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智慧·韩雪专栏
生活在两个世界,时而梵音声声内心清净,时而繁华喧嚣难免烦恼。交错之间得了一些感悟,时间推移多了一分慧心。骤然发现,宁静下来的心宛若明镜,物来则映,何时修得物去不留,了无痕迹,需要的岂止时光,更需大智慧。其实细想一下人生,的确有风景无限,然,有什么可嗟惜感叹?过客而已。韩雪,作家,诗人,归元禅寺归元文化中心佛教文化工作者。发愿致力于爱与善的传播。
雅安地震的当天,我是随最后一批记者前往的。到达成都时,已经是凌晨一点。简单收拾后,记者朋友们就连夜赶往华西医院,了解报道伤情。唯有我合衣而眠,直到清晨他们回返后直奔雅安。
几乎一天都在奔波中,成都,雅安,宝兴,不知道渴和饿,满心只想着到达。在去宝兴的高速上,救援车排着队等待进入,我们在一座大桥上看着通往宝兴的路,密密匝匝的车与人,从桥上看,黑压压的一片,让我的心顿时的沉重起来。记者下车用长焦拍照,我跟随其后,站在桥上的我,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如此美丽的句子,为什么一直以《断章》来命名?如此残缺的诗名,是不是就是为了在如此的灾难前使我一念而起因此思索?站在桥上看不到风景,也不能成为别人的风景,更待何时有那一轮明月装饰安静的梦境呢?
余震来的时候,不知道害怕的我,还立在桥上,感觉桥好像悬在空中的绳索,摇晃抖动,见司机急速的倒车离开桥面,记者朋友急呼我离开,才让我感觉危险的所在。而这时的我好象被施了定身术没有移动,一直看着桥下缓缓移动的车队与人群,感觉灾区虽近在咫尺,也只能遥遥相望,因为这距离,亲临感淡泊许多,远远的如看纪录片,感觉不是那么真实了。
宝兴封锁了,芦山也封锁了,好不容易走近的我们不得不返回雅安,徒步撤离时,已没有了来时的豪情,身心疲惫,恨不能插翅直飞震区,不枉此行。在离震区最近的雅安小街上,所有的酒店都住满了,记者及大批志愿者被滞留在此,我们在做好露宿街头的准备时,好不容易才找到个家庭旅馆,幸好没有完全安顿下来,这一次不是余震,是后来报道的54级的地震未了。
进入雅安的小街,那份安宁与悠静,让人感觉,这城市像电影里的一个遥远镜头,逆光拍摄的效果使得街道的房屋及古树都有非常强烈的质感,匆忙安顿下来的我们,虽有些沮丧,但还是准备休整后想办法再进,幸亏没有完全放松,这次不是余震,是地震未了。我们住在二楼,来不及多想,本能的拎起背包往楼下跑,冲下来后,看见空地上站满了人,眼睁睁的看着房屋好象立在土里的积木,松垮垮的摇晃起来,从所有人的眼睛里,看到惶恐,只到地震过去,所有人半天都不敢进屋。这时,我才知道害怕了,如果刚才,地震再强一些,而我未不及逃出去,说不定,已经被残垣埋了进去,生死原来就在咫尺瞬间,此刻才真切的感受到,面对灾难,一切很平等也很苍白。想想废墟里的生命,无论贫穷富贵,此时,都在等待。此时高官厚禄不重要了,此时亿万钱财不重要了,此时功名前程不重要了,一息尚存一念尚在,只会考虑一个问题:还能活着出去吗?一息为活一念为活,人的本能在这一刻才是最纯粹。
返回武汉的时候,又是深夜,见街道上灯火通明,车流如河水般在我身边流淌,我感觉恍若隔世,短短的两天,我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出了一次很远的门,而这远门,得用光速往返。这次远门,一生经历一次足矣。
雅安地震的当天,佛教界又一高僧净慧长老安危圆寂,感叹人生无常,生老病死也如大自然的无情,总是让人倍感无奈。见隆印法师的挽联“净娑婆利有情德馨九界,慧世间教众生恩泽十方”,警觉当下的修行是多么的重要。
人生的短暂其实就在一呼一吸间,面对所有的无常与灾难,试想想,活得好好的我们,有没有好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