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风筝”的教育价值

2013-04-29 20:11张正琼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风筝

张正琼

【摘 要】自然主义教育家提倡将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风筝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游戏,不仅具有娱乐价值,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从做中学”等核心理念,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模式,达到艺术审美及创新意识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风筝;自然主义教育;艺术审美

一、生活教育

教育的场所不局限在学校教室,教育的内容并不必须是教材,我们的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科学文化,甚至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来自于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务。陶行知始终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i,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应根据生活的需要。

风筝是流行于民间老少皆宜的游戏,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民间及教学工具,专业的风筝制作工具涵盖三角尺,量角器,弓字铁锯,工具刀,净刨子,简易提线天平,铁锉、砂布,尖嘴钳,剪刀,手摇钻等三十多种工具。以上工具的使用并不简单,但是如果运用到真实有趣的活动中,便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卢梭在《爱弥尔》中谈到:“如果教孩子地理,你就应该让他看到实物,而不是那些模拟的东西。你可以在黄昏带他去散步,让他观察日落和地平线,也可以再清晨领他看太阳的升起,美丽的实景会让他记忆深刻,并且会有所感受。” ii因此,如果想让学生理解平衡的现象,便让他在风筝的制作过程中学会使用简易提线天平;如果想让学生了解灯焰内外的热量大小,便让他在此过程中学会使用酒精灯;如果想让学生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便让他自己去劈、削竹条,等等。

陶行知先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笔者认为这一理念是缓解教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的一个可行策略。风筝这一游戏是作为生活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在学校教育中、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中大量开展。

二、协调发展

教育重在让学生达到各方面的协调,使学习生活顺畅。下文笔者将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维度阐发风筝制作与放飞中的教育价值。

(一)人与人

为什么人可以完成复杂的活动呢?“无非就是力量发生于把一切有关的部件按照它们的数目、大小和重要程度组合起来…每一个部件都必须正确地与周围各部件相配合;并且应当遵循平均力量到各部件的一般法则”。?推之于风筝游戏,学生若想成功地制造出一个风筝,就必须使自己的全身机能协调。比如劈、削竹条,要求手眼协调;放飞风筝时,要求手、脚、眼三者配合。除此之外,风筝的制作与放飞还能实现人内外的协调。人类自古便有飞翔的梦想。梦想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尽管有些时候一些梦想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但这终将阻止不了人类热爱梦想的天性。梦想也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体现了人的某种特性。这一点在年幼的儿童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儿童将飞行的愿望寄托在自由的风筝上,同时配合机体的各部分肌肉,使风筝能够以自己喜爱的姿态飞翔,从而实现了人内外的协调。

制作风筝的过程较为繁复,作为非专业的风筝制作者常常会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对于低龄阶段的学生,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安排三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分工合作。iii学生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自主地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热量。

(二)人与自然

1、顺应自然的教育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举了大量例子说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各种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守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人的原始本性有要求活动的倾向,从而推动感官和四肢的运用,如眼镜要看,耳朵要听,足要行走,手要抓物,等等。教师的艺术就是要引导和激励这些倾向,并通过正常训练,来促进儿童身体力量增长。” iv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留白,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去尝试,充分发挥自然天性,达到教育的目的。

2、顺应自然的活动

想要实现比較顺利的风筝放飞,必须结合好的风向和风力。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好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

放风筝最好的时节是春秋两季,因为此时的气候最适宜放飞风筝,放飞者在此两季放飞风筝,应和天地系统阴阳消长的规律,达到与天地阴阳二道相生的好处便在于能够使自己的内在机理顺应大自然的变化,预防疾病,治疗病痛。我国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的畅通是身体健康的标志,同时“人与天地相应”,人体的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的运转同步相应,人体的阴阳五行也要与天地四时节令相适应。春天阳气上升,人的气血便产生向外渗发的趋势,春季外出运动加速气血运转和外泄,有利于人体健康及青少年少儿的发育。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现代保健医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一张一弛,可以舒展筋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这对于身体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冬日气血郁积、祛病健身之功效,这对于目前大多数时间于室内活动的孩子是一个极佳的游戏方式。同时,儿童在仰面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视力。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医院和疗养院采用“风筝疗法”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小儿智力不全等症,也收到了神奇的疗效。

三、审美创新

(一)主题设计

风筝是中国古老历史的文化遗产,是可观赏可收藏的艺术品。风筝题材极为丰富,除人物、鱼、虫、花、鸟之外,自然界各种事物均可作为风筝的题材,甚至历史文物、《易经》中的八卦、书法中的楷草隶篆等,也都可用风筝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在用风筝的眼光和心灵,敏锐地区感受、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美和主观世界意象形式的表达,把风筝的表现题材与诸多形式美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风筝艺术品来,这正是建立在传统审美情趣的基础之上。目前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自然之景人文之美已渐渐疏离,失去欣赏艺术的兴趣。通过风筝制作与放飞这一有趣的活动,教师家长向学生讲述世界万物的运作之道,提供鉴赏的标准,引导学生开发独特风格的审美角度。

传统不等同于守旧,中国传统的审美中充满了创新的元素。创作者可以将大自然中不存在的事物使它在人为的作用下成为可能,如四季的花卉可以在一个画面中同时开放,人与物同体而生,远古与现代的结合在一起,不相干的各类物事汇聚一堂。这种移情使精神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而使风筝题材的选择与表现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可以使各式“风筝”和平共处于这广阔的空间,组成了一幅超现实的场景画面。低龄阶段的儿童想象力丰富,往往喜欢将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童话人物放置于各种情景中,并且乐于创造怪诞的人物。教师可以抓住这一阶段的有力优势,给学生一个平台发展创新能力。

(二)彩绘

做工精细的绘画可为骨架轻盈、主题新颖的风筝锦上添花。每位风筝爱好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和各种描绘的技巧,才能制造出好的风筝。

首先彩绘的工具丰富多样,既有日常学习上使用的铅笔,也有各式毛笔和盛色器皿。学会使用各式毛笔是欣赏中国画作的一个关键。其次是彩绘的颜料更是因主题的不同各有讲究。水彩是风筝绘画中常用的一种透明颜料,可用水调制浓淡,适用于渲染;平色是一种五粉质粒的透明颜料,可用水调制浓淡,宜渲染,画面效果鲜艳透明,但易于褪色,所以不适用于精品风筝;国画色是我国传统绘画颜料,易于渲染,色彩明快、滋润、彩绘风筝效果极佳,适用于精品风筝的彩绘;水粉色(广告色)具有较强覆盖性,适用于较大的风筝。了解颜料分类,对鉴赏和创作画作有重要作用。最后是彩绘方法,一般而言,画法有中国画法、写意法、年华画法、图案画法、漏板喷漆法等。教师先示范各种画法,引起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再教学生学习简单的彩绘方法。即为学生开一扇窗,让学生看到除书本以外更广阔的世界,更震撼的美。

注释:

i 生活教育[A].陶行知全集(第3卷)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633.

ii 卢梭.爱弥尔[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9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62-63.

iii 阿·布律迈金.裴斯泰洛奇选集(第二卷)[M].尹德新,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71-72.

iv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3.

【参考文献】

[1]柴茂智,刘忠.风筝的制作与放飞[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冷世祥.风筝制作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顾明远.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蒋青海.中国风筝[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蒋蓝.清贫的诗意——正在消失的游戏[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8]蔡丰明.游戏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9]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M].刘自强,译.北京: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10]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12]卢梭.爱弥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3]阿·布律迈金.裴斯泰洛奇选集[M].尹德新,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1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1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6]庞德禄,刘兴才.外国教育史简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

[17]刘黎明.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特征[J].武陵学刊,2011,36(3).

[18]张新立.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儿童游戏“斗鸡”的内在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34(4):49-52.

[19]王浩.作为“存在的儿童”简论 [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6-8,12.

[20]方佳蕾.板鹞风筝的艺术审美与创造表现[J].南通大学学报,2012,28(2):102-106.

[21]唐建军.从中西风筝艺术发展轨迹看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J].民俗研究,2009(2):187-199.

[22]耿道熙.风筝承载的民俗文化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1,11(2):127-129.

[23]张基振,虞重干.中国风筝的几点历史考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49-52.

[23]方渊.论自然主义教育的真谛及其当代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风筝
风筝飘
千里风筝一线牵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基于能力培养的美术色彩教学研究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