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3-04-29 21:04马俊
编辑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技术手段技术标准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编辑出版技术手段已完成了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转变,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技术水平与主体观念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技术发展多样性与技术标准统一性的矛盾、强大的编辑功能与编辑结果真实性之间的矛盾等。这种种矛盾需要编辑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还要加强各方面的监督管理,以确保编辑出版技术手段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编辑出版 技术手段 编辑观念 技术标准 编辑结果

马俊,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

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课题(12YKZ046)。

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编辑主体的工作模式,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媒介形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就一定意义而言,新技术造就的新媒介本身对受众的影响要大于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一、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落后的意识观念之间的矛盾

“编辑出版现代化是编辑出版主体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运用到编辑出版领域,作用于编辑出版客体,从而不断提高编辑出版技术水平的一个动态化过程。”[1]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不能脱离编辑主体的思维和意识,但在编辑出版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二者的发展进程却往往是不一致的。就依我国而言,先进的编辑出版技术一般都是从发达国家直接引进的,所以技术的变革具有跳跃性,而编辑主体的意识观念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让一些本来对现代化编辑手段不熟悉的编辑人员不能完全跟上技术的发展,仍然用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指导编辑活动,穿新鞋,走老路,严重影响编辑出版现代化的进程。

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引起出版形态的变革,从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并最终走向具有高度集成性的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不是数字化、出版的种和属别简单的叠加,它是一种多媒体、全方位的出版形态,更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流程。它要求编辑出版主体在稿件收集、编辑加工、制作生产到宣传发行的整个过程中要树立整体的全方位思维,打破传统出版形式中文字出版、音像出版之间的界限,对任何一个稿件都做好多种出版物形式要求的准备。在技术上,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编辑出版技术已经完全能够实现,但我们一大部分编辑却缺少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意识,使数字出版沦落为简单的出版物的数字化。

2.技术手段多样性与技术标准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都是其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编辑出版行业发展的内因则是它要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而其外因就是多样化的编辑出版技术之间的竞争。从古登堡的铅活字印刷到滚筒彩印再到集打印、扫描、复印于一身的多功能一体机,从剪刀加糨糊到桌上出版系统再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编辑排版软件,编辑出版技术手段已经从单一化的“铅与火”走进了多元化的“光与电”。例如专业的排版软件有(FIT)飞腾、蒙泰排版软件、PageMaker等,专业的文字表格处理软件有Word、WPS、Excel等,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Auto CAD、Corel DRAW等,专业的影视频编辑软件有Premiere、AE、大洋编辑系统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大众化非专业软件,有英文汉化版的,也有国内自主研发的,真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正是这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才有力地推进和刺激了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繁荣与发展。

多样性的发展往往会带来技术标准统一性方面的问题。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功能相近或相似的软件层出不穷,同一软件的快速更新和跨越式发展会导致前后版本不兼容等问题。例如当Word2003刚发行时,Word2000上编辑的文档就无法在Word2003中顺利打开,随后出现了专业的插件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当Word2007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时,很多用户都由于不适应新界面而不愿去更换新版本。再比如同一张图片,就有JPEG、PSD、PDF、PNG、SCT、TIF等近20多种格式,视频也有AVI、MOV、ASF、WMV等近10种格式,文字编辑中字体、字号、间距、线条、边框、底纹等也是花样繁多,而这一切也会给音视频、图片、文字的编辑加工、存储和传输带来诸多问题。例如不同的出版物会有不同的排版要求,而不同的浏览器和不同的播放器支持不同的文件格式,在制作过程中,对这些版式、格式必须做严格的说明和要求,稍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

3.强大的编辑手段与编辑结果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编辑出版技术手段多样化的发展促使各种图文处理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应有尽有,而且功能异常强大。对这些先进技术手段的不当使用或有意恶搞也会严重影响新闻乃至于媒体的可信度。例如今年3月22日《内江日报》曾刊登过一张水利厅厅长外出调研的照片,该照片见报后有网友称该照片有作假嫌疑,照片中领导站在自己影子的中间,网友怀疑此领导是后P上去的。此帖在网上的点击数达到18万之多,还有网友戏称这就是领导的艺术——在照片里体察民情,从而使读者对此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也对这位领导进行了冷嘲热讽,更对《内江日报》的可信度提出质疑。迫于各种压力,《内江日报》于4月4日公开对这一事件作出说明和道歉。声明中称,经调查该图片是摄影记者为了突出主题、美化画面而把图片中的一些随行人员给P掉了,但却忽略了影子,领导脚下的影子是其身后随行人员的影子。随着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像这类由于技术误用、技术欺骗或技术恶搞而引发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编辑观念,培养编辑人格

(1)不断转变编辑的主体意识。“编辑主体意识是指编辑主体通过对编辑客体的实践活动,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的对编辑活动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表现为编辑思想、编辑理论及编辑观念等。”[2]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多元意识是编辑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竞争意识是指编辑主体要树立危机意识,要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中不断提升自己,转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竞争意识要求编辑必须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读者、市场的需要出发积极策划选题,主动联系作者,转变传统的自我意识,提高出版物质量。开放意识是指编辑主体在工作中要树立开放的意识和观念,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要不断地学习新思想、新理论,要能够适应各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制度。多元意识要求编辑要能平等、公正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新人、新思想、新观念及由此产生的新作品,不迷信权威,不迷恋名家,更不轻视新人新作,要善于发现千里马,培养千里马。

(2)努力培养编辑的人格素养。人格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主要表现为编辑主体的创造力、信念和知识结构。创造力是编辑主体人格素养的核心。编辑在社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扮演守门人的角色,他不但是先进文化最先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他更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他能决定什么文化能够传播、传播多少及如何传播,他能够引领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编辑主体要全面、深刻地把握时代精神,及时、准确地判断时代发展的方向,并努力寻找精神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进而能主动、有意识地改造既有的文化环境,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文化环境。信念是编辑主体在面对社会压力和挑战时要树立的一种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心和勇气。编辑要用这种信心和勇气,加之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能力去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编辑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做好工作的基础。一个优秀的编辑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与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编辑的人格素养离不开丰富基础知识的支撑和保证。

2.加强监督管理,统一技术标准

(1)加强国家和行业的监管,在多样中形成统一。之前,我国新闻出版的最高管理部门是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为了加强对这一行业的监管,国务院将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视总局进行的整合,成立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各省自治区也进到了整合。管理的高度集中,可促进相关技术标准的统一,如有关编辑规范、出版发行规范的著作和工具书已相继问世。在计算机软硬件生产方面,在相关技术部门的监管下,也基本实现了技术统一。如硬件上接口的形状、大小实现了统一化,打印机统一为针式插孔,其他附件一般都采用USB接口;软件上要求开发的运用软件必须规定最低运行环境及所能运行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为Windows)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监管与规定,保证了编辑出版技术手段在多样中协调发展。

(2)完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推进编辑出版行业的法制化建设。法制体系的完善与否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编辑出版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法律的保障和规章制度的制约。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新闻出版机构已完成了从事业向企业的转变。市场孕育了自由,竞争激化了多元,在自由化、多元化的环境中,编辑出版现代化的进程不但需要相关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约束,更需要专门的新闻出版法规的保障。200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6年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2008年出台了《图书出版管理规定》《音像制品制作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制度,2011年还出台了前期相关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有法可依,保证了编辑出版技术手段在自由、多元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3.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编辑素质

(1)要树立编辑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和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编辑不但是传受双方之间的桥梁,也是这座桥上的把关人,所以要求编辑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选稿组稿,不组或尽量少组关系稿、人情稿,以稿件的质量为取舍标准。新闻或广告编辑更需要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不做有偿新闻,也不可为一己私欲制造新闻,更不可为了拉拢广告客户而利用强大的编辑手段制造商家想要的效果去欺骗消费者。

(2)要培养编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编辑的把关人角色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检查、加工、评价、导向和桥梁功能,而检查功能是其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功能。检查功能要求编辑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保信息产品的质量,而这一切都需要编辑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就如前面提到的《内江日报》PS照,2007年周正龙在陕西某地发现华南虎的照片等,这些不当的处理或伪做的图片能出现在大众传播媒介上,正反映出编辑人员鉴别力、观察力和判断力的缺失。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编辑熟悉常用的音视频及图形编辑软件,知道那些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假信息是如何产生的,进而能辨别真伪,把虚假的新闻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

(3)要培养编辑的奉献精神。编辑作为守门人除具有上述几大功能外还具有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和完善性等角色特征。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他们总是置身幕后,很少抛头露面,因而也很难被公众所知晓,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劳动也总是依附在传播者的劳动成果上,通过他们的追加性劳动使出版物的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充实,文字更优美,使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完善,而这一切努力却只能使受众更加认同作者,提升作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少名家就是被编辑发现并一步步推向读者的。所以一个编辑不但要有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人做嫁衣的精神,还要具有发现千里马的慧眼和甘于寂寞的心态。

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止于至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矛盾,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必将会变得越来越便捷,并将更好地适应编辑出版行业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俊.编辑出版技术现代化认识上的几个误区[J]. 编辑之友,2010(8).

[2] 何菊玲. 论编辑主体现代化[J]. 编辑学刊,2001(6).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技术手段技术标准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析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创造性技术启示中的技术动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