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华
摘 要 高等学校扩招以后,教学管理中存在职责不明确、行为不规范、制度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的改革,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技术人才,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理清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对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促进高职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不久,发展速度较快,部分高职规模已过万人,但是对于办高职却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本身就是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突出。教学管理又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得好,不仅有助于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教务处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处于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日常工作虽然非常繁忙。但是关于稳定、可持续发展、创新等这些中长期工作同样不能放松,而且必须要大力抓好这些大事,才能使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教务处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总参谋部,对于整个学院的发展起着规划、协调的作用。
一、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教学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重心,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保障。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秩序和质量,二是“三项建设”(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队伍建设)。
1、日常教学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方面,对于任何高等院校都不例外,其主要工作重点就是两个: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在工作程序上是通过教学常规性管理来实现的,即为实现学校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手段,实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控制、调节和指挥的活动。它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是其基本的规范要求。
2、指导“三项建设”工作
如果说日常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三项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三项建设”中专业建设是龙头,课程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这些工作都是中长期的,其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其成效,但这些建设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各项申报和评价的结果,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是教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务处作为参谋部、指挥棒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3、狠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对教学过程的监督、控制;二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教务管理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笔者所在的学院是一所地方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几年来,教务部门狠抓“三项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在课程建设中严格按照合格课程、示范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层级结构建设,并结合校内实际情况,课程建设以重点专业、试点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主,逐步辐射整个专业,带动专业和专业群的发展。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类型院校的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项目,它是提高和培养学生技能的一个场所,也是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引进企业,创造真实职业环境的必经之路。
2、教务处支持并鼓励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使对学生的每一次实训都有计划、有目的、有标准。为满足高职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实践性教学的特殊需求,并与全员聘任制对接,学院还设置了“双师素质”、“双师经历”、“双师岗位”三个不同层次的“双师”,目的是鼓励教师改变观念、下厂锻炼、获取真正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学院为配合双证书教育,申请成立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并在学院设置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考点(培训点)。
3、专业的建设、发展状况如何,不仅是本专业所关心的问题,更是教学管理部门乃至整个学院都应高度关注的问题。正确地引导和规划专业建设,使专业结构与相应的产业结构对接,构建重点专业支撑的塔型专业结构,树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并将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和目的所在。
4、我院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专门成立了院系两级督导组织,院级督导专家组对院长负责,系级兼职督导员负责对所在系日常教学过程的督导。院系两级督导的方针是“发现问题、反馈意见、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其作用除了对日常教学过程的监控以外,还通过教学检查、评估等方式督促课程建设、评价专业、进行设备的两级论证等。除此之外,院级专家督导组在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重要问题上起到了宏观指导、督促的作用。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信息员网上评教、教师自评以及试卷分析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为了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学院还启动了每年一轮的专业自评和课程自评工作。这些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较普遍的问题,不适应学校发展,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明确
教学部门管理范围较广,很容易与其他部门冲突,也容易造成部门内部职权不清。这就可能会导致了工作上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也就难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不规范,各部门工作各行其道,教学运行调度的手续十分繁琐,这不仅使教学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不断处理重复的工作,而且还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便。
2、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教学管理信息化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存储和更新有关学生、教师、教学运行环节和各专业的相关信息。然而,当前往往存在信息渠道过于狭窄,信息处理不及时、更新慢等问题。信息化管理还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譬如计算机操作,但是部分人员仍不愿意学习先进的技术,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低效的重复机械劳动。特别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冗余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3、教学管理制度欠缺人性化
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欠缺人性化,已然成为阻碍教学改革前行的绊脚石。例如高校规定教师教学工作量,并将此作为津贴发放的标准。其实,教师在从事教学改革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现行工作量计算方法中,很多隐性的工作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只将课时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此外,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加上管理人员地位不高,许多人不愿干教学管理这种工作。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就会影响教学秩序正常有序的进行。
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对策
如何克服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优化高校教学管理,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保障,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整个教学管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首先应该“以人为本”,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完备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把必备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再次,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管理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同时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教学新形式,相应地改变不合理的旧制度,建立与时俱进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新制度并保证制度的落实。
2、加强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的管理主要是做好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其次,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突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第三,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组织教学,根据课表等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管理最优控制,使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有效,必须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保证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研室主任等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部门教学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进度按计划进行,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调度
要严格教师调课、请假制度,确保教学运行秩序正常。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等要不定期地对照课表实地检查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既要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情况,还要检查是否有私自调课、停课、提前下课等违反教学纪律的行为。班主任、学生辅导员要检查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学习的表现,要经常与教师沟通、与学生交谈,听取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为教师修正教学、学生端正学风架起沟通的桥梁。
4、重视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技能培训
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努力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适应高校多学科、多专业、多培养规格的管理现状。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为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5、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全局的服务性工作。从修订、执行教学计划到教室分配、课表编排,从新生入学到学籍管理、教材供应、学生实习、考试安排等等均是围绕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服务性工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要把学生置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采用更加有效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总之,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需要,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中,必须加强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从而提高整个教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为高校的发展壮大提供管理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