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的早些时候,奥巴马在柏林发表了一次标志性的讲话,重启了自2010年末《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生效以来日益衰弱的核武器控制议程。如果奥巴马的言语能够转化为行动,下一步将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签订后续的条约。这一新条约将把部署的战略核彈头的数量限定在约1000枚,并且将限制之前的条约没有涉及的武器系统,包括战术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不过目前达成的限定还相当有限。
美国和俄罗斯固然有责任削减自己的核武器库,但如果其他的核大国不加入的话,这些双边核武器削减过程的难度将显著增加。普京就表示,如果其他核国家不参与其中,俄罗斯将踌躇于与美国合作进一步削减自己的核武器。为了打破当下的僵局,是时候接触所谓“二线”核国家,尤其是中国了。即使中国不直接参与其中,中美战略关系的演化将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国际武器控制。
中国能做些什么?
尽管期望中国在这一阶段就直接参与核武器削减并不公平,但中国仍能采取许多单边行动,为下一轮美国和俄罗斯的武器控制条约谈判提供便利。一方面,应该尊重中国不公布所拥有核武器的确切数量的决定,另一方面,北京能够也应该作出明确的保证,中国并没有“冲刺持平”的意图。美国和俄罗斯都担忧自己核武器的削减会刺激中国快速扩充自己的核武器库。如果中国作出上述承诺,将有助于减缓此类担忧。
中国还需要更加明确地解释,当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后,其“最低威慑”政策将发生何种改变。如果中国进一步地表明,中国核武器库的唯一目标仅在于追求值得信赖的、有效的核威慑,而且无论外部局势如何变化,也不会寻求第一次打击能力,那么这样的表态将受到美国的欢迎。
美国和中国之间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缺乏接触,这很成问题。尽管一些半官方的讨论取得了些许进展,导弹防御仍然是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许多误解的领域,双方都需要向对方提供有关本方意图的更多细节。当中国做出有关军事现代化和开发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时,美国就此主题做出的回应将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在很多情况下,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在这一问题上做出和解的姿态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建立互信的措施。这有助于防止中国感到被美国当成了敌人,并能推动中国更加公开地谈论自己的反弹道导弹项目。
如果美国接触了中国,那么对话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决定使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来保护亚太地区的盟国和自己的军事设施免受常规导弹的攻击。理论上,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同样具有反击中国的中短程核武器的能力,有些将与常规导弹单位共同配置在一起。有效果的对话应该开始于就两种导弹防御系统将如何影响核稳定坦率地交换观点。
有关高级常规武器的讨论时机也已经成熟了。北京将美国常规战略武器的开发和部署视作潜在的规则改变者,可能会破坏自己的核反击能力。为了缓和中国的担心,美国应该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确认不使用常规战略武器破坏中国核威慑能力的政策。这一目的可以在无损美国技术研发和部署的条件下得以实现。美国高级官员反复声明,这些常规武器系统并非用于反击中国的核能力。然而美国国内争论中的矛盾声音却令这些声明的安抚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美国政府能够采用对中国核目标不进行常规打击的政策,并向中国领导人传达这一信息,将是大有裨益的。
可能的合作步骤
两国可以采取一系列联合步骤来增进互信。
考虑到亚太地区高度紧张、传统军备竞赛升级的环境,就如何限制和防止对抗升级成为核冲突展开接触和讨论,永远不会为时过早。虽然建议就核信号、潜在的危机升级前景,或者是不期而至的核升级展开正式的双边对话时机尚不成熟,但开发有关基础演习的信任建立措施已经具备了可能性。例如,两国可以就共同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桌面上的危机模拟演习:模拟一场核恐怖主义事件或是核走私事件,有助于两国互相理解彼此在危机状态下的行为,并有助于开展关于何种敏感信息能够与对方共享的讨论。
美国和中国能够进一步地开展关于核弹头和运载工具计数规则的对话。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的计数规则,在理论上中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为零,因为中国将弹头和运载工具分离了。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相互接受的计数系统,吸引中国加入未来的核武器控制工作。美国可以鼓励中国开发自己的计数规则,并与美国共享。这样的话,可以进行关于如何协调各自的计数原则的对话。通过在太平洋论坛上的坦诚交流,两国的专家认可了建立有关专门武器控制主题的共同词汇表的紧迫性。就计数规则进行的对话将是迈向共同词汇表的实质性的第一步,这有助于在实际的削减军备对话开始前减少双方的误解。
就限制或削减各自的现役核武器库达成协议将是非常困难的,但应对核武器控制的末端问题——如检查退役核武器的拆卸——却可能是更为简单的对话途径。由于建立检查核弹头拆卸的共同流程将耗费时间,两国都应该敦促各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尽早与对方展开合作。尽管自1990年以来,美国就不愿与中国就敏感的科学问题进行合作,但这一科学合作仍应在多边框架下展开,以减少各自的国内政治风险。
上述步骤并不详尽,只是提出一些中美两国可能采纳的措施,为两国的核关系注入新的活力。非政府组织和智库都试图推动两国政府,现在也到了在官方层面上检验新想法的时候了,因为维持现状终将放大两国间的互不信任,因此损害战略稳定性。中美关系的其他方面都将从创造性地开展核武器控制对话中获益,并由此为建构更具合作性的大国关系做出贡献。
本栏目责任编辑: 李岩(liyan_juergen@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