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2] 但是目前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题海式训练普遍存在,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复习过程缺乏活力,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很难进一步适应高等学校的学习生活,也阻碍了以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基于上述现状,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些初步见解。
一、精选切实可行的合作课题
“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斯托利亚尔的这句话启示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应当根据复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与认知水平,把那些难度适中、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力量无法独立解决而需要发挥集体智慧的问题作为合作课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复习SO2的性质,设计以下4个问题:从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SO2具有什么性质?SO2属于酸性氧化物,类比CO2,它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分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和HClO有什么不同?对SO2的性质,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建立起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学会用分类法、类比法以及化合价等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依此类推,还可以将这些方法延伸到有机物性质的复习中。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我们要精心选择这样的合作课题,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完成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升的双赢。
二、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高三化学复习中零散知识和相似的知识点多、试卷讲评课多,应根据内容的难易和课型的不同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概念原理部分内容枯燥,由于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时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不仅问题越辩越明,而且学生之间的互动意识、合作技能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如复习电解质概念时,笔者首先组织学生总结概念的学习方法:抓住概念的适用范围——化合物;分析概念的本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接着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举例列出小组认为特殊的能够辨析电解质概念的物质。学生都想把能够展示自己小组最佳水平的例子拿出来,于是积极分工合作,从课本、笔记、习题中找例子,在小组汇报时争先恐后、补充完善,找出的物质有NH3、SO2、AlCl3、NaHSO4、NaHCO3、Na2O、Fe、CH4、氨水,最后小组代表阐述这些物质特殊在哪里。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澄清错误,深化了概念的理解。
对于试卷讲评的合作学习过程,大致分为四步。① 自主纠错,发现问题,对自己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讨论。② 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在自我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讨论疑难之处,收集问题汇总。③ 组间合作讲评。针对典型错误和疑难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讲解。小组代表讲评的过程中,笔者发动其他学生适时补充和纠正,对讲评进行完善和升华,然后进一步对疑难问题进行变形练习,适当变换条件改编试题,以达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④ 考后反思,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讲评课后进行考后反思,总结前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于好的经验全班推广,树立可供借鉴的榜样。这样,学生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在课堂上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交流网络,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借助集体智慧发展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小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局限在课堂内进行,如果学生能在课外积极主动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岂不是更好?这需要教师精选课题,精心组织和长期引导。高三考试测验多,可以在考试后挑选试卷中的典型错误组织学生在课后做专题总结,如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制备中的条件控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案等,这些内容是学生在考试中容易丢分的地方,常常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他们的内心往往产生了强烈的合作需要,考后总结无疑是实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事实证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笔者曾对学生课后归纳的常见离子检验方案进行抽查,特别提问一名成绩中下水平的学生:“在SO42-离子的检验中为什么要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这名学生准确地回答出了这是要排除Cl-、CO32-等离子的干扰,把离子检验中排除其他离子干扰这一关键点分析得非常透彻,这无疑是集体智慧的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高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也处于较高层次,但在班级内部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分组时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4~6人),使成员之间有较大差异,便于优势互补。组间同质也有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明确各自分配的任务,责任到人,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讨论跑题时负责把话题引回主题)、汇报等各有所属。通过明确个人责任,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明确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各自分担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合作学习。
三、落实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中心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那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居于什么地位?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总的说来,要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3] 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尽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生生间互相尊重、配合、倾听,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需要,让合作学习成为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4] 传统的高三复习中教师频繁提供给学生直接的答案,對学生的合作精神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因此教师要从课堂单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向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合作活动中既要当导演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又要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自己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和榜样。
2.提供合作学习的技巧指导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很强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和互动经验,这些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和学生自身的不断实践。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预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員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认真倾听,礼貌表达自己的想法;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适度妥协、适时求助,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遇到个别难以相处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提醒、告诫、批评等办法,促使其杜绝藐视合作、拒绝帮助同学等不礼貌的行为。[5]
3.科学评价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成功基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评价应以小组为单位,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关注个体,以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以“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习“失败者”自信心遭到彻底摧毁的弊端。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6] 笔者在教学中以小组奖励作为评价的主要形式,具体以“基础分”“提高分”和“贡献分”进行合作学习评价。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提高分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贡献分是指小组的整体表现和个人的突出表现,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个人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综合三者评出优胜组,对优胜组给予适当奖励,如写一份表扬信、免于测验、提前休息等。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地比较其贡献、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四、反思
虽然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合作学习才符合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合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克服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教师的引导,是合作学习的重要阶段,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用好这个权力,也要承担好这个义务。
(作者单位: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广东 梅州,514021)
参考文献:
[1][6]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
[4]孙天华,张济洲.课堂合作学习“失真”与“归真”[J].教育学术月刊,2012(5).
[5]李伟诗,王卓.合作学习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