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在巴伐利亚山上留影

2013-04-29 20:01梅子
名人传记 2013年9期
关键词:易水寒战地记者巴伐利亚

梅子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萧乾作为战地记者说过的一句话。

提起萧乾,人们马上会想到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其实他还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战地记者。1935年7月毕业后,萧乾开始了自己的报人生涯,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三地的《大公报》主编《文艺》副刊。1939年夏天,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来信,邀请萧乾到该院中文系担任讲师。当时的欧洲已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去还是不去呢?《大公报》老板胡政之对萧乾说:“去吧!你就是《大公报》派到英国去的一个棋子,先在那里站住脚。”在胡政之的鼓励下,1939年8月31日,萧乾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情,踏上了去欧洲的轮船——这一去就是七年,直到二战结束。

到英国后,萧乾先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读研究生。1943年,二战的战火燃遍英伦,萧乾放弃了读书和剑桥大学的学位,领取了随军记者证,正式成为《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萧乾作为二战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也是最早的中国记者,写下了《血红的九月》《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联军攻入柏林后,他作为第一批进入柏林采访的记者,来到希特勒的元首府,亲眼目睹了第三帝国的崩溃。从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战后问题的波茨坦会议到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再到联合国成立大会,这些重大的历史性场面他都亲历过、报道过。

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2月,萧乾与一些朋友沿着阿尔卑斯山从德国去往法国。此时二战结束不久,山中显得格外宁静。在南德巴伐利亚山上,他一边与朋友回忆往事,谈笑风生,一边登山远眺,怀着胜利的喜悦狂饮啤酒。逸兴遄飞时,萧乾朗诵起自己所写的战时记录《南德的暮秋》中的一段话。就在这时,朋友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他身着作战装、举着一大杯德国啤酒、开怀大笑的照片(如图)。照片上的萧乾英姿威武,骁勇强悍,大有“横刀立马朝天笑,舍生忘死傲群雄”的慷慨意味,与当初赴欧时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情大相径庭。

猜你喜欢
易水寒战地记者巴伐利亚
曾有
高科技战争中的“四大金刚”
德国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体制的优越性分析
巴伐利亚小黄鸭(大家拍世界)
战地记者重塑英国陆军
文化社区发展新趋势实例分析
八路军战地记者的日记本
我们的青春在不同的世界里
我们的青春在不同的世界里