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婷
摘要:新一轮教育改革理论的核心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付出真爱,什么是真爱呢?这就是本篇所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真爱 素质教育 永恒 话题 才华 智慧 追求 施爱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不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这段话把真爱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学生的素质乃至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要朝着爱的方向迅速迈进。因此,我们认为真爱是素质教育永恒的话题。
一、具备真爱是老师的才华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说的是爱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也说明了每一个作为教师职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有的才华。人是具有情感的,而情感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学懂学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及有关师德师规的文件和规定,在课堂内外掌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身世和学生的生存环境。
一是真诚朴实地关心单亲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数心里不平衡,总觉得自己缺少什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或几等,一种缺娘少父的心里阴影时时刻刻笼罩在心中,长期形成心灵过分脆弱、思想极度偏热、脾气十分古怪。这个时候,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以一颗厚仁慈的爱心温暖他们,教育他们,指导他们。比如约他们节假日交游谈心、看有关残缺家庭孩子奋发有为的电视或录像,请他们共进节日早晚餐,尤其要把他们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做他们的知心大哥大姐(或慈父良母),循序渐进地校正他们因失去亲人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二是踏实认真地关心后进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掉了队就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了解他们学习赶不上的种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辩证施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在于让学生发挥特长,尊重个性,提高素质。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就必须发现,了解掌握每一个后进生的优秀之处和生活亮点,引导、培养和促进,使其闪光,就能激发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唤醒他们沉睡的感知。然后弥补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或者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或者节假补课,或者调整好学习心理等,当后进生得到“爱的呼唤”时,会发出奋起直追的呐喊。关键老师要用感情打动学生,为学生之急而急,为学生所想而想,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是和藹可亲地关心贪玩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并且改正错误的过程。作为人师就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的错误心态。和蔼可亲地关心贪玩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父母般的真诚和深情,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情结点”加以积极引导,就会产生惊人的育人效果。事实证明:只要了解学生,并能宽容学生,真正地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学生对老师传递信息的理解和认同,主动敞开心扉,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由感情引发出学生这种神异乎寻常的感受力,有利于教育学生。
四是如父胜母地关心患病学生。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对于患病的学生寻医取药,使其早日痊愈,专心学习。使学生体味到教师在身边就如父母在身边一样。为人师表的教师,必须有一颗酷爱学生的心,时刻想着学生,时刻爱着学生,时刻服务学生。
二、领悟真爱是学生的智慧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爱出于情而归于情,只要老师不断学习,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付出真爱,就一定能够感化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灵魂和良知。有一位学生腿残不能回家,家里也没送来馍馍和生活费,上课爬在桌子上哭红了眼睛,我把他叫去吃了饭又给他一周的生活费。两天后他家里人送来馍馍和钱,他就领着家长不但还了钱而且含泪感谢,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还有一位女学生既是单亲又是后进生还是病生,在几乎一学期的课余时间里,我又是给她治疗心理病又是利用节假给她补课又是掏钱为她治病,她是一名集“多种不利因素”于一身的典型学生。她在作文《老师我的第二任父母》里这样写到:“有人说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我说老师是第二任父母……”,她把这篇作文贴在教室里的“学生专栏”里供全班同学阅读,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很受感染,每个学生写下了感言,贴在“学习专栏”里互相交流。
三、理解真爱是师生的追求
俗话说:“爱之切则知之深”。教师要爱学生,也要培养学生爱他人—爱同胞、爱父母、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教师对学生善爱之情,能引起学生积极体验,它不仅是学生进行学习良好情绪的背景,而且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从每个学生在教室后墙的“学习专栏”里贴上“感言”后,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纪律、卫生各方面出奇的好转,这种效应在我所代过的班级中升学率最高,也是我融爱于生的结果。细细想来,这也是我们师生之间对真爱理解后永无至境的追求。
事实胜于雄辩。对于素质教育的话题,付出真爱才算付出,才有奇效,并且只有付出了才有收获。收获来自“施爱”的方法—严、“施爱”的程度—细和“施爱”的心态—真。就这浅显的认识来自实践,源于学习。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无私奉献后,再把这种爱传递给周围的群体,使更多人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