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海
摘要: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学则生疑,疑则学进。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
关键词:创新 初中数学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当今时代要求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重建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价值观,把学生当作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终极指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都得到焕发;在教学评价中不仅重视知识、技能达成,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身心整体发展,关键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自主性、合作性和研究性学习,尤其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能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其次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再次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最后指导学生研究问题,炼就学生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而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沒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要引导学生的质疑、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和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古人说:“学则思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往复循环、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思考、探讨、发现、创造,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求他们拓展足够的思维空间,懂得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怎样掌握结论、评价结论。”教学中,我也在有意识地根据课的类型、内容,从不同角度对所展开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创设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求、摸索,揭示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在教授因式分解时,几乎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我都精心设计了良好的导入,大量设置悬念,层层推进,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学习因式分解的第二种方法“运用公式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时,我设置了以下提问:
问:m2-9n2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第一种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分解?
学生很肯定地回答:不能?
再问:为什么?
学生说:没有公因式可提。
显然,学生的已有知识已无法解决,但学生又急于想知道如何分解m2-9n2。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分析m2-9n2的特点,发现m2-9n2可以变形为m2-(3n)2,形式与初一学过的a2-b2平方差形式类似,由此,学生可想出:
A2-b2=(a+b)(a-b)m2-(3n)2=(m+3n)(m-3n)
学生也就把m2-9n2进行了因式分解,这时教师再板书课题“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进行新课教学。
这样教学,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研究空间,激发探索热情
长期以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似乎已经成为教学法则。但是,随着时代的不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授课的方法只会落得“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结果。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式下,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观点,树立创新精神,实施教学创新,彻底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使课堂达到省时高效。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在数学课的课堂上“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都知道要圆满完成课堂上几十分钟的学习内容,仅仅有学习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的主旋律是指导学生以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能力,也就是说学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数学知识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愉快的教学法,自学指导法,引导发现法,主动探究法等发法,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讨论、探究、质疑、争论、收集信息,自主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中,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小结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质疑善思的学习习惯;创设研究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这些途径体现了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体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目标,实现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标准要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新世纪输送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