预居多,这导致“机房重地”演变为“公共场所”,成为管理部门面临的安全瓶颈。
治理前移:人防技防相结合
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在不断梳理自管机房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提升“人”对事务管控优势的同时,努力降低“人”在技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管理重心前移,提升人防的管理效能。在统合、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开阔机房管理的安全视野,拓展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后,市水务局信息中心将工作重心前移,贯彻和执行前置性介入和流程控制,将管控效能与安全责任挂钩。从而以前置性管理替代被动式管理,努力构建安全为先的应用氛围和安全第一的管理形态。统合、强化的管控项包括机房环境安全控制项和机房资源网上申请登记,利用规范流程保障了设施的使用安全。
利用IT治理方法,探索技防管控智能化。首先,充分利用专业监控工具对机房环境实施系统性监测,采集、分析最能反映运行态势的各种数据和流程记录,及时发现行为漏洞和技术隐患,指引安全加固和风险规避。其次,进行实时化态势预警。在系统性监测基础上,检验安全布防的有效性。对重点监控项实施态势展现、语音告警和同步短信发送,依托平台对重要流程进行闭环管理和即时告警,确保控制环节的有效性和业务轨迹的可追溯性,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隐患,转变为“看得见”的风险态势和“听得到”的安全提示。最后,进行前台化管理,即设置风险管理平台。用“IT治理IT”的方法支持管理创新,构建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的水务IT监测服务管理平台,将前置化的管理机制与信息技术有效地衔接起来,通过自动轮询、刷新和语音(短信联动)告警,成为安全策略部署落地的有效途径。
图1 水务IT服务和监测平台
“智慧机房”:公共区域“搬迁”上网
信息技术不仅是支撑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技术方法,依托信息技术开创机房管理新模式是扭转机房环境“公共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上海水务信息中心机房管理部门在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基础上,自主创新、设计、开发了贴近机房应用规律,承载机房管理流程,注入安全管理策略的桌面化管理工具——“智慧机房”。在机房浏览、资源查询和自助上架三个基本模块支撑下,构建起基于网上流转的机房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成功将可视化、开放性和具备一定智能化功能的机房管理模式推向管理实
“智慧机房”能提供全方位的虚拟服务。在普通参观或无特殊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只要通过访问浏览,即可观看整个机房的监控视频和虚拟实景,不进机房也能了解机房的环境布局和设施的基础信息。同时,应用部门可依托“机房浏览”和“资源查询”两个实景模块,随时了解和检索机房当前的资源使用和配置信息,并以可视化方式监管入驻主机的运行状况,从而解决了知道IP地址、但找不到设备的困扰。在“自助上架”模块引导下,应用部门还可自行对拟上架设备的环境或位置进行模拟选择,系统会自动对适用机柜、机柜空间、PDU取电、承重限定、端口类型、通信带宽等一系列基础条件给出匹配验证。在验证通过后,系统会自动转入资源和服务申请流程。
“智慧机房”作为制度、流程和资源使用规则的承载体,成功将应用、管理、服务三方纳入同一条透明化管理轨道,为机房信息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有效减少和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业务摩擦,成为面向机房业务的公共平台。透明化管理和真实展现成为管理部门深化管理的重要助手,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机房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智慧机房”推向业务化应用后,信息中心的机房环境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机房出入申请明显下降,机房安防显著改善,非特殊需要的机房业务已基本被虚拟工具所取代,信息中心的机房管理进入全新模式。
总之,研究机房安全管理新方法、探索机房安全管理新模式、推动机房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在信息化纵深发展的趋势下,政府IT管理部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深化机房环境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