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河南省四所高校在校生,了解他们对PPT教学的认识和感受。研究发现,PPT教学是大多数学生认可的授课方式。大学生认为:PPT教学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更有热情,课堂氛围和效果也更好;但是,PPT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及想象力的发展,易导致课堂信息量过大,教师授课灵活性受限,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受到很大影响。文章认为,对于PPT等信息技术应持有以下态度:第一,要恰当地使用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主宰;第二,改变信息传递式PPT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PPT教学;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萍(1981—),女,河南方城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E-mail: wp@henu.edu.cn。
一、问题提出
作为拥有5亿以上使用者的PPT软件几乎是所有公开演示或演讲的工具,它被普遍应用于学校教学,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中,以至于大学教师不使用PPT反倒“被视为是一种资历和地位的标志”[1]。随着PPT在大学的流行,人们开始理性审视其使用效果。支持者的观点主要有:(1)PPT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吉尔罗伊认为,将现代技术融入旧的讲课模式非常明智,“它定会创造一种奇妙的学习环境,这种模式下的学习能把视觉和听觉刺激结合到一起,这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2]在吉尔罗伊看来,PPT无异于一把能够激活和更新传统课堂教学的神奇钥匙。(2)PPT有利于教师清晰授课。这种观点认为,PPT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PPT被描述为“口语表达的伟哥……对于啰嗦的讲课者也是一剂良药”。[3](3)PPT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能虚拟出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事物,提供很大的信息量等。反对者的观点主要有:(1)PPT教学使得形式掩盖和牺牲了教学内容、思想观点。特克尔认为,PPT带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在它的审美中,演示成为它自身强有力的思想——外观往往比现实重要,PPT教学往往是以牺牲内容的代价突出了轮廓。[4]库西批评PPT“用不必要的形式取代了清晰的思想,用十个字的演示代替了重要的、严肃的观点,用俗气的、令人厌倦的形式置换了内容”。[5](2)PPT会使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思维发展。塔夫特认为,PPT将复杂思想简单化,引发了线性思维,导致愚蠢,应该进行一个全球性的产品召回。[6] Adams也认为PPT限制了智力发展,思想被简单化,抵触高级分析推理,以一种等级性的、无背景的方式安排、规制。[7](3)PPT削弱了教师的激情和表达能力。塔夫特认为,PPT对于呈现者比学习者可能更有益。[8]它把教师所要讲的内容事先一一设定好,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读完这些内容,而不用去更多地思考,这一方面弱化了教师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教师照本宣科,无激情、没活力。(4)PPT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伊恩·帕克描述了应用PPT时的情景,“没有段落,没有代词,世界被压缩成了一张张缓慢放映的幻灯片。它只给予了人们演示而剥夺了人们的交流”。 [9]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PPT教学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不但没有获得一致的认同、接受,反而引发了更多的批评甚至是抵触。但是,信息技术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将是势不可挡的。我们无法退回到不使用PPT进行教学的传统课堂,唯一的选择就是研究它,并更好地利用它。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从相关报道和学者的观点来看,PPT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教学手段。但是,无论是公众还是学者,都不是PPT教学的最直接主体。他们的观点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只有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才是这种教学手段直接的体验者。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以学生为中心,探讨学生对于PPT教学的认识和感受,以期对PPT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所使用问卷为自编问卷,问卷设计围绕四个维度:PPT教学的基本情况、PPT教学的优势、PPT教学的局限、PPT教学存在的问题。每个维度由4~6个问题组成,问题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和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总结提炼,答案选项则根据克特五点式量表进行设计,评价等级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同意”、“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此外,问卷还包括被试所属院校、年级、所学专业及所学专业PPT教学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本问卷初步编制完成后进行了小范围试测,对试测结果进行Cronbach's Alpha(α)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823,说明本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信度。
试测后,本研究于2012年9月~12月陆续展开了大规模调研,调查对象是河南省四所普通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分别为河南大学507人(占26.8%)、郑州大学435人(占23.0%)、安阳师范学院430人(占22.7%)和洛阳师范学院522人(占27.5%)。考虑到学科差异,研究中以社会科学、工科、理科和人文学科为分类标准抽取被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的学科分布为管理学483人(占25.5%)、计算机483人(占25.5%)、数学530人(占28%)和文学398人(21.0%)。同时,被调查对象兼顾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因考虑大三学生在校时间长,对PPT教学接触更多,因此抽取的对象稍多一些,共636人(占33.6%);大四学生面临考研、就业等任务,时间紧张,因此抽取的对象稍少,共295人(占15.6%);大一和大二学生基本持平,分别为496人(占26.2%)和467人(占24.7%)。本次调查采用当面发放与回收问卷的形式,每所院校发放问卷600份,共计2400份问卷。收回问卷2111份,其中有效问卷1894份,问卷有效率为78.92%。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课堂PPT使用情况的反馈
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的推进,大学教室中多媒体的配备基本齐全,但教师授课过程中使用PPT进行教学的情况如何呢?在调查中,有1113人(占58.8%)认为其所学课程有80%以上主要使用PPT进行教学,而认为其所学课程有40%以下使用PPT进行教学的只有225人(占11.9%)(如表1所示)。可以说,采用PPT进行教学已经是大多数大学教师的选择,PPT教学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学课程采用PPT进行教学的比例进行多维频数分析及卡方检验可知,所学课程采用PPT进行教学的比例与被调查对象所属院校关系不大,而与其所学学科专业有着极大的关系。具体从比例上来看,所调查的四个专业中,管理学专业调查对象认为其所学课程主要采用PPT进行教学的比例在60%以上的有415人(占85.9%)、计算机专业有439人(占90.9%)、文学专业有344人(占86.4%),而数学专业调查对象认为其所学课程主要采用PPT进行教学的比例在60%以上的只有198人(占37.4%)。进一步将“所学课程采用PPT进行教学的大概比例”作为行变量、“所学专业”作为列变量、“所在院校”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交叉表统计,结果显示,无论哪所高校,其皮尔逊卡方检验和精确检验Monte Carlo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都小于0.01。也就是说,所学课程采用PPT进行教学的比例与其所学专业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数学更多需要公式推导和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的授课效果会更好,因此很多数学教师还是采取黑板加粉笔的授课方式。以至于一位教师曾开玩笑地说:“现在下课一身粉笔末的基本都是数学老师。”
PPT教学在各专业的使用情况虽然不大相同,但总的来说,PPT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大学生对PPT这种教学手段有基本的认识和判断。如表2所示,对于“PPT已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这一论述,有1609人(占85.0%)持肯定意见,选择了“同意”、“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这是伴随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基本现实,不可逆转。学生对PPT教学的喜好如何呢?“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我更喜欢PPT教学”,面对这样的论述,有1545人(占81.5%)选择了“完全同意”、“比较同意”或“同意”。这表明,与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喜欢PPT教学。但是,学生也并非盲目地喜欢所有的PPT教学。对于“学校应限制而不是要求必须使用PPT进行教学”,选择“同意”、“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的共有1090人(占57.5%),选择“不太同意”的有602人(占31.8%),选择“完全不同意”的有202人(占10.7%)。
(二)大学生对于PPT教学积极意义的感受
PPT被引入大学课堂教学中,是基于人们对其积极意义的认同,如PPT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效率等。学生是否认可这些优势呢?研究中对“采用PPT教学后学习内容更易理解和掌握”、“PPT教学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PPT教学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PPT教学可以让教师更有激情”等进行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七成的学生认可PPT教学的理论优势,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如珍妮弗·克拉克的调查显示, 76.09%的受访者认为PPT是一种很好的演示方法,89.13%的学生认为PPT有助于学习,95.65%的人认为PPT让他们保持了注意力。[10] 弗雷等的调查也显示,69%的人强烈同意或同意PPT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11]
(三)大学生对于PPT教学负面影响的感受
学生对PPT教学的负面影响的感受如何呢?如表4所示,近八成的学生认可PPT教学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源于PPT的不当使用,这在下面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四)PPT教学存在的问题
PPT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促进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也有其不利于教学的负面影响。如果大学教师能够合理使用PPT,就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PPT教学的积极意义。那么,当前PPT教学中,教师在使用PPT进行教学时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又有哪些问题呢?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无论是PPT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使用PPT。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PPT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认可或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2. 从学生的感受来看,PPT教学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大学生感受到的PPT教学优势有:PPT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更有热情,课堂氛围和效果也更好。大学生感受到的PPT教学劣势有:PPT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利于想象力的发展,容易导致课堂信息量过大以及教师授课灵活性受限,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受到很大影响。
3. 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PPT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部分教师从网上下载他人的PPT进行授课,大多数教师将书本内容搬到电脑上进行PPT授课,照屏宣科,没有很好地使用PPT。
PPT在教学中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每一位教师正确合理地使用PPT是关键。通过关于PPT教学的调查,对于PPT等信息技术,我们认为应该持以下态度。
第一,恰当使用PPT等信息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主宰。
高等学校应避免被技术所主宰,不能出现所谓的异化现象,即“本是以教学手段、工具而被运用的PPT技术,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却‘反客为主,成为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学生为PPT服务,师生沦为工具性PPT教学技术的奴隶”。[12]对此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调整,而非拒斥、退场,要把高等院校建设成一种“网络所强化的大学”(Net-enhanced University),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等核心活动,并据此来促进校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达到提高服务水平的目标。而非“以网络为中心的校园”(Net-centered Campus),将大学的全部教育服务都转移到互联网上。从“以网络为中心”到“为网络所强化”的转变,实际上体现了数字化校园理念的变迁,即将应用重点从“信息”转向“交流”,使之成为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信息存贮的仓库。[13]
第二,改变目前信息传递式的PPT教学,利用PPT真正促进学生学习。
当前,公众和学者对于PPT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存在争议,这并非是PPT自身的问题,而在于没有更好地利用它。美国学者艾伦·琼斯曾指出,PPT“目前的使用经常限制为信息传递模式,而没有更好地使用它。如果恰当地使用,它将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教学和学习支持的工具”。[14] 我国高校的状况亦是如此。通常情况是,学校“在制定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策略时,考虑重点被更多地集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需要的计算机数量等问题上,却没有考虑到计算机的功能、软件、使用方式、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功能与学生认知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把事先制定的‘高质量教学的标准同教学实践、课程设置等因素直接联系起来”。[15]不仅学校如此,教师也往往是紧盯着PPT,只顾不断地翻页显示,沦为“放映员”,而全然不观察学生的反应,人机交互多于师生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PPT呈现的信息自始至终垄断了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全面无误地吸收PPT所演示的信息、知识。这是绝对应该摒弃的,否则就是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是走过场的教学,而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为了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这种呈现式的、传递式的教学模式,需要走向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PPT只是教学的有益手段,是学生知识学习、概念建构、想象力发展的助力,而不是障碍。
第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许多学者预言,信息技术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大学教学会因信息技术而彻底改变。目前出现的网络教学,其实已经从形式上改变了大学教学——从面对面的教学转变为远距离教学。而信息技术对于大学教学的影响,更深刻的则是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影响。但是,“由于大学教师的教学惯性、教师考核方式、教育信念以及教学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信息化教学远未成为我国大学的主流教学模式”。[16]
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从调查来看,目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很多教师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搬到PPT上,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他人的PPT进行授课,这就造成了照屏宣科的现象。而且,当前的PPT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师生互动障碍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摆脱固定的形式,并尝试用意志思考,而不是如何使用更加新颖的PPT。例如,PPT可以展现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总结或是注释,也可以是更复杂的文字、图像、影片剪辑等;教师需要探索如何维持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参与学习并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当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外部环境条件的支持,也需要中观策略,更需要微观方法的指导。[17]
本研究只是对PPT教学的一个初步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认识和感受的角度加以考察,而关于PPT对于学生学习具有的促进或是阻碍的实际效应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本研究主要以河南省几所高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Craig, R.J., & Amernic, J.H..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ynamics of Teaching [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2006, 31(3):147~160.
[2] Gilroy, M.. Using the Technology to Revitalize the Lecture: A Model for the Future [A]. In Issues of Educat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s: Essays by Fellows in the Mid- Career Fellowship Program at Princeton University[C].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8: 1~12.
[3] Van Jole, F.. Het PowerPoint Denken. FEM Ide Week[DB/OL]. http://www.2525.com/archive2/020928.html, 2006-2-23.
[4] Turkle, S.. How Computers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4,(1):26~28.
[5] Coursey,D..Whats Wrong with PowerPoint——And How to Fix It?[DB/OL].http://www.zdnet.com/anchordesk/stroies/story/o,10738,2914637,00.hml, 2004-11-8.
[6] Tufte, E. R.. PowerPoint is Evil [DB/OL]. 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11.09/ppt2.html,2006-10-18.
[7] Adams, C.. PowerPoint, Habits of Mind, and Classroom Culture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06,(38): 389~411.
[8] Tufte, E. R.. 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t [M]. Cheshire, Connecticut: Graphics Press,2003:24.
[9] Parker, I.. Absolute PowerPoint [J]. The New Yorker, 2001, 77 (13):76~87.
[10] Jones B. D.. Motivating Students to Engage in Learning: The MUSIC Model of Academic Moti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09, 21(2):272~285.
[11] Frey, B. A. & D. J. Bimbaum. Learners' Perceptions on the Value of PowerPoint in Lectures[R]. East Lansing: MI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2002:15.
[12] 于忠海,赵丽娜. 大学PPT教学的异化归因及其规范走向[J].江苏高教,2012,(1):85~87.
[13] 赵国栋.数字化校园:理想与现实[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81~90.
[14] Jones, A. M.. The Use and Abuse of PowerPoi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ife Sciences: A Personal Overview[J]. Bioscience Education E-journal, 2003,(2):2~3.
[15] Gilbert, 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J].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1995,(3):10.
[16] 刘春莲,李茂林,吴显春.信息技术对我国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论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51~54.
[17] 王卫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