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
摘 要:中国的水墨画表现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了东方美学,折射出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从尊重儿童的天性出发,以和谐发展的施教原则,融通多元化的教学媒介,让儿童水墨画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姿态从传统走向现代,为儿童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新理念;新模式;多元化;创造童真;提升灵性;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无论从历史渊源、工具材料,还是绘画语言、文化品质,中国的水墨画所表现的艺术特征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集中体现了东方美学,其中也折射出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如何能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前提下,与时代同步,开发儿童心智、提升艺术修养,并彰显儿童画中最宝贵的天真率性和自由的品质呢?这需要我们对儿童水墨画在观念和教学上有一个全新的探究,让儿童水墨画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姿态从传统走向现代。
一、亦玩亦学,感知魅力
儿童心智的成长无一不是从游戏的兴趣出发的,水墨画的学习也是如此。从宛如游戏的水墨中感知丰富的水墨变化和意境,从而唤起对水墨表现的浓厚兴趣;把教学中枯燥的笔墨章法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当中,使水墨画教学具有游戏般的趣味和魔力,能大大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对于刚接触水墨画的儿童来说,水墨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最能点燃他们的兴奋。画一个墨点,是一粒种子;加一点水,能长成一片毛茸茸的叶子;再仔细看,纸上又开出了一朵花。浓淡干枯挨个尝试,每一次都会不一样。在这变幻无穷的水墨交融中,孩子们渐渐熟悉手中的笔和笔下的纸。由此深入,体味其中无穷的魅力。
二、随性而至,体验情趣
在中国水墨画中,是以“意象”的形式来表现客观事物的,它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超越自然物象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水墨画受这独特的传统思维影响而造就了“写意”式的造型表现特点,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求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使用“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赋予它丰富的情感内涵。恰巧这一点,与现代儿童绘画的内在精神不谋而合。儿童在运用笔墨时的大胆想象和探索精神与传统水墨画中“意象”表现的本意是一致的,如果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精心安排看似随性的水墨游戏,让孩子们依靠直觉和天赋,用水墨表现自己的感受,不去过多理会理论上的种种要求,这更符合儿童的特点,也更容易展现儿童水墨画的独特韵味。
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儿童来说,传统水墨画中的笔墨技法太过枯燥乏味,要防止儿童热衷水墨的兴趣消耗殆尽,所以体验随性尤为重要。考虑到儿童都有涂鸦的经历,可以让他们先用水彩笔来勾勒所要画的形象,再用笔墨来进行修饰和润色。彩笔可以起到搭建框架的作用,而水墨则会形成画面中极具个性的点线面关系。这样使用不同工具的练习,看似随性,却可使儿童对水墨减少陌生感,从彩笔的涂抹中回味自己以往绘画的经验和记忆,同时对水墨的特性有一个比较温和的接触和了解。刚开始练习时,对具体绘画内容也可不作太明确的要求,只是随意画一些有趣的东西,体验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的效果,以及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各种奇特的韵味,使儿童在随意之间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验无尽的情趣。
三、多元触发,创造童真
儿童在活泼愉快的情境中开展水墨画学习,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曼妙的想象力,要把这股热情持久地保持下去,那就需要施教者从多方面挖掘创新的灵感,促使教学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整合。
1、因材巧借,扬长避短。在画水墨画的过程中,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擅长和偏好的一面。要引导他们巧借个人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从学习中领略到水墨画中传递的传统文化精神。
2、媒体助学,融为贯通。多媒体教学能为儿童创设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虚拟课堂,它能跨越时间、空间,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多元化的信息,因此深受孩子们的青睐。从原始的岩画,到引文学入画,哲学入画,诗歌入画,书法入画,金石入画等,我们在儿童水墨画发展的今天,也应迎合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中汲取养分,让儿童水墨画与其他艺术自然融合、和谐发展。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持之以恒地学习水墨画除了凭借兴趣之外,还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即来自周围的评价和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施教者应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采用多种形式,对儿童的水墨画学习做出及时、有效、全面的评价,引领儿童在获得审美创造自由的同时,肯定自我,在学习和表现的过程中创造一个个童真的精彩,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学生间的积极互动,还有利于创建良性的循环评价体系,使儿童在活动中得以养成良好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四、化繁就简,融通无碍
在水墨画的创作中,绘画技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以往的水墨画教学,一般都需遵循那些传统的原理、法则和范式,这往往约束了儿童渴望自由表达的意愿。相对于成人,儿童的绘画创作意识呈现出更多的随意性、趣味性,形象组合也很灵活,而且年龄越小这方面的特性体现反而越强。针对儿童的这些实际情况,施教者无论从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还是教学目标、课程价值来看,都无需太过追求纯粹意义上的传统水墨技法。儿童在水墨画创作中,可以信手拈来将一种物体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形象,这种生动性、夸张性都集中体现出儿童特有的概括思维。儿童的水墨画作品应贵在凸显心灵的一种自然无拘束的流露,在写意造型时,施教者只需引导孩子专注于抓住美的因素,夸张和突出其认为重要的部分,能简则减,以减代繁,以少胜多,宁多一分稚拙之气,少一分雕琢之痕。在同一题材的创作中,施教者还可以让儿童尝试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画面构图、甚至可以用前面提到的不同的材料来体现,让儿童在水墨创作中融通体验多元化的审美趋向,体会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人文寓意。
五、抒发情怀,提升灵性
情感是一切学习动因的催化剂。儿童用水墨抒发自己对世界万物的感受,这其中无不渗透着一个“情”字。在水墨教学中施教者应重视儿童内心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实现心灵与笔墨合一的境界。生活广阔无限,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苏东坡曾经感慨:“天真烂漫是吾师。”施教者如果点化得当,儿童情感的抒发就能水到渠成,与其真切的情怀产生共鸣。把水墨当成儿童个体发展的媒介和载体,让孩子多接触生活,观察生活、记忆生活、表现生活,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去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充盈他们的思想,提升他们的灵性。
艺术大师们指出:“笔墨当随时代。”传统水墨画中的艺术语言固然重要,但施教者不应以牺牲儿童今天的个性和明天的发展来换取那些所谓的笔墨章法,儿童水墨画也应和时代同行。通過以上种种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力求不断找寻一种 “新水墨符号”的教学模式,培养卓尔不群的创新能力,使儿童水墨画真正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通过艺术的教育》(【英】赫伯.里德)
2、《中国画的“意象”特征初探》(张启亚)
3、《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杨景芝)
4、《谈创作意识与中国画教学》(陈恩惠)
5、《少儿美术》的多期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